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3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促恰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3 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姑妄言》中读到一段文字:

一日端阳佳节,秦淮河游船如蚁。他家的小厮来向铁化道:“方才奶奶打发我送粽子到火爸爸家去,我在贡院门口过,看见哈相公、锁相公、马相公、伍相公四五位抬着食盒,都游船去了。”铁化想道:“这几个人都是我家教亲好朋友,他们就偏我去作乐,令人可恼。我如今给他个大家乐不成。”遂叫那小厮忙去捉了些大青蚂蚱来,到家中寻出一个鱼鲊罐子,装了些稀粪清,把那蚂蚱拌上,用红纸封好。吩咐小厮,如此如此行事:“你到那里切不可笑。”那小厮甚是伶俐,点头会意,接过来拿着,一直到河边来。远远看见这几个人的船到来了,高声叱喝道:“哈相公,我家相公可在船上么?”那哈回子一看,认得是铁家小厮。见他手内拿着个罐子,遂同众人商议道:“小铁儿这促恰鬼,到处他占人便宜。他这小厮拿着的,定是人送他的东西。我们且骗了来吃了再讲。”遂叫船拢了岸,诳那小厮道:“你相公才上岸同人说话去了,就来的。你拿的是甚么?”那小厮见他说谎,忍着笑,用眼睃他船上。正中放着张桌子,铺着猩红绒毡,一个大宣窑花瓶插着莲花,香炉棋子之类,摆得好生富丽。面前一张金漆方桌,五个人围坐着,鲜果美肴堆了一桌子。答道:“我们家的伙计才打安庆来,带了几罐鱼鲊送我家老奶奶。老奶奶说相公不在家,定然是来游船,叫我送一罐子来。”众人听了甚喜道:“你来得好,拿上来,你家相公就来了。”那小厮将机就计,递与船上人接了,他道:“千万交明与我家相公,我回老奶奶话去。”说着,笑嘻嘻如飞的去了。众人欣欣得意,拿过来揭开了纸头,正要倒出来尝尝,谁知这些蚂蚱闷久了,见了亮,一阵乱跳。众人满头满脸,浑身上下,无处不是臭粪。先蚂蚱一跳时,大家齐叫:“哎呀,不好。”这一声叫是张着嘴的,溅得那粪屑满口都是,几乎连肠肚都吐了出来。这桌子摆设的肴馔果品,都成了屎拌了的,满船臭不可闻……




不知道这鱼鮓是不是安庆的特产,但既然当时南京人都知道,并且把它当做美味,估计一定很出名。鮓,音zhǎ,特指用盐腌的鱼。其中大而厚实的咸鱼,叫肥鲊;盐腌的鱼干,称鲊脯;腌鱼也可以做汤,叫鲊羹。不过现在的安庆,没听说过鱼鮓这道咸菜,或许历史时间久远,已经不再在安庆时兴。

安庆以“水”著称,除长江外,周边还有皖河、鸭儿塘、菱湖、石门湖、石塘湖等,江南大渡口还有升金湖。水多自然鱼多。安庆周边出产的鲜鱼,主要分为三色,其中上色鱼包括鳜鱼、鲥鱼、回鱼等,翘嘴白、桔红等为中色鱼,鲢子、胖头等为下色鱼。各色鲤鱼按重量又分为三级,一般情况下,三斤以上为上,一斤以下为下。但也有例外,如鳜鱼,半斤至两斤为上,超过两斤为中,半斤以下为下。上色鱼包括秋季的螃蟹等,多装篓运往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一些次等鱼,则流向老城贫苦人家的饭桌。过去说“臭鱼烂虾,下饭的冤家”,又说“臭鱼烂虾,观音巷的老家”,虽中间有些无奈,但那味道也确实可圈可点。再卖不了,就用盐将鱼腌了,然后制成包括鱼鮓在内的咸腌制品。
既然是以罐做盛具,鱼鮓肯定是块状的,类似做法,有些像酒糟鱼。酒糟鱼是将鱼腌好晒干,然后再剁成小块,置入罐内,倒上少许白酒,再密封存放。打开食时,酒香扑鼻,另有一番风味。袁枚《随园食单》中,将其称之为糟墨:“冬日用大鲤鱼,瘫而干之,入酒糟,置坛中,封口。夏日食之。不可烧酒作泡。用烧酒者,不无辣味。”其中“夏日食之”,与《姑妄言》描述的“端阳佳节”基本相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3-1-13 14:50 | 只看该作者
酒糟糟过的东西确实美味~不爱吃鱼 但是奶奶自己做的酒酿 糟上肉盘厚实的螺丝青 啧啧,真心有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13 18:15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老家现在都没听过鱼鮓的说法了,看来堂主对美食相当有研究啊~
就是看着这标题进来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14 20:54 | 只看该作者
介绍小野二郎寿司的书里好象提到过鲊这个字, 店招上是另一个字, 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nixonnee


    原本不是一回事。
鮨这个字首先出现于公元前3至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的鱼肉叫鮨(qí,ㄑ-ˊ)。

公元2世纪中国汉朝的另一本辞典。刘熙的《释名.卷二.释饮食第十三》中记载「鮓滓也,以盐米酿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种用盐、米等腌制,让鱼肉发酵后剁碎,煮熟后进食。
  
一百年后,汉字传到日本,鮨、鮓两字已混为一谈。中国也停止用米来酿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从中国菜中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5 0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nixonnee


    原本不是一回事。
鮨这个字首先出现于公元前3至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 ...
洗心堂主 发表于 2013-1-14 21:14



    那本书上讲得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24 14:38 , Processed in 0.13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