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ch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适合坐飞机携带的笔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3-12-7 07:42 | 只看该作者
double reservoir vacumatic 或者相应的设计都没有问题。我带过Pilot custom 823, 老款的Visconti voyage,TWSBI vac700,全程免疫。这个设计在旋紧的时候笔尖的笔舌是和储墨部分分开的,所以即使气压变化也不会呕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3-12-7 09: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3-12-7 10:03 | 只看该作者
雁字无痕 发表于 2013-12-6 22:06
我没有执着在颠簸哈,我之所以说颠簸,是指颠簸造成的气压变化。气压变化的快慢与是否吐墨有很大关系。 ...

颠簸造成的气压变化应该很小吧。强烈颠簸也就是短时间内200米左右高度变化(是高度变化,不是气压面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3-12-7 10: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3-12-7 10: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3-12-8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bocat_ 于 2013-12-8 10:26 编辑
雁字无痕 发表于 2013-12-7 10:15
如果按照兄提到的14,000英尺的巡航高度,经测算舱内气压约等于于0.6个标准大气压。也就是说,现在民航 ...

您的推論似乎仍然並不完美.

1. 14000呎是我們現代算出的螺旋槳飛機的最佳飛行高度.  1940年代的民用機在很多時候實際上仍然飛在14000呎以下,  因為需要考慮旅客舒適度,  商業巡航高度大多是一萬英呎左右.

2.  客艙加壓減壓是需要時間的. 加壓並沒有法子在維持高度變化時機艙內氣壓的永遠穩定.  所謂加壓艙內是0.6, 不加壓飛在14000也是0.6, 這是指平飛巡航時.   而如果看過貓版那篇文章, 我們就知道漏墨的成因時間點並非巡航時.

3.  0.6或1.0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只要鋼筆墨艙內外氣壓相等. 1.0不會漏, 0.6不會漏. 0.1也不會漏  (不過人類可能會死了...呵呵).  但是從1.0變成0.6的過程很重要.   現代飛機的升率高, 速度快, 巡航高度也高.  其把飛機拉到二萬呎以上空高的速度遠高於客艙加壓機加壓的速度.  所以機艙內是由地面氣壓, 在短時間內拉到高空氣壓, 再慢慢穩定加壓到設定的巡航艙壓.  下降時反過來.  在這個過程之中,  氣壓的變化過程是比老飛機要劇烈及復雜的.  這更易造成鋼筆墨艙內外的壓力不均. 這才是鋼筆漏墨的原因, 這點貓版的文章說的很明白了.

4.  沒有哪兩次飛行是一樣的, 因為所有條件都不會一樣.  而且過去的時空更不能成為實驗的控制變因.   我們沒法子把60年前的筆在60年前的飛行中拿來和現在比較,  因為那隻筆已經不是60年前那一隻.     如果我每週帶同一隻鋼筆飛同一個航班的同一款飛機, 上次沒漏我都不敢保證下次不會漏.  更何況拿60年前的筆在60年前的飛機沒漏來推論今天.  真要保險,  我也說了, 用原子筆吧.  

5. 我從來沒有說派51 Aerometric 在現在的民航機上一定會漏.  我的原意只是, 在判定時要不要帶上飛機時,  我們需要考慮到那個設計不是依照現在的飛行環境為背境來設計的, 畢竟現在的民航機的飛行環境及方式在那時是無法想像的.  當然, 任何機率都是相對的, 帶鋼筆上飛機不見得一定會漏,  也許大部份時間都不會, 也許帶一只Big Red上飛機最後也沒漏.  但是如果拿一只Edson和一只Aerometric逼我一定要選一隻插我最貴的西袋的口袋裏帶上飛機.  我絶對選Eds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3-12-8 11:31 | 只看该作者
討論不同年代的飛機的情況算是講古, 這是很有意思的.  但我想說明一點: 我也不想弄的好像我在針對P51 Aero或我對它有成見.  

畢竟那個著名的Richard Binder the greatest 說過, 只要那個TUBE工作正常, 就不用擔心它在飛行中漏墨.

Well....說是這樣子說. 事實是: 這些年固然有許多人份享Aero沒在飛機上漏墨的證言.  但我也在不同的地方讀過很多不同筆友對Aero在飛行中漏墨的經驗分享. 有些沒提到筆的狀況如何. 有些把問題歸於氣管, 有些把問題歸於上墨法或墨量, 也有人說他的筆完全是專家整修過到最佳的狀況, 上墨也按照大家建議的方式但仍然漏了.

OK, 我知道洋大人們因為相信Aero的防漏名聲, 所以特別喜歡帶它上飛機.  然後漏了墨就拿來講....所以看到P51 漏墨的案例也會較多, 這個無可厚非, 樹大招風嘛.  但是我想總體而言, P51 Aero並不是真的絶對不會在飛行中漏墨. 考慮到這些筆的年份及此間不是所有人都會把一隻老筆拿去給專家把各部零件弄到最佳狀況.  至少客觀的說, 我看不出來在現代大筆廠都把這個空壓平衡列入設計需求的時間上, 老Aero能有什麼優勢.  它的TUBE是一大優勢, 但別忘了它的相對較細的墨艙內徑及軟質的墨艙壁也可以是劣勢.

所以如果針對這個主題在回覆. 正如我上面講的一樣, 在選擇可在飛行中帶的鋼筆時, 我個人不會推廌Aero.  它並不像Parker當年宣傳的那麼可靠.

如果要帶鋼筆上飛機, 還是參考貓版的文章.  注意上墨量, 注意不要讓墨水懸空, 還有筆尖永遠朝上--才是真的最實用的安全建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3-12-8 1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诗残莫续 于 2013-12-8 14:22 编辑

不用搞那么复杂,一般都没问题的,活塞,旋转上墨器等。我印象里只碰到过一次漏墨,不过那笔本身就不怎么靠谱。客机而已嘛,又不是直升飞机、滑翔机没增压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3-12-8 1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诗残莫续 于 2013-12-8 14:28 编辑

对了,帽子朝上......主要就是起飞降落那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5 10:21 , Processed in 0.130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