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PENBBS.COM第26季墨水隆重上市,详情请点击。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7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钢笔各种经典上水机构图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0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辉煌英雄 于 2013-8-30 20:36 编辑

钢笔各种经典上水机构图解图解按尾式上水(Button filler)
按钮式(button)上水是大约在1915年开始出现在自动上水钢笔上,但是是由谁、何时发明的我就找不到资料了,大概是没有去注册发明专利因此就被遗忘了吧。按尾式其实跟拉杆式有许多雷同之处,基本上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用墨囊压条,只是压条的启动方式略有不同而已。上墨原理
按尾式最有名的笔款莫过於派克(Parker)的多褔(Duofold)系列,特征就是有尾盖,尾盖内藏的则是上水按钮。好处是不需在笔杆上开个长条的洞来安装拉杆;坏处就是又多了个尾盖,古董笔要是不见了,大概是找不到替代品了。

图1
1.上水压杆:
呈闪电型,近笔尖端较长,近尾端则短。尾端由笔尾伸出外头套上水按钮;另一端则固定在笔舌尾部和笔杆间。在换装压杆时旋上握位时一定要确认有将压杆夹在笔舌和笔杆间夹好,不然按下上水钮很容易装墨囊戳破。
(下图为按尾式上水之和个零件照片)图2


2.墨囊:
按尾式对墨囊材质也非常的不挑剔,一般容易看到的有乳胶墨囊(黑色的)和矽胶墨囊(白色半透明),以矽胶比较耐用且成本也较高。


3.上方为乳胶墨囊,下方为矽墨囊
3.上水钮:
以金属材质制的简单筒状套在申出的上水压杆,仅仅只是为了让按的时候较舒服,不然要按下扁平锐利的上水压杆恐怕手指会很痛。


4.尾盖:
尾盖一般不会太长,因为上水钮的设计也不大

德制按尾式钢笔


图解派克真空上水(Vacumatic
派克真空(Vacumatic)钢笔。当年派克在真空上巿的文宣上声称他们发明了一种不用墨囊的上水方式,结果犀飞利於1934年(同年犀飞利活塞真空上墨笔发行时)立即发表一份声指出派克这番话是误导笔友。
如犀飞利的指称一般,派克空真系并不是真的不用墨囊,只能说它并不把墨囊当墨囊用,有人把这种墨囊叫”横隔囊”。是以外翻的双层墨囊,装置於笔杆尾部,再利用尾部的上水杆来推动这个墨囊,以类似横隔膜动作来上水。另外,在当年所有钢笔的上墨方式只仅能次上墨,也就是说若您要再上第二次,那定得先把前一次的墨吐出来才能再上第二墨,这样的再次上墨跟本对储墨量一点帮助也没有。而派克真空的特点是可以重覆上墨,且上墨量也是有垒积性的。使用者就像使用按尾式自动笔(日式自动铅笔)一般,可以连续按压,而压的愈多次,吸入墨量则愈多。所以当年派克的文宣号称有102%的储墨量。
上墨原理
派克真空上水的原理一点也不难懂,设计重点在出墨水孔和吸墨孔的位置不同高所以才可以多次上水。出墨孔(指的是笔尖供墨的水墨孔)的位置比吸墨孔低,且出墨孔的阻力大於出气孔,所以再第二次按上墨钮时,空气(在上层)会由阻力较小的吸墨孔出去,而吸墨时,一样由吸墨孔进来;同理,已被吸进来的墨因出墨孔阻力大并不容易被推出。不过在洗笔的时候就很痛苦了,因为吸水进去洗很容易,可是排出时就困难啰~

1.出墨孔:
跟一般大部份的钢笔一样,就是由笔舌背面(覆笔尖面)的细沟槽以毛细现象把墨水由笔杆内送到笔尖,供书写用。
2.吸墨管:
以一长胶管套在笔舌尾部中心凹槽中,提供上墨时笔杆内吐气及入墨用。

上方箭头指的是出墨孔,下方箭头则是插入吸墨管的地方,右下角一长管即是吸墨管
3.上水钮:
有分两种不同材质–金属钮和胶钮;及两种不同的构造–上锁式和不上锁式。(这在派克真空上水系列一文有详细说明到上水钮的外型。 )

上图是金属钮,下图是胶钮,除了上水钮的材质不同外内部材质也都不同。

4.弹簧:
位在上水钮内。在使下压的上水钮再弹回,以利多次重覆上水的进行。胶杆上水钮和金属杆上水钮的构造有一点不同,金属钮在下压时,弹簧是被压紧的状态;而胶钮在下压时,弹簧则是被拉长的状态。不过因这个地方并不空易拆也没有拆卸的必要,所以不明白作用原理也无所谓。另外,金属钮因为弹簧是安置在管内密闭的空间,所以当这个地方有生锈时,会有上水不滑顺的感觉。

上图为金属钮弹簧的位置,下图则是胶钮,放置位置钢好相反,作用方式也是相反的。图均为上水钮下压的情形。

5.墨囊:
以反折的双层墨囊封住笔杆尾部,当上水钮下压时,墨囊往前推,推入笔杆内的空气,而拻覆原状时,则吸入墨水。(跟有一种前面有个吸盘的通马桶工具原理相同)

左手边是上水钮,前方的凹槽是用来固定墨囊用的。将右下方之红色小圆球先置入右上方黑色的墨囊内,并将小圆球推到墨囊的最顶端(左下方突出端),然后将此端连小球塞到上水钮的凹槽内,就可将墨囊固定在上水杆上。

这是已固定在上水钮上的墨囊,再将墨囊由左手边侧反折过来,如下图。

将墨囊反折后的样子,再开口端沾上一些肥皂水,会比较容易安装到笔杆内
6.尾盖:
尾盖有长和短两种,长盖是给非锁式上水钮用的,短盖则是给上锁式上水钮用的。此外还有分有无尾盖金环和顶端钮扣装饰两种;钮扣还有分花纹和黑色单两种。有装饰钮扣笔款都会比较贵,有花纹的
则仅用在三环笔款上(三环笔款连握位都是花的哩)。不过同样的若是钮扣掉了,也要多花一笔钱来装回,没有钮扣的永远不会掉。(这部份在派克真空上水系列一文有详细说明图片)
7.半透明笔杆:
派克真空上水的同名笔款一律都是使用半透明笔杆,有一些会呈黄楬色半透明,这是赛璐珞材质的证据,因赛璐珞本是透明无色的使用后很容易变黄(这也是赛璐珞会被淘汰的原因之一);而后期一些加拿大制笔款则有非赛璐珞笔杆,就不会是楬色的,是透明度很高的胶料。(但多褔和51就都不是用透明的笔杆了)

半透明的笔杆可以看到笔杆内的吸墨管,右侧的黑影则是墨囊
图解犀飞利潜艇上水


犀飞利潜艇钢笔(Snorkel)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结构最复杂的钢笔上水设计,是我认为目前最有潜力的古董钢笔款。潜艇式的设计是犀飞利Touch Down 上墨方式的延伸,笔杆内墨囊的设计均相同,只是多了弹簧和呼吸管。潜艇笔杆在早期则是直接套用Touch Down 1950年的TM笔款(Thin Model, 瘦长型),所以这些Touch Down笔杆和尾盖都是可以做为潜艇的零件来源。潜艇最早是在美国制造之后英国厂和澳洲犀飞利厂也陆续生产过。1959年后美国犀飞利厂就停止潜艇笔的生产全数移至海外厂生产,而世界上最后一批潜艇是1962年澳洲厂生产,之后潜艇就绝版了。
上墨原理
其实潜艇的上水原理并不难懂,难懂的是为什麼呼吸管可以来来去去的伸出来?为了这支呼吸管,这小小的笔杆内可增力了不少零件,为的就是让呼吸管能任意的伸出或缩入笔杆内。其实把呼吸管缩入笔杆内是很笨的,因为一定会灭少储墨空间,不过潜艇一次上墨的书写量却是所有犀飞利古董笔之冠,原因也是出在这支呼吸管。总之,潜艇的呼吸管真的称得上钢笔史上最精典的设计。

1.呼吸管:
不锈钢制,平时藏在笔舌内
(笔舌为了呼吸管打了一个孔),仅露出末端开口。
2.呼吸管内引墨条:
呼吸管内还藏有一条细长的胶条,上方有细构,功用和一般笔舌的细沟一样是以毛细的方式让墨水由墨囊中引至笔尖处供墨。
这并不是卡墨,千万不要将之拿出或是以铁丝去通呼吸管。
3.橡皮垫:
和第4图的O形环一样,都扮演了防漏气的功能,橡皮垫呈圆形,中央有一圆孔给呼吸管穿过用。橡皮垫位於笔尖的握位内。


4.O形环:
和上面的橡皮垫(见3)都扮演了防漏气的功能。当上墨杆向前推时,可以防止漏气,因而使笔杆内的气压变大,进而压迫墨囊。但潜艇这部份防漏气的程度并没有似活塞真空上水那麼的严格,若是O橡皮老化大概有7成的潜艇还是可以吸墨,只是吸墨量比较少而已。(O型环的更换方法)
5.不锈钢护墨囊管:
因为在墨囊外套了一个弹簧,为了防止弹簧或是推墨杆运动时夹到或是伤到墨囊,故加装了这个护墨囊的钢管,在钢管上有三个圆孔是供空气经由这三个圆孔来挤压墨囊。在护墨囊管的笔尖端有一圈突出较宽的构造,是用来顶住弹簧(见7)用的。而护墨囊管中段的表面有螺纹,则是给上墨管(见8)锁上的

护墨囊管和弹簧,下图是组装起来的样子

6.墨囊:
潜艇的墨囊可以用16号的乳胶墨囊(或是14号,会较小但也可用),另外也有特制潜艇用的墨囊,和乳胶墨囊的差别是在墨囊较薄,可以让空气更容易把墨囊压扁进而提升储墨量。但不可用矽胶墨囊,因矽胶太硬了,推墨杆产生的空气压力无法压扁矽胶墨囊。
7.弹簧: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笔尾的O型环前笔杆内侧,另一端则是顶著不锈钢护墨囊(5)管的笔尖端。
8.不锈钢上墨管:
所有潜艇复杂结构的动力都在这个上墨管上,不论是呼吸管的推出还是上墨都是由这启动的。笔在一般书写状时,上墨管是旋紧在护墨囊管(见5)上,由尾盖的螺牙咬住护墨管的螺纹,当旋转上墨管时,就顺著螺纹把护墨囊管(见5)往前推,连带的就把呼吸管推出来了。上墨时,先把推杆往后拉出;推入时因为O型环(见4)和橡皮垫(见3)阻止空气的流出而使笔杆内的气压突然变大,这个气压会压迫墨囊,使墨囊的空气由呼吸管吐出后,又因为笔杆内空气渐渐平衡回来(O型环和橡皮垫并非以密闭而是暂时阻止空气外漏而已),而使墨囊拻覆原状顺带的将墨水吸入。

上墨管,前端(右手边)有锁住护墨囊管的螺旋纹,后端则以一颗螺丝钉锁在尾盖上
原版转自“钢笔实验室”
后记:本人自入坛以来,除了买笔,一直潜水学习,今天看到一好贴,想给坛子做点贡献。不知其他朋友转过没有。原贴应来自台湾,繁体字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5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2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辉煌英雄 于 2013-8-30 20:37 编辑

后面怎么多出这么多图?怪了,版主能帮我把后面重复的图干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8-30 20:39 | 只看该作者
貼來的東西,請把出處交代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20:45 | 只看该作者
是在百度贴吧的钢笔吧里找到的,我费了半天劲整理的,因为转在咱坛里得把图文分开重新弄。但百度里的不是原贴。原贴应是来自港台的,是繁体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30 20:49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写了出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30 21: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30 21:2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难得一见的好帖子,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30 21: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30 21:59 | 只看该作者
钢笔实验室小佩姐的帖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30 22:02 | 只看该作者
钢笔实验室来的,注明一下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8-30 22:09 | 只看该作者
小佩的“钢笔实验室”,似乎有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8-30 22:23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8-30 22:33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8-30 22: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这个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8-30 22:54 | 只看该作者
找了这么多图片,LZ费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23:45 | 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我发贴时就在贴子文字的倒数第三行注明了是“钢笔实验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8-31 01:08 | 只看该作者
太复杂了,现在,派克的拉杆或者螺旋的,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8-31 01:58 | 只看该作者
贴吧一般都是引用其他论坛的贴子的,这个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8-31 08:35 | 只看该作者
总结的 很好,还有待继续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8-31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我发贴时就在贴子文字的倒数第三行注明了是“钢笔实验室”的。
辉煌英雄 发表于 2013-8-30 23:45



   那應該是原來貼吧的人加的.不是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GMT+8, 2024-6-3 11:29 , Processed in 0.1890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