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4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字与字母,也许真的就是中西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9 1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本人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只是在粗浅印象中随便扯淡……
由“折折”想到英文名词动词的重音,进而突然想到,我们的汉字是由笔画“堆”起来的,讲究上下左右宽窄胖瘦组合的美感,而字母就是一个个串起来,简单,逻辑性强。
是否汉字和字母对应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智慧?
肯定有关系。而且,从一个字就能看出人的个性,境界。
只是,我不行……得多学习,多练字了。怪不得电视上好多人看字算命,也许就是看他的人生和心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2-3-29 19:22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3-30 18:5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我老本行了,忍不住回一句——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文字是拼音文字;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文字是意音文字。
起源不同,谈不上谁更有逻辑,谁更有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3-31 08:23 | 只看该作者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a lazy dog.

汉字可做不到这点,所以汉字更加de勃大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8:27 | 只看该作者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a lazy dog.

汉字可做不到这点,所以汉字更加de勃大精深
Edinburgh 发表于 2012-3-31 08:23



    您说的是谚语吧?小弟英语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3-31 08:28 | 只看该作者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a lazy dog.

汉字可做不到这点,所以汉字更加de勃大精深
Edinburgh 发表于 2012-3-31 08:23


这算什么,论到背数字,谁都背不过日本人,原来圆周率背诵的世界纪录就是日本人创下的。任何枯燥乏味的数字组合,日语都可以把其变成一段故事,最便于记忆。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长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3-31 08:28 | 只看该作者
您说的是谚语吧?小弟英语不行……
弄笔为枪 发表于 2012-3-31 08:27


26字母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8:33 | 只看该作者
26字母全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3-31 08:28



    哈哈,原来如此,惭愧……好好学习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3-31 11:40 | 只看该作者
LZ说的有一定道理,形意文字与拼音文字可能是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表现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3-31 11:51 | 只看该作者
不懂
我觉得逻辑和语言有点儿关系,很文字关系不大吧?相比俄语、拉丁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逻辑还都是比较接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3-31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Edinburgh


确实, 汉字更加博大精深. 研读过古文就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3-31 16:16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古汉语和白话文不同了……窃以为古汉语是很牛X的……有很多白话文中有歧义的话,在古汉语中则不然。比如“能”这个词,古汉语中似乎只能指代“有能力做某事”,而没有今天“是否被允许”这层含义。

这一点还是有一天我跟人谈起满文中有mutembi(能力) 和 ombi(是否被允许)的区别时候别人告诉我的,起源于遇到一个清代的句子:“ maka sefu angga aljame mutembio akvn?——不知师傅能允许否?” 我说这按照当今的语境,一般就得理解为“是否被允许许下诺言”,但实际上本句问的是有没有这种能力——对方问明汉文翻译是清代的原文后,告诉我清代书面语中“能”仅指能力而已……

所以,汉语中有一些问题(并不是说所有问题),反而是由白话文带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3-31 19:25 | 只看该作者
不管什么文字,最初的作用都是把发生的事情讲述出来并传承下去因此有了文字。所以古文字是最易懂最直白的。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记住这个事情和更简单的书写所以有了诗歌和文言文。不幸的是明朝以后文言文彻底论文一帮蛋疼的读书人显摆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1:25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古汉语和白话文不同了……窃以为古汉语是很牛X的……有很多白话文中有歧义的话,在古汉语中则不然。比 ...
Champollion 发表于 2012-3-31 16:16



    嗯,太高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1:26 | 只看该作者
不管什么文字,最初的作用都是把发生的事情讲述出来并传承下去因此有了文字。所以古文字是最易懂最直白的。 ...
xiaozuei00 发表于 2012-3-31 19:25



    其实我真心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3-31 22:43 | 只看该作者
汉语有汉语的优势,拉丁文字有拉丁文字的优势。

比如说,英语,算是最简单的几种文字。但是英语又是最适合作为学术语言的一个文字,学术问题用英语来表达,因为它简单,才能够达到no bull shit,才能让所有的文字都集中于描述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汉语则因为太过于复杂,太容易分心,根本不适合用作学术语言。

这一点,所有用英文和中文写过正式论文的人都会有同样的观点。

我个人甚至认为,正是因为中文的高深,直接导致中国到了乾隆之后,可以说农业社会发展到顶峰之后,一直无法真正过渡到工业社会的一个本质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2:50 | 只看该作者
汉语有汉语的优势,拉丁文字有拉丁文字的优势。

比如说,英语,算是最简单的几种文字。但是英语又是最适 ...
韦伯猫 发表于 2012-3-31 22:43



    版主所言极是。我看过曾仕强老师的视频,讲中国人不怎么讲法,部分因为汉字的缘故,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3-31 23: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4-1 1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韦伯猫


    猫总,正因为英语语法简单,所以在描述复杂严密的情况时候比较力有不逮啊,没有严密的动词变位和性数格,很多时候除了用that that that that的从句之外就只能靠读者的理解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4-1 14:24 | 只看该作者
至于中国为什么迟迟不能进入工业社会,我觉得是:

工业社会需要工程师,需要对科学技术的传承,需要科学院,大学,
中国自秦朝之后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幅员辽阔,因此受制于生产力、通讯、运输手段,幅员越大,交通越艰难,人口越多,国家就越难以掌控。
因此在类似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朝廷在维持国家这件事情上需要的资源和精力就远远大于那些封建制的欧洲王国们。所以一直是将选拔治国人才作为更加重要的目标,相对于培养科学人才而言。
尽管如此,还是治不住,相当于一个普通体质的人,个子长到2米4,不说打篮球,连路都不很能走了。所以几千年来不停洗牌不停洗牌,再什么盛世都没多少年的消停。
位子都坐不稳,饭都吃不饱,注定了作为国家而言,不能把资源倾斜于科学研究;而靠民间自发的演进,还不断被战乱打断的话,就很难有步入工业社会所需的生产力以及科技积累了。
人口多的国家,干力气活或许有优势,但在封建条件下,发展科学技术,真没什么优势。大部分人念不起书,等于无效人口,也没有良好的传承。
换句话讲要是秦始皇当年不统一六国,再能抗住不被胡人灭,就这几个国家互相僵持着,没准后来科技发展还猛些。行政成本随着国家领土人口增加是级数上升的。
跟所用什么语言倒是没有必然联系。要是世世代代好吃好喝供着,造都江堰,写天工开物的那些主,以及他们的徒子徒孙,也能弄出些牛逼东西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20 13:13 , Processed in 0.146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