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人生若只如初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1 00:43
标题: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每每读及纳兰词,首先出现脑海的必是这首。大家来谈谈对这首词的感受吧。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00:58
纳兰的词有个毛病是篇章中往往某个句子太佳而令通篇失色。所谓有佳句无佳什。其实不是说作品不佳,作品本身也是好作品,只是作品中的句子太光彩夺目,反而影响了通篇。当然,这个也可看作其特点。

这篇最精彩的句子无疑是开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有了这句话,相形而下,后面的东西就显得全是多余的。

我认为纳兰本人的另一篇可看作对此词的最好呼应,即其浣溪沙中的“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01:00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很好的对应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1 01:29
王孙兄果然出众!与纳兰齐名的还有一位:仓英嘉措。他的第一最好不相见很出名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01:55
王孙兄果然出众!与纳兰齐名的还有一位:仓英嘉措。他的第一最好不相见很出名的!
小号100 发表于 2011-12-11 01:29


对比这样才气及性情的特立独行的情僧,苏曼殊更适合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1-12-11 01:57
本帖最后由 Napoleon归来 于 2011-12-11 02:02 编辑
纳兰的词有个毛病是篇章中往往某个句子太佳而令通篇失色。所谓有佳句无佳什。其实不是说作品不佳,作品本身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1 00:58



    ...............好吧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02:01
Napoleon归来 发表于 2011-12-11 01:57


你想表达神马?字倒不胖。。。。。。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1-12-11 02:02
你想表达神马?字倒不胖。。。。。。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1 02:01



    木什么..... 半夜睡不着, 抽风下....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02:13
木什么..... 半夜睡不着, 抽风下....
Napoleon归来 发表于 2011-12-11 02:02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1 03:00
回复 9# 旧王孙


    高海波的《人生缄言》中有这么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这根草。马路边上找一找,总有一个比她好”。但是个人觉得既有道理也无道理。有道理,是劝借人们莫因情而烦恼,影响到其他的。无道理,是因为这么说的话,那么两人爱情真是没意义了。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03:15
回复  旧王孙


    高海波的《人生缄言》中有这么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这根草。马路边上找 ...
小号100 发表于 2011-12-11 03:00


人家坡老蝶恋花的旷达怎么被他解读得如此庸俗

“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林下词谈》)

更何况所谓“爱情”本来就是促使人类传播基因的一种化学反应驱动,易逝正常,只是被赋予了太多虚幻美好的文化意象这个表象而已。恰如明珠之上沾了太多尘土而失其光,以尘土为真,其下珠反不见。珠上尘土造成无明,拂去即现光明大智慧。本性自洁,无善无恶,拂去其尘,花开见佛。该看开时要看开
作者: waterman3726    时间: 2011-12-11 10:31
王孙兄神人!
作者: doubleu2005    时间: 2011-12-11 10:46
纳兰是明清以来唯一能和宋代婉约派顶尖高手比肩者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1 11:29
回复 13# doubleu2005


    只可惜去的早……
作者: doubleu2005    时间: 2011-12-11 11:31
回复 14# 小号100


    是啊,真的可惜了,天妒英才啊!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1-12-11 11:59
回复 15# doubleu2005


    要说去得早,唯有梁遇春。。。
作者: 羽暘    时间: 2011-12-11 12:49
我觉得仓央嘉措很多诗歌出处很值得推敲,大多未必是原作。个人对诗词格律比较感兴趣,在学校也听过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讲座,反正我是不能想象很多大白话似的是怎么翻译过来的,而且越来越火,作品还越来越多。特意上网查了下,《那一天》、《第一最好不相见》和《见与不见》都不是原作,前两首出处存疑,后者则是当代诗人所作。
作者: 羽暘    时间: 2011-12-11 12:55
于道泉先生最早译的仓央嘉措的诗歌,比较靠谱。至于纳兰容若,恰是他曲折的一生才导致这些佳作问世,而且他的感情真挚,不染当时词坛一些做作之习。不过明清师人词人不少,写临江仙的杨慎,还有朱彝尊,王士祯等等,只是知道的人比较少而已。
作者: 九口刃    时间: 2011-12-11 13:49
最近看《人间词话》,电纸书,没有注释,王孙兄给推荐个有注释,适合我等菜鸟看的好版本纸质书,谢谢!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15:49
最近看《人间词话》,电纸书,没有注释,王孙兄给推荐个有注释,适合我等菜鸟看的好版本纸质书,谢谢!
九口刃 发表于 2011-12-11 13:49


推荐齐鲁书社縢咸惠《人间词话新注》,此本比通行的人文徐调孚王幼安版整理得更加完备,原文王国维引用词句的错处一概保留,校中则说明与通行本文字不一之处(则有此书也相当于拥有人文版了,且可对照),注非常完备,里面列举了王国维所述词句的全篇原文(不仅晓来处,还可知王的错处)---

[attach]396475[/attach]
[attach]396476[/attach]
[attach]396477[/attach]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1 15:51
回复 20# 旧王孙


    王孙兄是不是在家收藏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呀?佩服
作者: 九口刃    时间: 2011-12-11 15:53
多谢,王孙兄,我去找找。
作者: lyfy    时间: 2011-12-11 15:58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是不是在家收藏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呀?佩服
小号100 发表于 2011-12-11 15:51



    组队去王孙家借东西么- -
弄两本外面不好找的书啊 什么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1 16:02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是不是在家收藏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呀?佩服
小号100 发表于 2011-12-11 15:51


现在营有四处,中国一处,南洋两处,西方一处。中有两处乃未雨绸缪之处,以供退路,并且闲暇时休假之用。中文书最多的还数中国家中(此是大本),这边一处也有些书,因我喜神话学,故关于希腊神话及中国神话的都在此处,此外也有些梵文,文化学,巫傩,文学,数学,哲学,历史等书
作者: 卓心哲    时间: 2011-12-11 16:02
回复 23# lyfy
嗯,大家一起组队去刷旧王孙~~~
PS:旧王孙那儿的淫棍有很多的,嘿嘿~
作者: Champollion    时间: 2011-12-11 22:26
纳兰的词有个毛病是篇章中往往某个句子太佳而令通篇失色。所谓有佳句无佳什。其实不是说作品不佳,作品本身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1 00:58



    这样一说,感觉确实如此。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到是寻常……这前半句我目前还没什么感觉,后半句倒是有些感慨了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2: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04
应该是说诗有这个毛病,他的词却是没有这个毛病的

这首诗好句太好,其他的句子又确实太平庸,但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2:50


这是词。木兰花令是词牌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3: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18
另外,李白的很多诗,通篇都是佳句(有名的比如将进酒),哪怕破了格律甚至韵的也是佳句,故而在他那里这些成了一种宽容。这就是盛唐牡丹的气势

李商隐也是的,很多都全篇皆佳句,但四平八稳得多,不像大李那样跋扈张扬。

这两个人都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不可学,他们自己写得好,但后人要学他们没有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

李白,可以破律甚至破韵,但别人这样做就不行了。
李商隐,诗写得那么隐晦不知所云,而且非常好用典,典故堆砌一大堆,但就是令人着迷,后人学他的风格的没一个被人接受,朦胧诗基本成了个骂人的话,但对李商隐例外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20
原来是词,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只是我觉得他其他的几首词写得很好,却没有这毛病,比如:辛苦最怜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3:17


嗯,其实我也蛮喜欢他的长相思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28
其实偏好还是蛮个人的,比如我就对诗圣投入不了感情。

另外,元好问一代文宗,尤以诗雄,堪与唐代一流诗人比肩。但我个人就是对他的诗不起投入,却非常喜欢他的词,当然,他的词也是一代之雄,不过,现在经穷摇阿姨和金庸,被用得太泛滥了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3: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3: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44
非常赞同王孙兄的观点。

李白的诗读来非常畅快,通篇酣畅淋漓,行气是非常流畅的,虽不拘音律,却比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3:38


诗要学李白破律破韵的
诗要学李商隐朦胧化并堆砌典故的
词要学辛弃疾堆砌典故的

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包括我们敬爱的毛爷爷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3:45
推荐齐鲁书社縢咸惠《人间词话新注》,此本比通行的人文徐调孚王幼安版整理得更加完备,原文王国维引用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1 15:49



    同好此版本,也只有此版本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46
同好此版本,也只有此版本
一默 发表于 2011-12-12 13:45


此本尽善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3:48
其实偏好还是蛮个人的,比如我就对诗圣投入不了感情。

另外,元好问一代文宗,尤以诗雄,堪与唐代一流诗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2 13:28



    王孙风流洒脱,自然喜欢谪仙人。俺小家子气,拘谨,也只能喜欢杜工部了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52
诗圣太理性了,有诗史之名。王孙兄喜李白而不喜杜甫,可见是性情中人,剑侠、游侠那一类的,而非正经的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3:45


老杜还是很伟大的,因为自己不仅是高峰,而且是可学的典范,能惠泽后世无数人。成仙的往往是孤零零一个人,因为不可学,而成圣的则有后世无数桃李。

所以,“圣”是中国人对某行中最高地位的人才给的称号,首屈一指,并且不可超越。比如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当年吴清源就谢绝台湾给他的棋圣称号,只接受大国手的称号,吴就说,不像日本人把棋圣这个称号给用滥了,中国人“圣”这个称号是非常神圣的,只能是千古一人无可超越的,而非某时某地的第一,国手可以是某个时代的第一,但圣乃是千古第一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3: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3:53
王孙风流洒脱,自然喜欢谪仙人。俺小家子气,拘谨,也只能喜欢杜工部了
一默 发表于 2011-12-12 13:48


默兄此乃大家风范,圣者千古一人,仙者往往是左道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3: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3: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3:58
诗眼若是突兀,反而不如没有,。诗词之妙在于语已尽而意未了,以工部之严谨,有的名篇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比如《登高》一诗的结联就有这个毛病。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4:04
不知道游子写过诗没有,大部分诗是先得一佳句,然后再插枝补叶,就如作文扩写之法。高妙者水到渠成,天衣无缝,意境相通,全篇看不出痕迹。低手的话,除了佳句,余者都是凑数的,佳句显得突兀,让人感觉是剽窃来的。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4:13
若只得一句便才尽,无法再续,那就不成诗了。若因此把这句诗眼给弄没了岂不可惜?所以还是得续貂,好歹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4:00



    王孙兄的亲戚溥儒先生的《寒玉堂诗集》很多收录了很多零散的诗联和佳句,宁不成篇,也不狗尾续貂,真性情也。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4:20
回复 48# 一默

难得真性情。作诗即是性情之事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14:22
我个人比较喜欢纳兰性德的 塞上咏雪
还有一句“白衣裳凭朱栏立”

纳兰性德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就是当护卫,交朋友,没事儿的时候怀念下早逝的老婆。他的词基本就这些题材。若他能活到明珠事败之后,估计作品大有不同。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14:36
还有“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风格和别的作品不同,就是不知道康熙看了会有何感想。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4: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4: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14:44
诗要学李白破律破韵的
诗要学李商隐朦胧化并堆砌典故的
词要学辛弃疾堆砌典故的

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2 13:44



   确实如此。李白的诗是水到渠成,韵、律本不在考虑之内。而且当时诗律还远没有后世发达(自杜甫始,这也是为何称之为诗圣)。
后来人若是为破韵而破韵,就走岔了。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5: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怡泉    时间: 2011-12-12 15:27
回复 3# 旧王孙


    高人!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5:33
有时候觉得语言的魅力确实大,很多人心中即使有一样的想法,但是就是无法表达的那么好

当时只道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5:13


诗就是语言的魅力,除了文字造就的意象外,还有无可取代的特有的韵律美,即音乐性,节奏性。所以诗是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艺术(所有的文学)的最高代表。这种东西翻译过去就失去一大半味道了,若是只看意思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又不是哲学),丧失了文字意象和最重要的音乐性。

外国的诗同样如此。那些希腊史诗吟起来本身就是动人的音乐。还听过一个法国女人吟诗,也是优美异常的音乐性的东西。

最典型的,现在汉传佛教里,绝大部分流通的咒语本身已经丧失了印度梵咒本身的韵律节奏性(比如流通最广的大悲咒),但也有例外,善天女咒还保有原有的韵律和节奏性,听起来很好听,也许是汉传里唯一保有梵咒原味的东西了。此外,很多日本,朝鲜,越南本身的唱经也非常好听,还保有音乐性在,而且也是用的汉文,应该是明清以前的汉传唱经方式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5:49
所以,任何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诗是不可翻的。当然,其实按语音科学来看,语言还是有美丑的,有的语言就不太和谐。关键在语言中词汇元音和辅音的比例。元音和辅音比例越接近于1比1,那这个词就越和谐越美,比如solo,就是1比1的比例,而有些英文单词,特别是那种十分冗长而元辅音比例失调的,读起来就很拗口,不好听。

按语音学来看,最美的语言应该是日语,日语词汇发音是元音辅音最接近1比1的,也就最和谐。当然,我们还是来句胖纸那句万能的句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其次应该是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它们谁排第二我忘了)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5: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2 16:21
回复 59# 游子意


    王孙兄,一默大师实乃论坛最具学问的笔友。有他们在论坛,实为我辈幸事!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6:37
回复  游子意


    王孙兄,一默大师实乃论坛最具学问的笔友。有他们在论坛,实为我辈幸事!
小号100 发表于 2011-12-12 16:21



    我乃青蝇,王孙兄乃千里驹,我一飞不过盈尺,得附王孙兄的骥尾而至千里,岂可同日而语。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6: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6:42
我乃青蝇,王孙兄乃千里驹,我一飞不过盈尺,得附王孙兄的骥尾而至千里,岂可同日而语。
一默 发表于 2011-12-12 16:37


世界之中套世界,默兄比己为青蝇,比我为千里驹。则我相当于默兄体内一细胞之小宇宙中一小行星上之千里驹,默兄盈尺之距,于我实不可想见之宏博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6:45
世界之中套世界,默兄比己为青蝇,比我为千里驹。则我相当于默兄体内一细胞之小宇宙中一小行星上之千里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2 16:42



    兄总有一套说辞,哈哈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6: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6: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2 16:55
回复 66# 游子意


    我等还要加强学习修养,汲取一默大师 王孙兄的思想精髓!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6:58
一默兄的印是越来越精进了,味道越来越好,真是跟兄一样越来越含蓄有余味了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6:53



    你再这么说,我真要作土行孙了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6: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7:06
前段时间看了纪录片浩瀚宇宙系列片,宇宙之大看得我头疼,想象起来又要脑裂。

今兄这段话又让我想得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6:45


银河系已经够大了,几十个这样的星系可以构成星系群,上百个就叫星系团,大的星系团包含上万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之上还有超星系团,是由很多个星系团组成的。

其实纳米级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也是一片宇宙。

我们看似广阔无垠的宇宙也许只不过是组成更大世界的一个个分子,原子罢了。在更大空间的生物来看,实在是微不足道,它们或许也要借助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测到我们这个宇宙,因为对于它们来说,实在太小了。

往上不可穷尽,往下亦不可穷尽。

这就是华严中的华藏世界
作者: kongyoufu    时间: 2011-12-12 17:12
王孙兄真有才!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好啊!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7:14
一默兄的印是越来越精进了,味道越来越好,真是跟兄一样越来越含蓄有余味了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6:53



    含蓄啥的都说不上,下围棋的人,施襄夏所悟的“流水不争先”的道理还是懂得一些的,时空就像一条大河,你就是一片树叶,顺着流就是了。行其当行,止乎当止,此心安处是我乡,舍此之外,无他。。。。。。。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17:29
含蓄啥的都说不上,下围棋的人,施襄夏所悟的“流水不争先”的道理还是懂得一些的,时空就像一条 ...
一默 发表于 2011-12-12 17:14



   良言!不必时时如此做,但要刻刻有此心。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7: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17:53
良言!不必时时如此做,但要刻刻有此心。
lavi 发表于 2011-12-12 17:29



    知易行难呀。当年阳明先生惨遭横祸,流放贵州,《瘗旅文》今日读来,依旧默然催泪。然其终能独排忧愤,龙场开悟,倡导知行合一,于不毛之地著书立说,此等先贤才是我们敬仰的楷模。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2 1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9:31
所以,宇宙有多大?就是不管你想象力多丰富,能想出多么大来,最后都把你所能想到的归结为仅仅是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7:53


归结为原子? 你那是耆那教呐!所谓尼乾陀若提子外道

再说了,我这里佛道回耶犹印锡祆俱全,不看看真是浪费了。

你说,我陡然看到庙门口杵着个五色庄严的神猴哈努曼,能不感兴趣么?
散步时,听到回教堂里优美的祷颂声,能不发一下“呼愁”之感么?
看到那些高大雄健的锡克美男子们,能不好奇一下么?
看到钞票上印的首任总统竟然是个犹太人,能不古怪一下么?
街边上就能看到人家下孙悟空降哪吒的驱邪,能不围观一下么?
前不久还吃了个祖辈拜火教徒的馆子,那参了浓郁波斯口味的北印度菜真是好吃透了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9:35
好心态啊!

只是时空的流水是清是浊难辨,欲顺而未必能顺。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识”就是很难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2 18:00


默兄说的是随遇而安啦,管它甚么清浊顺逆,心静自然凉!

再说了,清浊?神马是清浊?可见未能忘清浊。更何况,清浊岂有高下乎?清是漂亮,但水至清则无鱼。浊就一定低么?长江不择细流方能雄健万里,海纳百川方能成海。

入世出世只是一体两面,何有高下?心安即可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19:38
看来还是要再看看近世高道居士陈撄宁的《南華內外篇分章標旨》----

“道家向來以 “老、莊”並稱,但莊子之道與老子不同。老子想用“道”來救世,五千文中有許多地方都是為當世的侯王說教,《老子》第二十七章更明顯的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到了莊子時代,他認為世已無法可救,只能獨善其身,抱定宗旨不求有用於世,因此說,“棄世則無累”(《達生》篇),這完全和老子意思相反。再看《老子》五千文中沒有“忘”字,而《莊子》書中“忘”字特别的多,似乎是他獨得的秘訣,如所謂忘物、忘形、忘己、忘言、忘功利、忘機巧、忘仁義、忘禮樂、忘道術、忘天下等等(還有許多“忘”字從簡未錄),這些理論都脫離實際,非但別人家做不到,就連他本人也難得做到。在《莊子》書中有幾處可以看出他未能一切皆忘:

  《秋水》篇 “莊子釣於濮水”章:他把神龜比喻自己,間楚大夫曰,“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最後決定對楚大夫曰,“吾將曳尾於塗中。”觀此言,知其尚未能忘生死。(此段和以下四段是否莊周所說,頗難斷定,今只以《莊子》書中記載為根據。)

  《秋水》篇 “惠子相梁”章:莊子又把鹓雏比喻自己,鸱比喻惠子,腐鼠比喻梁國相位;他對惠子說,“鸱得腐鼠,鹓雏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這種口氣就是表示以賤傲貴,看不起梁相的意思,知其心中尚未能忘貴贱

  《山木》篇“莊子衣大布”章:他對魏王說,“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敞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觀此言,知其尚未能忘貧困

  《外物》篇“莊周貸粟於監河侯”章:他嫌對方約定的時間緩不濟急,遂假託車轍中失水鲋魚之言,以形容自己十分窘迫之狀。觀此一段所記載,知其尚未能忘飢乏。(漢劉向《說苑·善說篇》另有一段,與此大同小異。)

  《列禦寇》篇“曹商為宋王使秦”章:曹商自秦反宋,有車百乘,誇耀於莊子,莊子鄙笑他說,“秦王有病召醫,破癱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據此言,知莊子心中尚未能忘卑污與高潔

  莊周的老朋友惠施在當時已經說,“子之言大而無用”,我們今日也認為惠施的批評是對的,可怪的是先秦古笈有用的書佚亡很多,這部無用的書反而流傳二千二百餘年,歷代皆有人研究,未曾斷過;其原因何在?姑且憑個人見解,分作幾種說明如下

。。。。。。

第五種原因 已往文章家常喜歡讀《莊子》,並且稱它為仙才,上乘者襲取其精神,中乘者摹仿其格調,再次者搬運其詞藻,我們相信《莊子》給予古今文學界有很大幫助。世人所以愛好《莊子》,如果說是鑽研哲理,不如說是欣賞奇文,假使沒有那樣變幻莫測的文章,光靠它的理論,未必能够使人如此傾倒。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20:16
看来还是要再看看近世高道居士陈撄宁的《南華內外篇分章標旨》----

“道家向來以 “老、莊”並稱,但莊子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2 19:38



   窃以为,老、庄的异同,恰恰类似李、杜在诗歌上的关系。一个讲的是道,一个讲的是如何践道。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20:52
窃以为,老、庄的异同,恰恰类似李、杜在诗歌上的关系。一个讲的是道,一个讲的是如何践道。
lavi 发表于 2011-12-12 20:16


境界上差别大了,老子出世入世都讲,故而游刃有余,后世一切实用学说皆出于他,如专讲诡道诈道用兵之术的兵家,专讲阴谋政 治游说用间的纵横家,专讲人君弄权治国的法家,都出自他。

庄子是在世间却用出世法,不合时宜,不如老子那样权通,故而总是出来些惊世骇俗的事情,踉踉跄跄不得其好,就如人批评的那样---“大而无当”。

老子才是真通达,懂得和光同尘,难得糊涂。真谛上明白,俗谛上亦明白,这才合乎道。

其实就如对待常识的态度一样。常识不过是世人的直观及历史经验累计,不见得就正确,但在社会中合用,尤其是人际关系上。

所以,对待常识的态度,应该知其区分。这就是弥勒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该分别时不分别,是愚痴。不该分别时要分别,是烦恼。

在哲学及科学这些领域内,要敢于打破常识颠覆常识。而在社会学上尤其是实践中,则必须尊重常识,以保守为宜。

为什么呢?

哲学是求真理的,科学不是追求绝对真理的,但也是追求更进一步更客观的真相。而人类那些仅凭直观经验感知到并在历史中累计下来的常识很多却都是错误的。比如,如果在学术中只仅限于常识的思路,则西方哲学上康德及尼采这些彻底颠覆性的思想及思路是无法产生的,都是在颠覆前人认识下才取得的。科学更是如此,只讲自古以来的常识,那我们东方人就天圆地方了,这是常识,地球说就肯定不是符合日常感知经验的常识。只讲直观感知来的常识,即使接受了地球是圆的说法,地心说也无法被打破,至少我们看到的是太阳围着地球转。那后来的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则更是荒谬绝伦的不符常识的东西。但是,正如一位科学家说得好,量子力学就是这样的,你看不到感觉不到,不符合你的常识经验,并不代表其不存在!

所以,学术上应该不设限制,允许一切都可以思维,探讨,甚至鼓励打破陈旧思路和常识。

但是社会领域内就是两码事了,那就是切合人类最直接最日常的经验的,所以,要尊重常识,而且太激进反而不好,比如英国保守党就是对任何改革的看法是要先问一个,你改的意义何在?这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暴力革 命带来的对社会财富积累的破坏。

更典型的,因为地球是球面的,显然,丈量耕地以球面几何为宜,这是符合真相的,但真这样做,未免显得荒谬,太迂腐了,那么一点误差有意义吗?显然,在具体实践上,尤其是这样的范围内,还是符合古人天圆地方常识观的平面几何来丈量为宜。

所以,对常识的态度应该看何种领域,分开而论,专门一种看法则无疑肯定会在某个领域内头碰血流。

老子就是这样的通人,既悟到了形而上的真相,又能在世间和光同尘难得糊涂,还能给出一些形而下的治世手段,并都能具体操作实施,可见其游刃有余。这,才是圣人。

比较起来,庄子看似通达,实则迂阔!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21:24
当然,庄子也是有优点的,他的文章是老子没法比的,不论是修辞上的文采还是气势上的恣肆汪洋,都是先秦一等一的文章!金圣叹评其为天下第一才子书。就和孟子一样,孟子文章的文采和气势也远胜论语。所以,庄子孟子允为先秦散文双璧,两大高峰,它们倒是有似于李杜在诗中的地位比较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1-12-12 21:29
境界上差别大了,老子出世入世都讲,故而游刃有余,后世一切实用学说皆出于他,如专讲诡道诈道用兵之术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2 20:52



    王孙兄常常能发常人所思而不能言的高论,大不易。我也常常有所思,有所感慨,但是都是支离破碎的思维碎片,把它组织起来成为只言片语感觉力不从心,想要找一个浅显恰当的比喻更是不能,王孙兄却能信手拈来,可见学识渊博,料想多少受到佛教经典的善于比喻的影响。膜拜一下,王孙兄就是论坛的蓝色小药丸,不服不行呀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21:33
王孙兄常常能发常人所思而不能言的高论,大不易。我也常常有所思,有所感慨,但是都是支离破碎的 ...
一默 发表于 2011-12-12 21:29


默兄壮而弥坚,是不用小药丸的!
作者: 神马兔    时间: 2011-12-12 21:50
看王孙兄讲诗词,讲得真好!受教了~
作者: rubanth    时间: 2011-12-12 22:05
高手阿,这个场面让我想起令狐冲初见东方不败,好酒那场戏!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23:13
当然,庄子也是有优点的,他的文章是老子没法比的,不论是修辞上的文采还是气势上的恣肆汪洋,都是先秦一等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2 21:24



   然也!我就喜欢这种风格的文章,不论庄子或孟子。虽然文风不完全一样,但气势的磅礴和精神的昂扬是一样的!

其实我觉得,老子、孔子一代人,发展到庄子孟子这一代人,学问、文章上的不同之处,除了见界高低外,主要还是和社会的发展有关系的。即便见界的高低,其实也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战国,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时期,旧制度解体,新的制度出现。老子-孔子时期,社会变革的重点还在旧制度的解体,社会风气自然是谈道、论虚多些;他们的学说,多针对阐述自己对总体政治等的见解。而到了庄、孟时期,社会重心已经到了在新的社会制度下的发展、完善了,因此,各家学说自然要“实”一些,或者说,范围要小些;学说针对的,多是社会中各种弊端。其实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也能看到。

而且,先秦时期这种爆发式的思想与学术繁荣的出现,本身就是旧制度解体的产物。

另外,孔孟、老庄并称,本来就有后人愚见。继承或有之,借鉴或有之,但本来就是不同的人,学说不同,也在情理之中。“门户”之内,并非萧规曹随;“门户”之间,也绝不泾渭分明。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23:28
本帖最后由 lavi 于 2011-12-12 23:39 编辑

回复 81# 旧王孙


   王孙兄高见,我所不及!
我的意思是,老子通达,后人不易摸着头脑,只能仰止,难以效仿。庄子狂狷,但毕竟有行迹,虽不免“大而无用”,但毕竟可以效法。就好比李白的诗,不究韵律,用词随意,甚至很多时候,字数都不一样,全凭气度,别人无法学。杜甫的诗则不然,只要按照套路写下来,至少勉强及格。但风格就差些。比如孟浩然写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他偏要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好像比人家境界高,其实两首诗,结构大同小异,词句上的境界再高,也落了下风了。然而杜甫的诗,后人可学、易学。所以要论唐以降律诗的光大,杜甫实在是首功。
李白就聪明多了,或者说有趣的多;他等黄鹤楼绝不在少数,但崔颢的诗在前,就绝不做雷同的文章。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23:35
然也!我就喜欢这种风格的文章,不论庄子或孟子。虽然文风不完全一样,但气势的磅礴和精神的昂扬是 ...
lavi 发表于 2011-12-12 23:13


是的,老子之后根据其思想发展出的本就不止一派,不过其他多是依其形而下的器用发展出的实际操作思想,而庄子则是袭其形而上的哲学部分,故而被人视其为正统。同样的,儒家孔子之后分出也多矣,有名的荀子即是,其根本思想就与孟子有别,荀子主性恶,孟子倡性善。

对了,荀子文章枯燥乏味,不若孟子文采飞扬气魄雄奇。可能也是荀子思想无法流芳的原因之一,看来荀子没有好好继承孔子的诗教,练练修辞 而庄子这样思想上无用的文章能流芳百世,其文采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真是验证了孔子所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也不愧圣人,慧眼如炬

另外,如兄所言,新思想的出现,决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然有其出处,要么继承加以弘发阐述,要么批判加以颠覆,都是根据旧的来的,都是奠基于其上的。

马 克 思的哲学思想即是对黑格尔加以批判,掉个个儿而成。

印度反吠陀权威的沙门思潮下诞生的六师外道及佛教这些无神论思想也是如此,都是有个目的性针对性的,都是针对有神论的婆罗门教的。也就是对旧的常识加以批判建立新的常识。

无论是发展还是批判,其实都是基于旧思想的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2 23:50
说起荀子,和孟子放在一起到有点儿意思。
一个主张人性本恶,要重视后天教化;一个说人皆有恻隐之心,要养浩然之气。
多少有点儿像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心学的心即理、致良知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2 23:56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高见,我所不及!
我的意思是,老子通达,后人不易摸着头脑,只能仰止,难以 ...
lavi 发表于 2011-12-12 23:28


不过就实际来看,老子可学,庄子不可学。

历史上看,源出黄老的,都是些实际操作性极强且发挥了极大功效的学说,比如助秦一统天下的法家,成功达成其阴谋并自身穷极人间富贵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建功立业的太多了,孙吴且不说,又有从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助汉一统晚年修道的张良等等。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其实从绝对自由的真理角度来讲无可厚非,本来就是新陈代谢,而且据现在科学看来,所谓爱情亲情也无非基于延续基因保护基因的化学反应驱动,无所谓附加世俗道德的高尚美好之类幻相。但是,庄子真谛对,但不合俗谛,毕竟是在世间,哪怕悟道,表象上还是从俗为妥,讲爱讲孝道,否则,人间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只会是灾难,当然,人为毕竟是和自然相对的,本来就不是自然的,但,其身还是处于非自然的人类社会中,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加饰演表其自然率性,则必然惊世骇俗,反而妨碍了非自然社会中的自然和谐。所以,虽然悟道,但并未通达,未达和光同尘之理。

庄子的做法,老子是万万做不出来的。老子才是真谛俗谛皆合,佛家亦如此,有真空,亦要承认妙有。即如那首著名的禅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以之对照,庄子仅处不是山不是水之阶段(比如鄙视富贵即是典型一例,可见其并未平齐贵贱,心中还存有分别贵贱之念,且与世俗观点对着干,这就是不是山不是水,其实不是山不是水就是典型的还有个分别心,不是二字就说明问题,不仅有分别心,还与世俗对着干),老子已臻最后和光同尘之真自然。

不仅境界更高,而且实效上,从历史也能看出,老子可学,庄子不可学
作者: xiaoym    时间: 2011-12-13 00:02
半夜学习!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3 00:12
回复 91# 旧王孙


   确实如此。受教了!
看来老子的境界虽难达到,但是学的一二妙处,自可有一番建树。学庄子到学到极处,多半不是身败名裂,也是遭世人白眼。
孔子虽然说“必也狂狷乎”,也是在“不得中行而与之”的前提下的,如王孙兄所讲,两者境界高低很明显。
不过我还是很欣赏庄子这种狂狷之气。
套用梁启超的话:老子如僧,庄子如侠。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3 00:18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常识不过是人在十八岁之前积累的偏见的集合”“打破偏见比打破原子核还要困难”。他是从科学角度来说的,现代物理学及生物学,依靠常识是无法发展出来的。但是,社会实践中则要尊重常识。

学术领域中一切思想都可以存在,但如果具体运用到社会中,则必然要谨慎,悲剧已经很多。
比如马之说,在学术领域中就极具价值,但现阶段人类的科技水平是无法达到那样的生产关系的。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是由工具决定的,而工具要有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新时代的工具。比如有了青铜技术的发展,人类才能运用青铜工具,才能进入青铜时代,才能进入文明(之前只能叫文化,不能叫文明)。又如,技术进一步发展,通讯沟通更加快捷,才能在大疆域内铺设公路,方便人民融合文化交流,并方便镇压内乱及抵御外患,只有技术到了那一步人类才能产生大规模的中央集权帝 国,否则,只能是分封建制的小国寡民,无法集权化管理。

而马之说,只有到了未来科技发展消除人类智力容貌体能上的差别,才能有那样无差别理想化社会出现的可能。

因此,技术发展产生新工具,新工具改变生产力,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邓公说的真是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改变整个生产力,最终才能改变生产关系,形成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

而不到那一步就把理论上的学术观点应用到现实中,必然产生悲剧。同样的,也不能因为这种不恰当的运用,就否认理论的价值,因为可能适于未来。

所以,学术领域内要颠覆常识打破常识,社会实践中则要尊重相应阶段的常识。

庄子就是把适用于绝对自由的出世之道(有似于绝对真理或学术上的观点),运用于实际的世间之道(对应阶段的世间常识),焉能不头破血流?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3 00:31
回复  旧王孙


   套用梁启超的话:老子如僧,庄子如侠lavi 发表于 2011-12-13 00:12



哈哈,程子以玉比孔子,水晶比孟子。因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义则必然带英气,英气会刺人,比如英雄,有杀气。五常之义在五行中配西方少阴金位,主秋主兵主刑,是肃杀之气,秋后都要杀头的

“又曰:“孟子有些英气。纔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不过我想,正是庄子有侠气,孟子有英气,所以他们的文章才会好看吧,文章就是以情动人的。有侠气有英气者正是情感充沛之人,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动人。如僧如玉,虽然无比理性,但文章还是要讲感性讲好看的。那样未免有点乏味,反映到文章上也是如此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3 02:01
回复  旧王孙


   李白就聪明多了,或者说有趣的多;他等黄鹤楼绝不在少数,但崔颢的诗在前,就绝不做雷同的文章。lavi 发表于 2011-12-12 23:28


对了,刚才又仔细看了一下兄言,李白其实后来又做了两首仿作,通篇全仿崔诗黄鹤楼,可见原作被许为唐人七律第一真不是盖的,能令诗仙念念不忘,竟然能连仿两首。。。。。。而且李白诗中七律极少,通篇全留算得上七律的只有8首,仿崔作(而且不是好一点的袭意,基本上是生吞活剥的照搬)竟占了四分之一。这可算最高的致敬和赞美了----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1-12-13 07: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号100    时间: 2011-12-13 08:21
回复 97# 游子意


    同样!今天出去实习!后天回到学校,再好好地看王孙兄的教义。
作者: lavi    时间: 2011-12-13 09:23
本帖最后由 lavi 于 2011-12-13 09:25 编辑
对了,刚才又仔细看了一下兄言,李白其实后来又做了两首仿作,通篇全仿崔诗黄鹤楼,可见原作被许为唐人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12-13 02:01



   没错。我的意思是,他至少没仿一个“黄鹤楼”。虽然鹦鹉洲就在黄鹤楼下。
另外李白这两首诗实在一般,除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外,其他就算有可取处,也是平平。
李白的七律,大多有拗句、失粘、三连平等等;和其他作品比起来,水平也有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还有点儿意思,不过总觉得不太符合李白风格,毕竟是写给别人的吧。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1-12-13 09:47
又见王孙兄宏论,只是今日太匆匆,来不及细看,要出差几天
游子意 发表于 2011-12-13 07:45


游兄差旅安康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www.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