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小雕这标记代表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72-625    时间: 2008-3-8 13:52
标题: 小雕这标记代表什么?
小雕这标记代表什么?

[attach]48883[/attach]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3-8 15:02
好像据王孙兄说,那个CT是老爹的签名

作者: long37    时间: 2008-3-8 18:38
铁道部
作者: 一默    时间: 2008-3-8 18:40
原帖由 long37 于 2008-3-8 18:38 发表
铁道部

我看也像!
作者: pzqs4263988    时间: 2008-3-8 20:03
铁道部 哈哈哈哈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8 21:55
铁道部定制的

具体是什么, 请老万去原厂问, 最权威啦.
作者: ghostzz101    时间: 2008-3-8 22:03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3-8 21:55 发表
铁道部定制的

具体是什么, 请老万去原厂问, 最权威啦.


老万这一去 任重而道远啊
作者: 72-625    时间: 2008-3-8 22:27
一群老油条

[ 本帖最后由 72-625 于 2008-3-8 22:30 编辑 ]
作者: slaoao    时间: 2008-3-9 00:38
德国火车头横着开的。
作者: xiegq118    时间: 2008-3-9 00:53
2008年最搞笑的一帖
作者: 72-625    时间: 2008-3-9 01:12
轻松一下吧  总比那马甲捣乱好
作者: DarthVader    时间: 2008-3-9 17:42
都错了,更像个短缩版的铲子,是——地道部
作者: xiegq118    时间: 2008-3-9 19:07
铲子也很像,还有什么奇思妙想..大家一起来联想。
作者: okay800    时间: 2008-3-9 22:32
明明是电话机嘛
作者: 万宝鹈鹕鸟    时间: 2008-3-10 00:59
我早问过啦,代表工匠及批次。不过不知道如何具体解析这个密码。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0 01:23
每个批次出来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一个批次上的表现也不同。
一般认为在一组批次上靠后的好一些,因为手熟一点。
日本wagner会就有toledo选美这个项目,好像主要评选雕得比较怪的。。。
摘自会员blog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0 01:29
据FPN上的说法,确实代表工匠,是工匠签名。据说是父子三人雕的,最常见的签名就是铁道部 据说是父亲的,另一个儿子的签名是圈中一点,还有个儿子的不详---
http://www.fountainpennetwork.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53618

早期金银雕的签名都紧接在序列号后面,楼主图片可为证,新的红910则没有签名了。

龙凤的签名,我看了一下手头的凤凰,也是在尾环,但不像金银雕有序列号在尾环,而是一边是925标志,另一面是单独的一个签名。

相应的,后期的白虎玄武麒麟三兽都没有签名了,这也可以从它们都是清蚀,没有动刀可以佐证。龙凤身上都有金银雕羽毛上那样的崭痕,而后三兽身上很干净,它们只用了蚀刻,没有后期修饰工匠手工崭细节这一步。

有兴趣的可以从pensinasia网站上的照片对比一下(那上面的照片很全,五兽嫦娥的照片全有,而且有清晰的细节图)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0 01:37
检查了我的小雕,金雕全部是铁道部发的。银雕不是,署名是JB。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0 01:39
发个图上来?JB的真没见过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0 01:53
那个标记可真没自信能拍好。明天我试一下吧。
至少小金雕无论有无925标,W版还是后来的Germany版都是铁道部。
作者: Bobocat    时间: 2008-3-10 04:47
看了看我的Toledo, 還都是鐵道部老兄刻的. 有意思.
作者: 72-625    时间: 2008-3-10 14:34
原帖由 slash 于 2008-3-10 01:53 发表
那个标记可真没自信能拍好。明天我试一下吧。
至少小金雕无论有无925标,W版还是后来的Germany版都是铁道部。


我是把爆光降低2档,感光度也降低。光圈1.9
作者: dogkiller    时间: 2008-3-10 14:35
王孙兄,可否给pensinasia发封邮件,因为我觉得他们的网站基本可以作为PELIKAN限量笔的字典了,可就缺那么几支,如果他们能提供所缺那几支笔的图片就完美了。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0 14:59
原帖由 dogkiller 于 2008-3-10 14:35 发表
王孙兄,可否给pensinasia发封邮件,因为我觉得他们的网站基本可以作为PELIKAN限量笔的字典了,可就缺那么几支,如果他们能提供所缺那几支笔的图片就完美了。


呵呵,那要Tay有或有过才行,因为都是实拍照。其实Tay自己也知道并有意识的把他的网站做成一个“"Library" and a "Research" centre for writing instruments”,所以那些已经卖掉了的笔的图片还是保留在网页上,相信只要有,他都会放上去的。

他的很多笔也是从新加坡其他笔店调剂过去的,比如说中屋,他自己也声明了自己不是中屋的授权代理商,他是从新加坡另一家中屋的授权代理商拿到的
作者: superqmh    时间: 2008-3-10 14:59
原帖由 dogkiller 于 2008-3-10 14:35 发表
王孙兄,可否给pensinasia发封邮件,因为我觉得他们的网站基本可以作为PELIKAN限量笔的字典了,可就缺那么几支,如果他们能提供所缺那几支笔的图片就完美了。

缺那几支,我门几个给你凑凑?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0 15:02
起码75没有
作者: dogkiller    时间: 2008-3-10 15:44
不是我要收藏这些图片,而是觉得象这么齐全的网站缺了那么点可惜了。狩猎、银雕也没有啊。。。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0 20:58
基本上全是铁道部

JB我也见过的, 应该是出掉了

第一个象个酒杯的, 是大红银雕上的.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3-10 21:07
嗯,看起来以前是老爹独大,直到大红银雕,干不动了,儿子才出头。。。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0 21:11
看来红银雕上也有签名,而且和早期金银雕传统一致,签名紧跟序列号。我原来一直以为EH是序列号的一部分(我的也是EH签名),因为太规范了,不如铁道部那么符号化。

刚才特地把certificate也找出来,那上面的编号是和笔身编号一致的,截止到数字就完了,没有写EH,这就更落实了。

这样一来,说明只要动了刀的就都有签名,那么狩猎,Concerto这些早期有手工修饰的同样也有签名了
作者: xigsh    时间: 2008-3-10 21:15
我查了是德国铁道部定制的一批笔有一部分外流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0 21:15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3-10 21:07 发表
嗯,看起来以前是老爹独大,直到大红银雕,干不动了,儿子才出头。。。


干了那么多年了,也该安享晚年了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0 22:46
concerto上面是有那个铁道部标记
作者: superqmh    时间: 2008-3-11 09:36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3-10 22:46 发表
concerto上面是有那个铁道部标记

拍照水平有进步
作者: superqmh    时间: 2008-3-11 09:38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3-10 21:15 发表


干了那么多年了,也该安享晚年了

是呀,所以银雕都停产了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1 09:39
拍照水平我一直都很强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1 10:49
Benben的照片很好啊。
我的concerto上也是铁道部。只有710是例外。。。
作者: cmdl201    时间: 2008-3-11 15:58
Toledo1931上找不到啊。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1 16:06
我的1931 Toledo已经处理掉了,无从印证。我想如果没有,是不是因为是完全复刻原版的缘故,老的T111上没签名,所以复刻版也不搞签名
作者: dogkiller    时间: 2008-3-11 18:11
王孙兄,麒麟还没到吗?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1 18:15
不是手工雕的。
王孙兄是不是对麒麟的看法变化了?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1 19:53
没有没有,主要是还没到,呵呵。

我买麒麟不是图那个手工味,主要是配色,画风和那个表征。还有,现在单缺一管土相笔了,麒麟再合适不过了,我的从小暑到立秋这一段季夏期的日记就等着这黄麒麟来书写了

另外,自从出掉1931 Toledo,我的Walnut墨水就闲置了,不妥不妥,我非常喜欢这款墨水,同样是褐色系,我喜爱Walnut的程度在Red Black之上。虽同为褐色系,Red Black的红色调非常明显,刺激性较强,我更愿意把其称为棕红色,而Walnut则是偏深褐色,浑厚浓重,非常深沉的感觉,不刺激。因此,Walnut就等着黄麒麟来配了。

总而言之,麒麟一定会入手,时间早晚问题而已。对了,屠狗兄的麒麟到了那么久,还等着拜读大作呢,照片不够的,想看照片网上随便就可以找到一大堆,而且都是专业的甚至带艺术色彩的表现,我们想看的,是屠狗兄对麒麟的独家心得,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玩笔就讲的这个乐子,对吧

百利金的雕,我想了一下,有手工成份的应该有这么几款---
1931 Toledo,金银雕,龙,凤,协奏曲,狩猎。

除了1931 Toledo外,其他的都有签名。

协奏曲的不同在于上了漆(不过据说有问题

1931 Toledo的不同,除了签名以外,我个人看法,就是“古”今工艺不同。大致分为两点,

一点是材质,1931复刻的是111,遵循那个时代的传统,用的钢胎,而其他几个现代雕都是银胎

另一点就是镀金法,1931和111一样,是用的一种包金法,就是将一层金箔,贴在胎上,然后手工崭捶,使金箔包覆胎体,而现代雕则用的电镀法。

总而言之,1931是钢胎錾贴金箔,而现代雕是银胎电镀金,这就是所谓的最大的不同,其他的雕工,似乎没什么区别,都是先做好模具,然后蚀刻成型,最后手工修饰细节,我认为这些程序,都没什么区别,主要就是胎体和镀金法的不同,不可能全部用手工一刀一刀雕出来的,如果那样,不可能这个价,而且一做就至少上千只,钢笔这种工业产品还要讲究个划一性,纯手工的东西不可能做这么多而出产上这么整齐划一。

由于1931 Toledo的原型111是钢胎,因此在当年的卖价并不算最高端,是比不上金身的112的,毕竟,即使加上那一片薄薄的金箔,在材料成本上和顾客的实际心理感觉上也比不上实金胎。

有一篇外国藏家的文章分析得很详尽,见---
http://www.penexchange.de/english/klassiker/toledo.shtml

顺带说一下,崭贴金箔出来的效果确实和电镀金不一样,原来几支笔在黑暗中,远处昏暗灯光映射下,最具采光效应的就是1931 Toledo了。不过即便这样,也没那么神乎其神,这种工艺以传统工艺的眼光来看,没多少技术含量,现代一样可以做。传统镀金工艺中,最具技术含量的应该是错金,玩刀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工艺,尤以在玉石上错金难度最大,乾隆时期风行一时的痕都斯坦玉器,那个痕玉上就有这个错金工艺,美轮美奂,至今无法完美的复原这项工艺。其次,我想应该算鎏金了,除了工艺技巧外,因为工序里有蒸发水银这一项,所以这个工艺可以说是以制作者的健康乃至生命换来的,原来做毛主席纪念堂,那里面的字还有水晶棺上的徽章都是鎏金,是交给北京金属工艺品厂做的,在制作中就已经有人汞中毒了,而之后,据说轻则牙齿松动出血,重则五脏器质受损,全部折寿早逝。

现在,金银错做不了,鎏金不敢做,也是可以理解的。1931 Toledo的崭贴金箔工艺复刻传统,也算难能可贵了
作者: cmdl201    时间: 2008-3-11 20:42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3-11 19:53 发表
没有没有,主要是还没到,呵呵。

我买麒麟不是图那个手工味,主要是配色,画风和那个表征。还有,现在单缺一管土相笔了,麒麟再合适不过了,我的从小暑到立秋这一段季夏期的日记就等着这黄麒麟来书写了

另 ...

好文章,拜读了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3-11 20:49
每次读王孙兄大作,颇有一种寓教于乐的感觉——既能学到知识,有颇有乐趣,实乃幸事啊!
在此多谢王孙兄,并对兄的文章强烈支持!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1 20:53
诸兄抬爱,愧不敢当。

玩东西,就是一种移情。

论坛方便大家交流,互通有无,是一种乐趣
作者: cmdl201    时间: 2008-3-11 21:00
也是拜读了王孙兄的大作后进了一支1931 Toledo,刚在把玩欣赏中,不料兄已经出了.我辈后进之人无论如何也只能望其项背啊.敢问兄出掉1931 Toledo的原因吗?谢谢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3-11 21:03
呵呵,我有强烈的预感,c兄要去搞一只CP6了。。。
作者: cmdl201    时间: 2008-3-11 21:06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3-11 21:03 发表
呵呵,我有强烈的预感,c兄要去搞一只CP6了。。。

不再会了,终极目标是万的罗佐伦,也是手工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1 21:13
原帖由 cmdl201 于 2008-3-11 21:00 发表
也是拜读了王孙兄的大作后进了一支1931 Toledo,刚在把玩欣赏中,不料兄已经出了.我辈后进之人无论如何也只能望其项背啊.敢问兄出掉1931 Toledo的原因吗?谢谢


呵呵,主要因为不习惯其书写感觉,不是指笔尖,我对这笔的笔尖不是太挑剔,主要是持笔感觉,太小太轻,操纵不是那么自如,笔太大了操控不好,其实笔如果太小了,也不能得心应手,但是很奇怪,派克51我写起来的感觉非常好。

这个笔刚开始感觉还行,但等写了几个星期就会体会出差异了。

我是大笔手(但不是大手,呵呵),适合800这一类的大笔,按外国的说法是Full-sized之类的笔,有一定分量和尺寸。但如果是149,1000之类的Over-sized的笔,这种超大笔,我又不行了。我有个感觉,可能不全面----800不兼容,但习惯用400一类小笔的,很可能可以兼容1000一类的超大笔,原来看猫兄一个帖子分析过其中原由,和笔握有关。像我这种用800感觉好极了的,就是用不惯400和1000,上下不得,只能居中

如果兄买这笔是收藏的,那无所谓,留着,绝对有代表意义。如果是拿来写的,真建议兄写上两三个星期,先看看感觉,能不能适应,是不是小笔手,和手的大小无绝对关系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1 21:35
关键还是握位。我400,800都喜欢,用的时候感觉不同。
400必须戴帽,而且要笔身重的型号。所以基本用的是M700toledo。
但从个人握笔习惯来说,其实我最喜欢的是M760。那个重心更靠后,握笔靠后的人很舒服。
但估计很多人会不习惯的。
800的toledo和400写起来对我来说完全一样。但CP6的配重戴帽,我就觉得不适应了。
单笔书写正好,右手写左手把玩笔帽。感觉极佳。
1000还没用过,单就CP61000的评论来看,很多人反映用不了那笔,必须是握笔非常靠后的朋友方可用熟用好。。。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3-11 21:38
原帖由 slash 于 2008-3-11 21:35 发表
。。。1000还没用过,单就CP61000的评论来看,很多人反映用不了那笔,必须是握笔非常靠后的朋友方可用熟用好。。。 ...


slash兄自己给自己下毒啊。。。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1 21:41
嘿嘿。给fxchina兄看出来了。。。。
但我的免疫力强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1 22:29
原帖由 slash 于 2008-3-11 21:35 发表
关键还是握位。我400,800都喜欢,用的时候感觉不同。
400必须戴帽,而且要笔身重的型号。所以基本用的是M700toledo。
但从个人握笔习惯来说,其实我最喜欢的是M760。那个重心更靠后,握笔靠后的人很舒服。
但估计很多 ...


嘿嘿,我的CP6 Charlotte无论戴不戴帽感觉都很好,而且那个细M尖回馈感极佳,写起来有种酥感,非常销魂。看来初恋很重要,Charlotte是我的第一支百利金,就因为各方面极好接近完美的感觉,之后我就入手了一支又一支百利金。现在回顾,如果当初入手的第一支是1931 Toledo,可能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我的第一支万宝龙是那支75周年149,从此,不怎么感冒万宝龙。

第一感觉很重要
作者: fxchina    时间: 2008-3-11 22:40
嘿嘿,王孙兄果然又在放毒cp6啊。。。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1 22:49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3-11 22:40 发表
嘿嘿,王孙兄果然又在放毒cp6啊。。。



嘿嘿,小弟运气好,抽了支好签

笔还是要自己亲手试试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很有可能别人都说好的,自己用起来却不是那么个味儿。

还是那句话,别人的意见有参考价值,但最终决定权在自己。

参谋部的意见很重要,要听,但具体该怎么做,统帅来决定。

拿破仑曾说过他的参谋长,作为参谋长,他是一个最称职的参谋长,但却是一个最蹩脚的将军。

张良和韩信,分工不同,汉王拎得清,所以得天下
作者: superqmh    时间: 2008-3-11 22:53
没错,要有自己的主见。
作者: cmdl201    时间: 2008-3-12 07:47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3-11 21:13 发表


呵呵,主要因为不习惯其书写感觉,不是指笔尖,我对这笔的笔尖不是太挑剔,主要是持笔感觉,太小太轻,操纵不是那么自如,笔太大了操控不好,其实笔如果太小了,也不能得心应手,但是很奇怪,派克51我写起来的感 ...

谢谢了,我主要是收藏的。
作者: cmdl201    时间: 2008-3-12 07:49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笔筒上的金箔会掉下来吗?特别是在使用或把玩过程中。如真的掉下来,那就麻烦了。谢谢
作者: dogkiller    时间: 2008-3-12 08:31
楼上的问题我也想听听,不过应该不会的,否则这笔还卖的出去啊?

文章我就不敢献丑了,专等王孙兄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2 09:15
任何镀层,因为是不同种物质,天长日久,都会脱落。金银是天然具有亲和性的金属,即使是银镀金,也只是比铜镀金等坚持的时间久一点,最后还是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

从历史上保留下来的111来看,也都有脱落现象。

当然,这种包金箔的工艺还是会比较耐久的。

就是看最后能不能接受的问题了,任何东西都会有衰亡,这就好像人一样,人年轻时漂亮的,都会老,但有的老得漂亮,老起来的那种美和年轻时的凌厉感不一样,不同的美,有的就惨不忍睹。玩银器,也是这样的,接受银器因使用而产生的痕迹和锈斑,但有的锈漂亮,有的锈因保养的问题就不好看。

我个人比较喜欢银电镀金的衰老美,褪的比较均匀,而且银镀金的褪,的锈,有种别样的风韵。而金箔的片状脱落,会有种破坏感,没有电镀的均匀褪色的那种均匀感。包金箔比电镀的优势在于耐久,但一旦要是有脱落现象,就没有电镀褪的好看了,会有破坏性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08-3-12 09:54 编辑 ]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2 09:17
即便以鎏金而言,鎏金是厚厚的金泥刷上去的,效果非常夺目,耐久性也非常优秀,即使这样,鎏金也有脱的一天
作者: wulongsu    时间: 2008-3-12 09:40
CP6的产量在限量里也不算小了,至今没听说哪位遇到过书写方面的问题(即使有的话,也很少吧),整体水平超过普通M800啊 是不是CP在装配笔尖的时候已经经过了筛选和调整?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2 09:53
CP6不清楚,但看台湾坛子的消息,CP系列中的那两支派克的笔尖素质明显不一般,可能是批次的问题,台湾那边的派克爱好者对CP的派克笔尖的评价就很高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2 09:53
500套在如今的限量里不算多的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2:11
原帖由 cmdl201 于 2008-3-12 07:49 发表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笔筒上的金箔会掉下来吗?特别是在使用或把玩过程中。如真的掉下来,那就麻烦了。谢谢


不会的。表层帖压的技术非常成熟。
看看50年代生产的#500,#520这样的笔都是这么做的,而且都是日常实用的笔,
看古董也没见发生这样的问题。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2:26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3-12 09:15 发表
我个人比较喜欢银电镀金的衰老美,褪的比较均匀,而且银镀金的褪,的锈,有种别样的风韵。而金箔的片状脱落,会有种破坏感,没有电镀的均匀褪色的那种均匀感。包金箔比电镀的优势在于耐久,但一旦要是有脱落现象,就没有电镀褪的好看了,会有破坏性的感觉


嘿嘿,我的意见相反。
包金更能充分体现人工美和机能美。特别是用熟以后的机能美是solid gold都无发比拟的。当然两者本身的欣赏方式及定义就不同。mother of pearl这样的笔体现了天然之美,但经不起岁月催人老的残酷。包金工艺的笔,比如#500,#520才是那种不死鸟般的深邃成熟。完全要靠使用(养)出来。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电镀金相对脆弱些。到真要成大家了,它也要仙去了。pelikan的笔包金做的非常好,我见过的包金老笔都很漂亮。即使有斑驳感出来,也比整体均匀退色要美些。
纯粹一口胡柴之私见。主要还是中了古董pelikan的包金毒。。。。呵呵

贴图转自日本钢笔blog。

[ 本帖最后由 slash 于 2008-3-12 12:27 编辑 ]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2:30
原帖由 dogkiller 于 2008-3-12 08:31 发表
楼上的问题我也想听听,不过应该不会的,否则这笔还卖的出去啊?

文章我就不敢献丑了,专等王孙兄的。


DK兄,不可不可。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应该自己总结。
这次肯定不放过的。一定要出报告
作者: osnap    时间: 2008-3-12 12:33
http://www.ruettinger-web.de/pelikan-modell-400.html
嘿嘿,老郑看看
毒翻不关我事情啊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2:33
原帖由 wulongsu 于 2008-3-12 09:40 发表
CP6的产量在限量里也不算小了,至今没听说哪位遇到过书写方面的问题(即使有的话,也很少吧),整体水平超过普通M800啊 是不是CP在装配笔尖的时候已经经过了筛选和调整?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
一般元配笔尖,跟笔一起出厂的都很好写。这些尖之间交换也没问题。
但换作为零件单独买入的尖,有时候就要自己调整下了。而且这个比率比较高的。
应该是品管检测要求和项目不同造成的。
单配的尖本来就是作为维修配件生产的,QC出来不那么严格很正常的。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2:36
原帖由 osnap 于 2008-3-12 12:33 发表
http://www.ruettinger-web.de/pelikan-modell-400.html
嘿嘿,老郑看看
毒翻不关我事情啊


这些大部分见过实物啊。没事,毒要中,如同喝酒要有醉意不然是浪费钱。
但怎么醉到什么程度,就是个人定力问题了。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2:37
原帖由 wulongsu 于 2008-3-12 09:40 发表
CP6的产量在限量里也不算小了,至今没听说哪位遇到过书写方面的问题(即使有的话,也很少吧),整体水平超过普通M800啊 是不是CP在装配笔尖的时候已经经过了筛选和调整?


鸟LE的尖都非常好。最少我有的3枝是这样。应该是有一定的筛选。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08-3-12 12:41
银镀金的褪感和别的材质镀金的褪感不一样.这是vermeil比较特殊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如果保养得宜的话,还是银镀金的老旧感漂亮.那是一种丰富感.

但如果作为实金而言,我个人就非常不喜欢金银合金的Electrum的感觉,我比较喜欢金铜合金.就新器而言,金铜很温暖,而老器的美,金铜也是Electrum比不上的,也是那种丰富感,弄得好的话,通体红色氧化,非常迷人.Electrum新器比较冷,清汤寡水,老器比较单调.虽然单纯看材质的话,琥珀金肯定比金铜要贵,因为合金中两种成份都是贵金属

我觉得金银合的美,体现在银镀金上,而不是金银合金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2 12:42
大家是不是认为包金一定比镀金好啊?

是不是认为包金一定是一层金箔包在物件上, 比较真材实料啊?
我想包金这种处理以后不会再有了, 电镀上去也许薄, 但是基本上杜绝了剥落的可能

而且有些大厂的镀金其实也是蛮厚的, 可以打磨.

具体的可能要知道珠宝工艺历史的专业人士来说说

不过我认为实金肯定优于包金, 呵呵,  金子多呀
作者: cmdl201    时间: 2008-3-12 12:56
不过我认为实金肯定优于包金, 呵呵,  金子多呀
完全正确。
作者: dogkiller    时间: 2008-3-12 13:06
废话,重啊,你写的了吗?这就是我扔掉一些龙的主要理由,也背弃了钢笔的实用性。
作者: osnap    时间: 2008-3-12 13:16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3-12 12:42 发表
不过我认为实金肯定优于包金, 呵呵,  金子多呀


哈哈
我们都是金条党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3:20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3-12 12:41 发表
我觉得金银合的美,体现在银镀金上,而不是金银合金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3:22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3-12 12:42 发表
大家是不是认为包金一定比镀金好啊?

是不是认为包金一定是一层金箔包在物件上, 比较真材实料啊?
我想包金这种处理以后不会再有了, 电镀上去也许薄, 但是基本上杜绝了剥落的可能

而且有些大厂的镀金其实也是蛮 ...


Benben兄,不是better的问题。是prefer的问题。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2 13:23
原帖由 dogkiller 于 2008-3-12 13:06 发表
废话,重啊,你写的了吗?这就是我扔掉一些龙的主要理由,也背弃了钢笔的实用性。


是吗?
你扔了哪些龙, 说来听听
看看是你扔了的龙比较重, 还是你刚买的麒麟比较重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2 13:27
原帖由 slash 于 2008-3-12 13:22 发表


Benben兄,不是better的问题。是prefer的问题。


要是prefer的话, 兄只能往古董里面找了

古董笔没有镀金
现代笔没有包金

其实老兄就是prefer古董, 呵呵
作者: slash    时间: 2008-3-12 13:31
哦。90年代生产的也算古董么?
而且还有vermail啊。也只有古董有么?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2 13:32
90年代生产的哪款, 150周年? 肯定是电镀啊
作者: benben    时间: 2008-3-12 13:34
90年头的vermeil也是镀的啦
作者: dogkiller    时间: 2008-3-12 14:15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3-12 13:23 发表


是吗?
你扔了哪些龙, 说来听听
看看是你扔了的龙比较重, 还是你刚买的麒麟比较重

凡尔纳、POMPADOUR、塞万提斯,麒麟肯定比前两者轻,跟堂吉柯德可能差不多。

[ 本帖最后由 dogkiller 于 2008-3-12 14:17 编辑 ]
作者: Bobocat    时间: 2008-3-15 06:34
重量是個人喜好吧,我的筆就愈用愈重了。

筆的金層厚度是愈來愈薄了。連卡地亞都一樣。唉。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www.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