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走了!默哀!!! [打印本页]

作者: memorymoon    时间: 2012-6-1 08:20
标题: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走了!默哀!!!
95岁红楼痴儒周汝昌昨辞世
  周汝昌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据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介绍,老人走得很平静,临终嘱咐一切从简,不设灵堂及追悼会。
  离世前一周,他向女儿口述了新书的提纲,以为不久便可以开始写作,但生命的火烛骤然而熄,新书的写作成为未竟之事。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6-1 08: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UDOR    时间: 2012-6-1 12:59
走好。对他老人家印象很好,做学问的,真心喜爱自己的工作。
作者: hhhhhjm    时间: 2012-6-1 13:27
默哀,现在已经没什么大师级人物了。
作者: huayug    时间: 2012-6-1 17:31
为芹辛苦为芹忙!!!老人家终于能歇歇了!!
作者: raycle2    时间: 2012-6-1 18:47
默哀。。。
作者: hirohero    时间: 2012-6-1 20:20
虽然对于他的一些观点有异议,不过。。。默哀。。走好。。。
如果能碰到曹雪芹先生,问问真正的结局吧。。。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2 05:14
向周老致哀。

更令我想起胡适先生的英明,不,应该说是伟大。

胡适先生属于天才型的,和梁启超一样,与同辈人相比,旧学根底不算深厚,东西往往多有硬伤,而且做东西往往虎头蛇尾(这好像是很多天才人物的通病,耐不下性子来),比如胡适先生早年要搞水经注的研究,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还要做中国哲学的通史,做到中途发现不了解佛学这书写不下去,后来真的也没弄下去。。。。。。

但天才学者有一种极关键的优点为他人所不及,那就是直觉敏锐,而且掌握了较科学的治学方法,知道做东西哪个方向是正确的。而在这点上,那些虽然饱学但是迂腐的腐儒则是缺点,再饱学,但是认不清正确的方向,也是枉然,这是致命的。

相较于胡适先生开辟的红学考证派,蔡元培先生的索隐派的东西真是不知所谓

胡适先生是开山之功,功莫大焉,虽然他做的不完善,但是他本来就是来指明方向的,完善是在正确方向下,后人的事情。而且胡适先生在开辟时,就已经奠定了两大主流,文本上的版本研究和人上的作者研究(即曹学)。

其实我个人更欣赏做文本研究的俞平伯,可算正宗嫡传,而且做学问冷静理性,做的虽然是红学,但能认清红楼梦的真实地位,并不盲目乱捧,指出红楼梦确实是中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但在世界一流小说中排不上号。比较起来,周汝昌先生则太过热爱红楼梦,甚至爱屋及乌到曹雪芹,搞起了偏重作者的曹学,自己家人的生日都不记得,但是年年要为曹公庆生 治学上也渐渐往走火入魔上发展。个人喜好无法责备,但如果把情绪带到治学中,则不是正常应该的治学态度,做学问要在冷静清醒。

另外,俞平伯先生不吃香,也主要在于毛的不喜,毛是捧周这一派的。

曹学上,其实冯其墉先生比周汝昌先生别有一番风姿。但是,周汝昌先生对红楼及曹公的痴情,也令其红学资料的钩稽方面堪称一绝,从这点上说其集考证派之大成,实至名归。

悼念周先生
作者: 小天王    时间: 2012-6-2 08:20
向周老致哀。

更令我想起胡适先生的英明,不,应该说是伟大。

胡适先生属于天才型的,和梁启超一样,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6-2 05:14



    王爺到美國出差回來了
作者: pidan    时间: 2012-6-2 08:39
回复 8# 旧王孙


    请问王孙兄认为的世界一流小说具体有哪些?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6-2 08: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qq492633112    时间: 2012-6-2 20:11
默哀。。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2 22:49
回复  旧王孙


    请问王孙兄认为的世界一流小说具体有哪些?
pidan 发表于 2012-6-2 08:39


那真是不少,但具体的都列举出来,耗费心力 英,俄,法,意,西,德这几个语言系统下都有一流的小说。中国的文学能跻身世界文学一流行列的是诗,不是小说。这个应该和语言有关,比如木心曾说过,俄语天生就是一种累赘的语言。说得很精到,但恰恰是这种累赘冗长成就了其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小说的代表应该是长篇小说,这是最考功底的,语言,调度,布局,结构,无所不包,即使中国自己公认的汉语几篇最优秀的小说也都是长篇。俄国人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是一绝,俄国人开化很晚,但在极短时间内,就有自己的一批世界级作家,尤其是小说作家,即使英美人评定的最优秀小说作品中,俄裔出身的作家作品也多过英系的,成就实在令人乍舌。不论个人好恶,单说举世公认的最有影响力最有成就的小说家,这个最,是最好的第一的那个最,而非之一的那个最,是托翁,甚至超出小说领域,其影响力能直逼甚至在某些场合超过比较公认为最伟大文学家的莎翁(主要成就在戏剧和诗)。

俄语是在长篇领域内篇幅越大,越能显现出其语言的质感,力度和厚度,见其厚重博大的魅力。

汉语恰恰相反,汉语,无论是古文还是白话,要在清通简洁,因此在短篇之内见其妙处,神韵十足,但随着篇幅的增长,就显得力不从心,结构调度就不提了,单就语言方面就落了下风,俄语(这只是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其实英语文学也是如此)是篇幅越长,越见其力度质感及厚度,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而汉语是篇幅越长越来越力有不逮,捉襟见肘。

其实看诗就可以看出来,诗是语言艺术最极致最高的形式,中国号称诗的国度,各种体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偏偏就没有波澜壮阔的长篇汉语史诗。诗可以没有史诗,但小说就一定要看长篇巨制,所以中国的汉语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上作为代表的是诗,却没有一流的汉语小说。

语言虽然是思维的表达,但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思维习惯。中国人就不喜欢长篇大论,那是一看就烦,中国人不习惯那种不厌其烦繁琐精密的论证系统,有影响的本土中国学术论著也没有大部头的,要说佛典,但佛教是外来文化,而且即使是佛教,中国人喜欢的也都是不立文字不讲逻辑的禅宗和简便易行的实修派净土宗,佛教的闳阐理论的教下诸家,比如三论华严唯识这些,那在中国是不吃香传不下去的,尤其是典型的经院哲学的代表,论证繁琐精密的唯识学,在中国,自玄奘大师后,数世而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各个民族的语言各有其长处,其实也不必纠结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2 22:50
回复 10# pidan

已回复,审核中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2 22:51
王爺到美國出差回來了
小天王 发表于 2012-6-2 08:20


哈哈,下半年才会回美国的。天王兄别来无恙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2 22:55
天才型的往往灵光一闪,颗颗钻石,却往往难以系统化。就像之前与一默兄说起的,有些诗人往往会偶得一两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2-6-2 08:46


1。写诗和做学问不同
2。最主要的是方向的正确,那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在无用的地方,至于完善,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下自有人来完善。其实做研究的时候,有些老教授,虽然那个年纪已经没法出成果了,但可以凭其多年的经验敏锐的意识到学生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是否走偏,这种直觉就是一种指导意义
作者: 小天王    时间: 2012-6-2 22:58
哈哈,下半年才会回美国的。天王兄别来无恙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6-2 22:51



    原來還沒過去,不過下半年就是下個月而已
作者: 樊晨    时间: 2012-6-3 01:21
默哀~
作者: 邱QQ    时间: 2012-6-3 01:40
手上還有先生的親筆簽贈本
去年走了木心   思及至此 長嘆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2-6-3 01:51
回复 15# 旧王孙


    菽粟
    你总算来了
作者: 782607292    时间: 2012-6-3 02:07
回复  旧王孙


    菽粟  
    你总算来了
Napoleon归来 发表于 2012-6-3 01:51



    你至于么?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2-6-3 02:11
你至于么?
782607292 发表于 2012-6-3 02:07



    太至于了.......
    俺大半夜的睡不着怎么办
作者: 782607292    时间: 2012-6-3 02:17
太至于了.......
    俺大半夜的睡不着怎么办
Napoleon归来 发表于 2012-6-3 02:11



    没看我也睡不着么?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2-6-3 02:40
没看我也睡不着么?
782607292 发表于 2012-6-3 02:17



    你这是有原因的....
作者: 782607292    时间: 2012-6-3 02:43
你这是有原因的....
Napoleon归来 发表于 2012-6-3 02:40



    说得像你那没有原因一样。。。。。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2-6-3 02:48
说得像你那没有原因一样。。。。。
782607292 发表于 2012-6-3 02:43



    至少你还比我开心点....
作者: 782607292    时间: 2012-6-3 02:54
至少你还比我开心点....
Napoleon归来 发表于 2012-6-3 02:48



    稍微吧,至少还有那个啥,嘻嘻嘻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2-6-3 02:57
稍微吧,至少还有那个啥,嘻嘻嘻
782607292 发表于 2012-6-3 02:54



    同等放假.....
作者: 782607292    时间: 2012-6-3 02:58
同等放假.....
Napoleon归来 发表于 2012-6-3 02:57



    哦,我懂了。俺睡觉去修。安
作者: pidan    时间: 2012-6-3 09:42
回复 13# 旧王孙


    看来不懂俄语是一个遗憾啊,不知那些作品经过翻译读起来的感觉如何呢
我准备在qq空间开篇日志,名字是王孙语录
作者: xslsk    时间: 2012-6-3 10:43
向周老致哀。

更令我想起胡适先生的英明,不,应该说是伟大。

胡适先生属于天才型的,和梁启超一样,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6-2 05:14

    王孙兄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呢,让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是长篇大论,但多是废话连篇或者词不达意,后续主要工作是删减内容和精简语言。因此基本上都是越改越短,最终的论文在逻辑合理的情况下总是追求短小精悍,而这些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汉语体系下我们的思维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影响。现在问题既然出现了,但是如何去解决呢?毕竟,这个科学的世界越来越需要严谨的逻辑和不厌其烦细致的叙述(看中文文献总是让人感觉大体上很不错,但是一细看发现漏洞百出,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漏洞在于叙述不够详细)。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3 22:59
回复 20# Napoleon归来


作者: Napoleon归来    时间: 2012-6-3 23:00
回复 32# 旧王孙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3 23:03
回复 30# pidan

这个太夸张了吧 语录那是圣贤伟人才有资格享受的待遇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3 23:56
王孙兄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呢,让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是长篇大论 ...
xslsk 发表于 2012-6-3 10:43


这个我觉得不必太过纠结,前面也说过了,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还有文化,各有其自己的长处,好处不能全占了去。更何况,现在交流手段先进,已成地球村之势,教育和英文也普及,在适用的领域内可以用相应的语言。文化大融合是个趋势,有如周末之势。更何况自古以来,汉语也在不断吸收别的语言,并融为己用,文化才能不断保持活力。

比如,佛教传入后,古代汉语也大量吸收了梵文,这是全方位的,词汇概念,甚至语法,甚至对自己的语言的理论定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古代汉语单调的境况,进一步丰富了内涵。

比如词汇概念方面,很多可说极大丰富了古中国人的认知,甚至到了现在都是日常常用语,国人用而不自觉其是外来语,可见影响之深重,受益之深远。比如,世界,过去,现在,未来,自然,真实,平等,执著,迷惑,方便,心田,秘密,欢喜,慈悲,虚空,空寂,圆满,这些词汇和概念,现在谁能察觉是来自于印度的概念?

语法方面,汉语成语的四字格规范,正是由译经文体而进一步巩固,并规范下来。

语言学方面,中国语言学上的四声定型,则佛教的声明说无疑对这个理论有催化借鉴作用,并且梵声颂经的方式甚至对汉语四声的形成也有影响。

文学影响就更不必提了,一些文藻华丽的佛经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比如华严,法华,楞严等经。而传来的印度特有的叙事方法和故事结构,如串珠法,层层相套的剥离法,都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写作手段(对伊斯兰文学的一千零一夜也有同样影响)。佛经偈颂和正文叙事相结合的文体,甚至直接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比如后来的话本及明清白话小说,都是先是一段诗文,接着正文散文叙述,中间偶尔穿插诗歌和韵文,最后以诗结,这就是直接来自于佛经的叙事手法。

而在哲学方面更是影响深远,直接令中国人的思辨能力上了不止一层。比如前面说过,胡适先生搞到一半,发现不懂佛学中国哲学史就没法写下去。因为,不懂佛学的话,则中国自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即具有形而上思想的学术),如魏晋玄学,道教的全真思想,儒学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则根本没法深入探讨。这些全都是受了佛教思想影响而兴起的。

之前中国学术,只有道家有可值提起的形而上思想,不过叙述太过简陋,而且不似后世,老庄并称,实际上起初道家是分为两脉的,且互有攻击,一脉为黄老,一脉为易庄,两者都讲无为,但前者的目的是无不为,后者则在无为,一者是积极用世,一者是消极出世。比如,王羲之本人是信五斗米道的,是承自黄老之术,王羲之就并不以庄子为然,斥其低浅(“漆园比之,殊诞谩,如下言也”)而以佛法为上,指出佛道(指黄老一脉的五斗米道)形迹上大同小异(“吾所奉设,教意政同,但为形迹小异耳”),而佛教说性理更要高过,所谓“奉法转到,胜理极此”“可谓尽矣,无以复加”。见右军文集中的奉法帖---

“奉法帖
省示足下奉法转到,胜理极此,此故荡涤尘垢,研遗滞累,可谓尽矣,无以复加漆园比之,殊诞谩,如下言也吾所奉设,教意政同,但为形迹小异耳。方欲尽心此事,所以重增辞世之笃,今虽形系于俗,诚心终日常在于此,足下试观其终”。

而儒学中之理学和心学,与佛教思想的关系,则是一看即明,而代表人物的朱熹和王阳明一生事迹与僧人的关合,是始终相承,王阳明甚至出生即与僧人相关,其能开口说话即为僧人点拨之故。理学和心学与佛教的关系,在明代时即已被人不断指出,如“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的杨慎(明史 卷一百九十二)就指出理学心学实是儒表佛里,所谓“学禅家”“狂禅”“驱儒归禅”“以求所谓禅悟。。。。。。何道学,心学之有”。

杨慎的经学本位主义观念立场不论,单说其指出理学心学和佛教的关系论断,则可说不错。而理学在宋后成为官 方意 识形 态,心学则为士大夫之所好。影响不可谓不大,则对它们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佛教,如果不了解的话,则对理学心学无从谈起。

是以胡适先生方才知难而退。

古代外来语言即对中国语言产生如此之影响,现代汉语白话文之语汇甚至语法(比如“的”字结构)受日语影响亦是巨大,大到了已经习以为常,不可察觉的地步。而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巨大,比如空气于人最为珍贵,但人皆不察其珍贵,但如果几分钟不呼吸,则知其贵,因为已经是不赖其则不可自活的地步,所以虽珍而不察。这才叫影响巨大。

所以,不必忧心,文化语言之吸收借鉴自古皆然,且大有裨益,不必对分排斥,即如鲁迅先生而言,拿来主义,直接取用即可,而且以现今融合之趋势,直接运用在适合领域也无有不妥
作者: TUDOR    时间: 2012-6-4 00:14
听王孙兄讲课真是受益匪浅。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4 00:26
回复 36# TUDOR

TUDOR兄的两位小公子越长越精神了! 这衣裳穿起来,活脱脱二位小阿哥
作者: xslsk    时间: 2012-6-4 10:15
回复 35# 旧王孙
总是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那~~~现在有点后悔小学语文没有学好了,唉,现在听课记笔记总是有抓不住关键字的感觉……
作者: pidan    时间: 2012-6-4 10:42
回复  pidan

这个太夸张了吧 语录那是圣贤伟人才有资格享受的待遇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6-3 23:03



    只要比我强的人,值得我学的人,都有资格在我的qq空间建立语录
话说王孙兄的语录,要比我空间其他任何人的语录或文章都有深度的多
遗憾的是这个帖子里王孙兄的一个回复一直在审核中,可能是通不过了
作者: 悦茗    时间: 2012-6-4 10:46
缅怀先生
作者: TUDOR    时间: 2012-6-4 15:13
回复  TUDOR

TUDOR兄的两位小公子越长越精神了! 这衣裳穿起来,活脱脱二位小阿哥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6-4 00:26



      本来就是小阿哥嘛。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4 19:34
回复 38# xslsk

多阅读即可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4 19:35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2-6-4 19:39 编辑

回复 39# pidan

pidan兄抬爱,愧不敢当。另,审核已过,13楼即是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4 19:35
回复 41# TUDOR


作者: xiaozuei00    时间: 2012-6-4 23:46
一直不明白能么多人追红楼梦追的死去活来做什么?难道也是离不开一个利字?
作者: memorymoon    时间: 2012-6-5 08:18
请不要留没有用的发言
作者: 查尔斯    时间: 2012-6-5 15:10
回复 34# 旧王孙


姥姥语录----王爷弄个语录还是绰绰有余的---比如,不必诛心不过想来-----文集更好,多是长篇啊,,,这样吧,语录一本,全集一套,选集一套。。。。嗯嗯
作者: 查尔斯    时间: 2012-6-5 15:12
回复 39# pidan

审核要义----龙版啥时候吃完饭就行了
作者: 查尔斯    时间: 2012-6-5 15:14
回复 45# xiaozuei00
------南郭先生当然有,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
作者: 查尔斯    时间: 2012-6-5 15:16
有周先生这样精神的人-----不能说少,不过是少有建树,木有名气罢了,,,,,,缅怀先生,一路走好,,,另外问问曹先生,到底是不是他写的
作者: 查尔斯    时间: 2012-6-5 15:17
回复 39# pidan

建立王爷语录----兄要稳准狠啊----
作者: memorymoon    时间: 2012-6-5 15:24
查到了,周先生是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的人。
作者: helloo    时间: 2012-6-5 15:40
回复 8# 旧王孙


   当代仅存的大师走了。刘心武在央视讲红楼,全部是周老的观点,看来周老还是有传人滴~
基本上,通过《新证》一书,可以了解红楼和脂批;再通过周老的几本杂文集,可以丰富视野,原来红楼是可以这么读的~
还记得周老对“班包假”和“点乔西”的考评,完完全全已经走火入魔了;至于“脂宴斋就是史MM”的观点,更是武断的不行;不过,能提出这种观点的,现在也没有了。
回去再看看第一版新证,当年花了400买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6-6 01:46
回复 53# helloo

说的不错。周老的资料考证和钩稽是一绝,但观点却走向偏执(尤其是后期)。刘心武恰恰继承的是后者,而没有继承到周老的长处。实际上在观点上(尤其是对文本的探讨上),已经脱离胡适先生的考证派了,算是一种新形式的索隐派,而索隐派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偏门的叫人哭笑不得的。。。。。。
作者: helloo    时间: 2012-6-6 09:14
回复 54# 旧王孙


   其实,嗯,偶最爱看的就是“新索引”曹学什么的不太爱看
作者: 查尔斯    时间: 2012-6-6 09:59
回复 55# helloo


   签名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www.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