钢笔论坛

标题: 51带上飞机应该不会漏水,设计中早有考虑 [打印本页]

作者: lacsylle    时间: 2011-7-28 05:57
标题: 51带上飞机应该不会漏水,设计中早有考虑
本帖最后由 lacsylle 于 2011-7-27 22:02 编辑

51的设计中有说到“防止气压变化漏水”的功能,但是从前看坛子里笔友测试51,带上飞机吐墨严重,很是疑惑了一番。

不过,今天发现了防止气压变化的设计所在,请看图:

[attach]353117[/attach][attach]353118[/attach]

看到笔顶的孔了么?有了这个孔,内外就连通了,气压的变化能及时传到笔内部,防止内部气压过大而漏水。但这个细节一般都被忽略了,幸存到现在的51,这个孔基本也都被各种灰尘堵上了。所以请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51是否也有这个问题,清理完毕后应该能安全带上飞机的。

下面就期待小白鼠了……大家一定要踊跃参加哦
作者: pengli02    时间: 2011-7-28 08:33
坐等楼主试验~~~
作者: aqua2001    时间: 2011-7-28 09:38
当年密封性好的笔基本在这里都有一个通气孔,就是为了平衡压力用的。
作者: creeky    时间: 2011-7-28 09:49
不随身带钢笔登机。。。衣服脏了不好搞
作者: alioscha    时间: 2011-7-28 1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UDOR    时间: 2011-7-28 11:49
很Q的51.
作者: hzzhudie    时间: 2011-8-1 13:57
画的好可爱。
作者: 朴昌范    时间: 2011-8-1 14:37
这个孔解决气压的意义不大。
上飞机前把笔里面的墨水灌满,保证没有空气就不会漏了。
漏墨的原因是气压降低后,上墨器里面的空气膨胀把墨水给挤出去了。
作者: qinlingdashan    时间: 2011-8-1 15:00
呵呵,原来是挤压式51。原以为是真空了。不过真空51好像没遇见过这种问题。
作者: OhGp    时间: 2011-8-1 15: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OhGp    时间: 2011-8-1 15: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vi    时间: 2011-8-1 20:37
双珠51表示压力很大。
作者: lacsylle    时间: 2011-8-1 21:11
回复 10# 朴昌范


我不认为是这样,漏墨应该是笔杆和上墨气之间的空隙里的空气和外界气压不平衡造成的。你的说法无法解释螺旋上墨器不漏水的现象。

[attach]354118[/attach]
作者: lacsylle    时间: 2011-8-1 21:12
回复 13# OhGp


    这个确实……100直接暴力封死了
作者: 朴昌范    时间: 2011-8-1 21:29
回复  朴昌范


我不认为是这样,漏墨应该是笔杆和上墨气之间的空隙里的空气和外界气压不平衡造成的。你 ...
lacsylle 发表于 2011-8-1 21:11


螺旋上墨器一样会漏好不好?
作者: 梦中身    时间: 2011-8-1 21:55
回复 17# 朴昌范


    这个不会吧
作者: 心蕊飛翔    时间: 2011-8-2 01:53
本帖最后由 心蕊飛翔 于 2011-8-2 01:56 编辑
回复  朴昌范


我不认为是这样,漏墨应该是笔杆和上墨气之间的空隙里的空气和外界气压不平衡造成的。你 ...
lacsylle 发表于 2011-8-1 21:11



您都畫圖了,難道就沒有意識到怎麽樣的過程才能達到P1大於P0的情況麽?是墨囊裏的空氣因爲外界氣壓低的原因向外流出,
而在這一過程中,帶出了墨水,就是漏墨的原因。

況且,如果在上面那一步,完全只有空氣流出,沒帶出墨水,我是不是也可以認爲在您設想的P1大於P0的狀況下,也只會有空氣流出呢?那哪來的漏墨呢。

FPN上的51上飛機多數是慘不忍睹的,無論氣壓還是真空

而且,筆杆上的開孔與否孔和飛機上漏水沒有關係,您認爲灰塵堵上的孔會有氣密性麽?
是墨囊/上墨器内部的氣壓和外界,也就是筆尖外的氣壓的差異導致的,不管皮囊還是上墨器都會出現,只是旋轉上墨器更方便處理,吸滿,以防止漏墨的發生。

要是是筆杆内外氣壓差那麽簡單的話,筆厰早就會提醒你上飛機把筆杆擰松,
或者,也開個孔。
而不是又是負壓又是鎖死氣密的,用一系列複雜的設計來防止飛機上漏墨了。
作者: ramsey    时间: 2011-8-2 01:55
51设计那会,没几个人能做得起飞机的。。。
作者: lacsylle    时间: 2011-8-2 02:12
本帖最后由 lacsylle 于 2011-8-1 18:17 编辑

回复 19# 心蕊飛翔

那么就分两种情况:
1. 墨囊基本装满,漏水是因为笔杆和墨囊之间空气压强大于室内压强,可以通过打孔解决。(老钢笔上基本都有打孔,正是为了防止手握的体温导致空气膨胀,挤压墨囊而漏墨)

2. 墨囊不满,漏水是因为墨囊内部空气压强大于外部,无解? 我在飞机上试过半满的75(螺旋上墨)不漏,也许是笔舌缓冲了。我一直忽略这一种因素的,感觉只有几乎吸满墨的51才会这么敏感,用掉一半的倒是有一定的缓冲力。
作者: 楚天飞扬    时间: 2011-8-2 02:18
[attach]354316[/attach]



如果墨囊里有空气的话,貌似一样会漏墨的啊
作者: 楚天飞扬    时间: 2011-8-2 02:20
回复 21# lacsylle


    没想到楼主也是夜猫子
作者: lacsylle    时间: 2011-8-2 02:22
回复 22# 楚天飞扬


   [attach]354317[/attach]
笔舌可以缓冲的啊

呃……不过51的笔舌似乎没有齿……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才漏


失误了
作者: lacsylle    时间: 2011-8-2 02:24
本帖最后由 lacsylle 于 2011-8-1 18:26 编辑

好吧,我在此推翻主贴结论

下次上传51漏墨图给大家看


P.S.
回复 23# 楚天飞扬


我这晚上7点半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8-2 03:25
51设计那会,没几个人能做得起飞机的。。。
ramsey 发表于 2011-8-2 01:55


赞这样的思路。

应该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所促成的主流设计思路考量。以现代的眼光当然可以看出古人很多地方相对于现在的落后性,但不能以此来强求古人就应该有现代人的思路并达到现代人的标准,毕竟现在所处的环境,所用的主要工具还有技术条件和过去完全不同。设计上,一个有当时的具体环境所造成的设计主流针对性考量,一个还有当时的技术条件的限制。

中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史学家伊本卡尔敦就提出应该从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角度讨论历史事件(其著作《历史学导论》被汤因比誉为“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内,由任何富于才智的人所曾写出的同类著作中最为伟大的一部”)。

51的设计对气压变化有一定的作用,但对飞机问题还是不能完美解决,除了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外,也有具体环境条件所造成的主流市场针对性,主流上当时这个问题并不算什么大毛病,只有等飞机乘坐普及后这个毛病才会凸现出来。

钢笔飞机漏墨的问题,只有到了艾臣时代才比较好的解决了。在原来活塞钢笔情况要好些也不是因为具体针对飞机的专门设计,而是本身上墨方式在这点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属于无心成之。正如铅笔在飞机上使用没有任何问题,也不是由于铅笔对飞机的针对性,而是先天在这点上有优越性。

当然,最完美的解决方式还是圆珠笔和中性笔,基本上飞机普及的时代,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来临。
作者: OhGp    时间: 2011-8-2 03: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喜喜    时间: 2011-8-2 08:08
反正自打那次英雄100漏了个一塌糊涂以后,只带圆珠笔上飞机
作者: alioscha    时间: 2011-8-2 16: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ktachrome    时间: 2011-8-3 13:59
回复  朴昌范


我不认为是这样,漏墨应该是笔杆和上墨气之间的空隙里的空气和外界气压不平衡造成的。你 ...
lacsylle 发表于 2011-8-1 21:11



    同意!
我的英雄100全钢,最初带上机吐水,后来每逢登机前把笔杆旋松一圈,从此安然无事.
作者: stevechou    时间: 2011-8-3 17:26
我刚带着616坐了一回飞机,都没考虑到这个问题。一点事没有。
作者: lavi    时间: 2011-8-3 21:38
51时代的飞机,飞行高度都比较低。
厂家的试验,可能是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作的:比如把墨囊灌满。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www.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