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
- 积分
- 4
- 帖子
- 精华
|
我的小学六年,一直在学钢笔书法。从低年级的铅笔字一直练到高年级的钢笔字。虽然上了初中之后,就再也没有真正练过,这几年的荒废也让自己当时积累的功夫早已废掉,但是那时候练字时的记忆还是特别地清晰。就好像前几天我去新华书店瞎逛,看到那只熟悉的“英雄616”钢笔依然在货架上摆放着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很多东西。 那个时候我的小学组织了很多兴趣班,书法只是其中一个。但是教我们的老师很有来头,是书法协会的副主席。我觉得书法特别适合自己的性格,所以报了名。后来才发现其实练书法是最累人的。一帮小孩子,聚在一个教室里,常常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感觉非常枯燥。但是那个时候我对书法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小学六年,我一直都坚持。
当时一二三年级练字用的都是铅笔。我已经记不清那时候用的是什么类型的了,只记得是中华牌。一只完整的铅笔,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写完。有一些细节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比如在字帖下面垫一块儿特制的垫子,那样写出来的字效果就比较好。这个小窍门是那位书法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找10张左右的镜头纸,一张叠一张,最后用一张比较光滑的普通纸把它们都包起来。这样做出来的垫子比当时小朋友普遍用的垫板要好得多,而且通过垫它写出来来的字,会显得特别的有力,好看。
但是这个技巧到了四五六年级后就失效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就要开始用钢笔了练字。“英雄616”就是当时书法老师推荐的。它是支非常普通的包头钢笔,但是特别好用,老师自己就用它。当时他教了我们很多技巧,比如碳素墨水要用特殊方法晒几天之后用,效果才好;比如新买的钢笔一定要用干净的水里里外外洗过一遍再晾干后,才好用;还比如钢笔要怎么握才容易写字,墨水要吸多少到钢笔里出的水才最合适,以及大量与书法有关的知识,文化,意境之类的东西。后者中的很多让我到现在都觉得受益匪浅。那个时候“英雄616”很便宜,两三块钱就能买到,再加一瓶珠江的纯黑墨水,可以写很久的字。而且珠江纯黑墨水不含碳素,使用久了不会堵笔。那时的我把这支笔当宝贝,不论什么情形,只要写字就会用它。直到我考上了初中,在搬家的过程中把它压坏了,它才算真正完成了使命。但是在此之后我就对钢笔有了一种很深的偏执——只爱用包头的钢笔,特别不喜欢那种露出大头的。然而市面上的包头钢笔实在太少,加上上初中之后,书写量的增加,慢慢的我也就不再用钢笔写字了,换成了中性笔。但是那种对钢笔的感觉我一直忘不了。特别是用钢笔写字时所发出的沙沙声,(尼阻感)
于是前几天我买了一支“英雄616”回来。拿到手里感觉异常地亲切,好像一个失去了很多年的宝贝又回来了。虽然这支钢笔的样子一点儿都没变,连毛病都是老样子,但是当我把它用老方法灌上墨水,在纸上随意书写了几下之后,那种小时候用钢笔练字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突然发现虽然自己这几年用过N种笔写过各种各样的字,到头来还是用钢笔加上碳素墨水儿写出来的最好看。永字八法,点儿横竖撇捺折钩提,这些记忆一股脑儿全涌上来了。记忆中的“英雄616”未变,而那时候在纸上用它书写文字的感觉,现在看来,也还是那么地惬意。
可惜默认的616的笔尖感觉有点偏硬,不是很符合我的书写习惯,所以决定要对它进行改选。
这个就是罗氏的学生用钢笔,才五块钱一支,我用了半个月感觉不错,只是因为笔杆是塑料做成的,所以比较轻。
笔尖拆下来后由于手上全是墨水所以上不了图,特发一张换笔尖后的图,当初拆616笔尖时后到笔尖上有英雄二个字,而罗氏的学生笔把笔尖拆下来后没有字,只有一朵花,换了笔尖的616变成了我的神器,在写字时可以出现了传说中的劈尖。
再发一张616的笔尖图给各位大虾们对比一下,笔尖的铱粒比罗氏笔尖的铱粒大。
附上一张我练字一个星期后的作品,哎,还是惨不忍睹,请各位大虾们拍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