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0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晚上可以干多少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 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罐红牛的影响下
从8点到半小时前
我一共刻了8把茶壶胚子

与华无极
涤尘洗心
紫气东来
心游物外
春满乾坤
志于道
提壶相呼
自胜者雄
真的很有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1-6-3 23:49 | 只看该作者
别人慢工细活,老兄是快手不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6-3 23:50 | 只看该作者
与华无极 自噶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6-3 23:57 | 只看该作者
一气呵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0:10 | 只看该作者
你有快枪手
我有迅刀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6-4 00:21 | 只看该作者
-------------烧出来个只颜色,底款如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0:3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她做的

不过颜色就不好说了

成事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6-4 0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洗心堂主 于 2011-6-4 01:01 编辑

转一篇文章:

第F14版: 家庭收藏   

新民报系媒体: 新民网 | 新民晚报 | 社区版 | 新民周刊 | 上海星期三       2009年9月16日 星期 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刀锋中见灵性——回之刻紫砂壶


  ■耿忠平

  中国文人大多喜欢用紫砂壶品茗,这是自明清以来形成的一种经久不衰的风尚。紫砂壶因其色泽含蓄温润,气质古雅,型制多样丰富,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书房雅供”。

  许多文人雅士也纷纷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并在壶体上题诗作画,如明清之际的董其昌、郑板桥等。而又以陈曼生最为著名,经他手绘18种壶的式样,请当时制壶名人杨彭年、邵二泉等制作,人称“曼生十八式”。因这些壶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和文化品味,具备了很高的欣赏价值,对后世影响巨大。

  承袭悠久的中华传统文脉,紫砂壶这种古器皿至今仍为广大民众所钟爱,由书法、绘画、篆刻大家韩天衡先生参与制作的紫砂壶,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品味,是海内外藏家争相收藏、把玩的珍品。近年来,由韩天衡作书画、韩回之凿刻父子合作的韩氏紫砂壶,在业内堪称一绝,日益走红。

  熟悉篆刻的人都知道,刀法体现了篆刻家的性格,刻刀在印石上游走,是硬碰硬的,有阻力,易见刀。而在没有烧制过的紫砂壶泥坯上动刀,全无硬度和阻力,重了就会刻破壶壁,轻了则很难反映出书画的内在气息,所以,一般篆刻家都不敢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实,回之刻壶时间并不长,但对紫砂壶的认识却很早。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就随父亲常去唐云、程十发等前辈家观赏紫砂壶,听他们谈壶的相关知识和传说,还品尝过唐老用曼生壶沏的香茗呢。他又时常观看父亲、以及宜兴制壶名家在壶上作书画和凿刻,其中的一招一式及基本刀法,对于精通篆刻、书法的回之来说,早已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2002年,回之随父亲去宜兴丁蜀,韩氏父子第一次合作,他刻了一把秦权壶。回之告诉我,从过去的理性认识,到感性的体悟,是一个非常奇妙有趣的过程,他喜欢这种如履薄冰的刺激和挑战。言语之中,依然能感觉到回之第一次刻壶的兴奋和自信。

  多年来,回之刻壶已有百余把,大多是父亲的书画之作。那么,如何在凿刻过程中,既反映出书画原作的艺术思想和笔墨神韵,又要在刀锋中体现自己的性格,这一直是他思索的课题。在不断地实践体悟中,回之的作品逐渐形成了大气自在,灵动飞扬的艺术风格。制壶名家工艺大师徐秀棠看了回之的作品后连连称赞:回之刻的东西有味道。

  回之刻壶注重线条和画面的表现,主要采用古人勒碑的手法,利用腕力的巧劲,随着钢刀在壶体上纵情跳跃游走,细小的泥片翻飞驳落,形成的线条爽利而有弹性,充满了金石韵味。而最能展示回之刻壶成就的是刻绘画作品,因为要在壶体上表现出韩先生的画风笔意,特别是线条与墨色的穿插、覆盖、融合、渗化效果,这不仅反映了他对绘画笔意的理解,更是娴熟刀法的综合考验。如他刻的荷花、葫芦、蟹等作品,大处简洁概括,小处凝神精炼。时而单刀,时而又复刀,在冲、切、削、披的过程中,巧妙地表达了大片墨块之间的虚实和浓淡,再现了明朗、朦胧、苍茫、幽远的静谧诗境。尤其是他刻的鸟,精准简洁而明快的刀法,恰到好处地刻画出了鸟身上蓬松的羽毛,使“韩鸟”的神韵跃然壶上,在令人激赏的同时,也看到了回之的勃发才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1:14 | 只看该作者
汗颜
汗颜
汗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6-4 06:34 | 只看该作者
伐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15 21:47 , Processed in 0.1650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