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德商鲁麟洋行与"倍利看"——百利金?
[打印本页]
作者:
hjsh
时间:
2010-6-26 16:06
标题:
德商鲁麟洋行与"倍利看"——百利金?
在网上偶然发现一段资料,似乎与鸟有关:
德商鲁麟洋行
邓樵光
1918年,我16岁开始在广州鲁麟洋行做杂工,做了6年。1932年又在香港鲁麟洋行当出纳,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当局清理敌产时被遣散。任职时间虽然很长,但职位低微,对该洋行内情知之不多,仅能略述梗概。
鲁麟洋行是由德国人“路透”和“布碌架文”2人合资创办的,总部设在德国咸北,在我国的上海、天津、广州、香港设有分行。主要职位均由德国人掌握,广州行的经理“苏拔”、“非沙”、“忌廉麻”,会计部“忌廉”,机器部“域架”、“贝士纳”,颜料部“居雷加”,西药部“忌廉域士”,出口部“丕士纳”等均是德人,雇有华人职工16人助理工作,通称“写字”。香港行经理“夏物华”、“列拿”、“玺德礼”,另雇用葡女2人,称为西洋妹。天津行经理“威士令”等。
鲁麟洋行经营的商品,主要有进口的工业品和原料,出口的土产杂货和手工业品,十分庞杂,大件小件,包罗甚广。进口商品销向省港各厂商及百货公司,如针织用的支纱、威劳以及针织机械、织针等,长期有利工民、周艺兴、周中亚、棉艺、全新、中和、绍兴等针织厂订购;冯强、大陆、香港等厂订购橡胶原料;南针、岭南等厂订购生产电筒原料;东山火柴厂、广万隆炮竹厂订购红磷、硝黄、白药等原料;德星里各洋杂店订购毛冷(毛线)、缝衣针、钮扣等;杨巷和香港永安街各布匹店订购呢绒、布匹;连中国封建迷信7月烧衣用的五色衣纸也有运来,有天成街的纸行订购。由于商品涉及千家万户,所以广州人不论各式人等皆知有鲁麟。德国货质优耐用,十分畅销。至于出口商品,如玉器、陶瓷、顾绣、抽纱、扭草地席、炮竹、烟花、蚕丝、茶叶、五棓子等是向各出口商行订购出口的。
鲁麟的工业品来自德国,代理一些德国厂商,如“金孖素”、拜耳药厂、
倍利看金笔厂
等。凡客商订货后,即以电报与咸北总行联系,或直接与生产厂要货。有些产品来自亚非国家,如印度的孟买纱、非洲的洋苡米和海参等。还代理谏当燕梳公司的火水保险业务。省港大罢工时还代理华人办的上海三北轮船公司的船务,代客运货。因当时封锁香港,断绝了英商航运,鲁麟的华人经理(买办)罗雪甫往上海联系,经当时罢工委员会允许签订代理协议,对沟通南北航运起了一定的作用。
鲁麟的买卖,主要靠华人推销员,因业务零碎又面广,共聘有负责推销订购人员12人,这些人员再依靠经纪人的活动,所以购销两旺,年年获利。售出货物还收货客1%的佣金,洋行的收入是很好的。德籍员工待遇很高,以战前币值算经理月薪港币600元,职员300元。但华工却低得多,“写字”的工资分两等,即120和80元,杂工只得16元,既无福利,又无奖励,只是年终多发一个月工资而已。至于聘用的推销人员,按推销货值计佣金,多做多得,收入还是优厚的。可是如遇意外,推销人员要负责任,比如售货物,客商因生意不景或货价下跌,不来提货,甚至执笠(倒闭)招顶等难以追究时,那就拍卖其所订购的货物,当中的货值损失,由华人经理和推销人员负责填补,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罗雪甫是省行港行的华人经理,曾经押卖房产补偿货价,这是洋行条例规定的。
哪位前辈知道里面的详情?
作者:
sheafferZHAO
时间:
2010-6-26 16:09
上海老人称"鸟"为 鹅牌笔
作者:
风翼童话
时间:
2010-6-26 16:12
长点知识
作者:
jerry9178
时间:
2010-6-26 18:14
那时已经有代理了,也就是说从理论上在中国能找到古董级百利金?
作者:
vashzsun
时间:
2010-6-26 22:03
台湾香港可能性更大,当时买的起进口金笔的和现在买得起宝马的类似,都属于社会精英,49年基本都去了台湾,留在大陆的三反五反,文革时候都抄过家了,要幸存或者保存良好很困难.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www.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