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92|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走了!默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 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5岁红楼痴儒周汝昌昨辞世
  周汝昌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据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介绍,老人走得很平静,临终嘱咐一切从简,不设灵堂及追悼会。
  离世前一周,他向女儿口述了新书的提纲,以为不久便可以开始写作,但生命的火烛骤然而熄,新书的写作成为未竟之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2-6-1 08: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6-1 12:59 | 只看该作者
走好。对他老人家印象很好,做学问的,真心喜爱自己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6-1 13:27 | 只看该作者
默哀,现在已经没什么大师级人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1 17:31 | 只看该作者
为芹辛苦为芹忙!!!老人家终于能歇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1 18:47 | 只看该作者
默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1 20:2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对于他的一些观点有异议,不过。。。默哀。。走好。。。
如果能碰到曹雪芹先生,问问真正的结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6-2 05:14 | 只看该作者
向周老致哀。

更令我想起胡适先生的英明,不,应该说是伟大。

胡适先生属于天才型的,和梁启超一样,与同辈人相比,旧学根底不算深厚,东西往往多有硬伤,而且做东西往往虎头蛇尾(这好像是很多天才人物的通病,耐不下性子来),比如胡适先生早年要搞水经注的研究,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还要做中国哲学的通史,做到中途发现不了解佛学这书写不下去,后来真的也没弄下去。。。。。。

但天才学者有一种极关键的优点为他人所不及,那就是直觉敏锐,而且掌握了较科学的治学方法,知道做东西哪个方向是正确的。而在这点上,那些虽然饱学但是迂腐的腐儒则是缺点,再饱学,但是认不清正确的方向,也是枉然,这是致命的。

相较于胡适先生开辟的红学考证派,蔡元培先生的索隐派的东西真是不知所谓

胡适先生是开山之功,功莫大焉,虽然他做的不完善,但是他本来就是来指明方向的,完善是在正确方向下,后人的事情。而且胡适先生在开辟时,就已经奠定了两大主流,文本上的版本研究和人上的作者研究(即曹学)。

其实我个人更欣赏做文本研究的俞平伯,可算正宗嫡传,而且做学问冷静理性,做的虽然是红学,但能认清红楼梦的真实地位,并不盲目乱捧,指出红楼梦确实是中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但在世界一流小说中排不上号。比较起来,周汝昌先生则太过热爱红楼梦,甚至爱屋及乌到曹雪芹,搞起了偏重作者的曹学,自己家人的生日都不记得,但是年年要为曹公庆生 治学上也渐渐往走火入魔上发展。个人喜好无法责备,但如果把情绪带到治学中,则不是正常应该的治学态度,做学问要在冷静清醒。

另外,俞平伯先生不吃香,也主要在于毛的不喜,毛是捧周这一派的。

曹学上,其实冯其墉先生比周汝昌先生别有一番风姿。但是,周汝昌先生对红楼及曹公的痴情,也令其红学资料的钩稽方面堪称一绝,从这点上说其集考证派之大成,实至名归。

悼念周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2 08:20 | 只看该作者
向周老致哀。

更令我想起胡适先生的英明,不,应该说是伟大。

胡适先生属于天才型的,和梁启超一样,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6-2 05:14



    王爺到美國出差回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6-2 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旧王孙


    请问王孙兄认为的世界一流小说具体有哪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6-2 08: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6-2 20:11 | 只看该作者
默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6-2 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请问王孙兄认为的世界一流小说具体有哪些?
pidan 发表于 2012-6-2 08:39


那真是不少,但具体的都列举出来,耗费心力 英,俄,法,意,西,德这几个语言系统下都有一流的小说。中国的文学能跻身世界文学一流行列的是诗,不是小说。这个应该和语言有关,比如木心曾说过,俄语天生就是一种累赘的语言。说得很精到,但恰恰是这种累赘冗长成就了其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小说的代表应该是长篇小说,这是最考功底的,语言,调度,布局,结构,无所不包,即使中国自己公认的汉语几篇最优秀的小说也都是长篇。俄国人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是一绝,俄国人开化很晚,但在极短时间内,就有自己的一批世界级作家,尤其是小说作家,即使英美人评定的最优秀小说作品中,俄裔出身的作家作品也多过英系的,成就实在令人乍舌。不论个人好恶,单说举世公认的最有影响力最有成就的小说家,这个最,是最好的第一的那个最,而非之一的那个最,是托翁,甚至超出小说领域,其影响力能直逼甚至在某些场合超过比较公认为最伟大文学家的莎翁(主要成就在戏剧和诗)。

俄语是在长篇领域内篇幅越大,越能显现出其语言的质感,力度和厚度,见其厚重博大的魅力。

汉语恰恰相反,汉语,无论是古文还是白话,要在清通简洁,因此在短篇之内见其妙处,神韵十足,但随着篇幅的增长,就显得力不从心,结构调度就不提了,单就语言方面就落了下风,俄语(这只是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其实英语文学也是如此)是篇幅越长,越见其力度质感及厚度,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而汉语是篇幅越长越来越力有不逮,捉襟见肘。

其实看诗就可以看出来,诗是语言艺术最极致最高的形式,中国号称诗的国度,各种体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偏偏就没有波澜壮阔的长篇汉语史诗。诗可以没有史诗,但小说就一定要看长篇巨制,所以中国的汉语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上作为代表的是诗,却没有一流的汉语小说。

语言虽然是思维的表达,但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思维习惯。中国人就不喜欢长篇大论,那是一看就烦,中国人不习惯那种不厌其烦繁琐精密的论证系统,有影响的本土中国学术论著也没有大部头的,要说佛典,但佛教是外来文化,而且即使是佛教,中国人喜欢的也都是不立文字不讲逻辑的禅宗和简便易行的实修派净土宗,佛教的闳阐理论的教下诸家,比如三论华严唯识这些,那在中国是不吃香传不下去的,尤其是典型的经院哲学的代表,论证繁琐精密的唯识学,在中国,自玄奘大师后,数世而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各个民族的语言各有其长处,其实也不必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2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pidan

已回复,审核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6-2 22:51 | 只看该作者
王爺到美國出差回來了
小天王 发表于 2012-6-2 08:20


哈哈,下半年才会回美国的。天王兄别来无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6-2 22:55 | 只看该作者
天才型的往往灵光一闪,颗颗钻石,却往往难以系统化。就像之前与一默兄说起的,有些诗人往往会偶得一两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2-6-2 08:46


1。写诗和做学问不同
2。最主要的是方向的正确,那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在无用的地方,至于完善,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下自有人来完善。其实做研究的时候,有些老教授,虽然那个年纪已经没法出成果了,但可以凭其多年的经验敏锐的意识到学生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是否走偏,这种直觉就是一种指导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6-2 22:5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下半年才会回美国的。天王兄别来无恙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6-2 22:51



    原來還沒過去,不過下半年就是下個月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6-3 01:21 | 只看该作者
默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6-3 01:40 | 只看该作者
手上還有先生的親筆簽贈本
去年走了木心   思及至此 長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6-3 0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旧王孙


    菽粟
    你总算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21 07:14 , Processed in 0.177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