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论坛

标题: 一默敬制佛肖形印 [打印本页]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6 10:38
标题: 一默敬制佛肖形印
长假前后,专心设计了一组9方佛肖形印,配上边款。佛像造型有取自当代引人印谱,也有的参考历代造像,边款文字有的取自前人书法,也有的参阅敦煌飞天造型,不一而足,就不一一说明了。陆续上图吧。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6 10:39
一默敬制佛肖形印之一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6 10:41
边款文字为《金刚经》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作者: 翰墨飘香    时间: 2012-10-6 12:06
哟,印象了~
作者: hiliu000    时间: 2012-10-6 12:21
这个好!欣赏了!
作者: kiddo1412    时间: 2012-10-6 13:04
赞!!
作者: A_han    时间: 2012-10-6 13:27
欣赏一下
作者: 大路王    时间: 2012-10-6 13:50
看一默兄的作品,没有丝毫烟火气,是真境界。赏心悦目。
作者: 花无常    时间: 2012-10-6 14:28
好作品,过节也没歇着呢
作者: vicounit    时间: 2012-10-6 15: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预应力钢笔尖    时间: 2012-10-6 17:17
看着就让人感觉心静
作者: 神秘的小胖子    时间: 2012-10-6 19: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8 18:04
欢喜,赞叹。
边款字体也可参考石窟寺造像题记。比如,金刚经的第一个中译本为姚秦鸠摩罗什所译,时代上比秦汉晚了很多年了,如果是我,大概会参考麦积山133窟年代接近后秦的造像碑之铭文字体,以求一致性。佛的肖形,也会考虑那时候的风格。(每次在石窟寺里见到明清一代重新补塑、妆修的早期造像,我总恨得牙痒)。另外,五胡十六国时代及与之并行的北朝早期,北朝中、晚期,北周,北齐,直至隋唐,佛造像的风格差别可谓大矣,不可不辨。浅见,供大师参考。
作者: 花花熊    时间: 2012-10-8 21:12
偶像~~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8 21:27
之二,边款为飞天造像,颇费功夫。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8 21:28
此为原石图片。
作者: 平克    时间: 2012-10-9 10:43
善哉!阿弥陀佛~
作者: havefun    时间: 2012-10-9 12:29
一默大师的东西有意境呀。
作者: 忘形    时间: 2012-10-11 15:04
太喜欢那边款了,印也喜欢。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11 20:32
一默敬制佛肖形印之三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11 20:32
这是原石
作者: galenzhao    时间: 2012-10-11 22:08
开始上香。。。
作者: beblong    时间: 2012-10-11 23:52
楼主好功夫,虽然不懂佛学,但是真心喜欢楼主的印。而且麦积山就在我的家长天水,等有就会去时一定关注下133窟。呵呵。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15 19:45
之四,边款:“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为弘一法师真迹模仿过来的。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15 19:46
这是原石
作者: 忘形    时间: 2012-10-16 13:43
本帖最后由 忘形 于 2012-10-16 13:44 编辑

林老一弄就是一系列啊! 我稀饭一苇渡江的无上清凉。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18 20:43
本帖最后由 一默 于 2012-10-18 20:45 编辑

今天发之五吧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18 20:46
这是原石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18 2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18 2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qqhrjgy    时间: 2012-10-19 13:32
盘膝、稽首、合十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19 21:02
合十印可能是印度手印中最古老的一个了,它是观音菩萨及其化身或眷属的主要手势,佛不结这种手印(但观音菩萨一般不结跏趺坐)。天龙八部中的天神或龙也常结此印,表示祈求或赞美,但它们一概没有头光。其他常结此印的东亚造像包括供养菩萨、佛弟子及世俗供养人等,但一概不允许出现头光或身光。概而言之,头光,合十印,跏趺坐同时出现的佛像,不太恰当啊。谬见谬见!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1 21:57
合十印可能是印度手印中最古老的一个了,它是观音菩萨及其化身或眷属的主要手势,佛不结这种手印(但观音菩 ...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19 21:02



   首先感谢陆兄指谬,并不吝赐教,使我受益匪浅。其次,佛肖形印的创作的难处在于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很多佛像资料自然不错,但是不适合我创作佛像的风格,但是对于有些精细风格的创作,可资借鉴,这是材料选择和取舍上的难处,如果细节上受限于佛像造型,手印,服饰方面的小细节,肖形印的创作就容易落入拍照的歧途,所受的局限就更大了,这一点是我作为创作者的难处,也请陆兄理解,今后会多向陆兄,王孙兄请教,确保不出无讹错。至于边款文字的配合,陆兄所见甚是,魏碑和佛造像的配合是天衣无缝的,只是我的魏碑书法不行,所以还在继续学习中,书法基础很重要呀。再次感谢陆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1 23:41
首先感谢陆兄指谬,并不吝赐教,使我受益匪浅。其次,佛肖形印的创作的难处在于要在似与不似之间, ...
一默 发表于 2012-10-21 21:57


默兄勿虑,佛教手印最基本的就是十二合掌与四种拳印,此外还有种种变体。而佛部诸尊,无论释尊,药师,金刚五佛,还是胎藏五佛,甚至最胜,尊胜,高佛顶,佛眼佛母等的手印中皆有合掌印或其变体。肖形印本为抽象风格,合掌可看一个概括,无论何种合掌及变体都可算,更何况佛手印中本来就可用合掌印。比如胎藏北尊天鼓雷音如来,东尊宝幢如来,南尊开敷华王如来,佛眼佛母这些用的手印连变体都算不上,根本就用莲华合掌。

另,跏趺坐非限于佛,上首大菩萨皆可(甚至作为佛侍时),甚至罗汉,祖师都可以此成像。

我在拍书,稍后上传为证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00:12
东西太多,全拍不可能,选了几张,此外阿弥陀根本印,大日如来金刚界自在印,金刚界东尊阿閦如来三昧耶印,金刚界南尊宝生如来三昧耶印,胜佛顶大慧刀印,光聚佛顶印,大转轮佛顶如意宝印,高佛顶手印,无量音声佛顶法螺印,佛眼佛母另两种根本大印,等等等等,都能与默兄所治佛手印相契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00:18
有书为证

[attach]557889[/attach]
[attach]557890[/attach]
[attach]557891[/attach]
[attach]557892[/attach]
[attach]557893[/attach]
[attach]557894[/attach]
[attach]557895[/attach]
[attach]557896[/attach]
[attach]557897[/attach]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2 08: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08:35
东西太多,全拍不可能,选了几张,此外阿弥陀根本印,大日如来金刚界自在印,金刚界东尊阿閦如来三昧耶印,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10-22 00:12



   多谢王孙兄解我疑惑,释我心结。
   窃以为艺术创作和描真写实还是有区别的,若能化实为虚自然最佳,求其次者,以不逾矩为上,取其神韵,若依葫芦画瓢,就寸步难行了,遑论艺术创作。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08:40
大佬们太博学了,神一般的存在啊!
游子意 发表于 2012-10-22 08:09



   王孙兄当得起“智慧如海”四个字!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08:43
多谢王孙兄解我疑惑,释我心结。
   窃以为艺术创作和描真写实还是有区别的,若能化实 ...
一默 发表于 2012-10-22 08:35


默兄放心,所制绝对如法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09:54
手印这个问题不用看书上的示意图,
到中国北方各大石窟寺看看,西至克孜尔,东至平城或邺城,哪位能给我找出一个佛做合十印的造像实例出来?
为了这个我问题,我翻遍了文物出版社的《中国石窟》17大册,一例未见。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0:03
在我印象中,(只说我的印象),在中国新疆,西北或北方的石窟寺中,从未见过跏趺坐合十印同时出现的佛像。如果有,必定也是凤毛麟角,而其,必定是那个时代造像工匠的逾矩之作。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0:05
现存实物只是沧海一粟,何况中国历史上曾遭灭佛之难,造像法器十不存一。但经典还在,修法依然有传承,这些都是不敢妄动的,佛用合掌印是如法之印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0:08
是否逾矩,当依经典及传承修法判断,若是凭一己之见,自己没见过就认为制者逾矩,则是以己度人,典型的依人不依法,甚至是依己不依法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0:29
我只有噤若寒蝉的份。。。。。。。
我个人对于传统的理解是,任何宗教、哲学,学说的发端都是朴素的,非系统的,以孔子学说为例,他老人家主张述而不作,零星语录由后辈编辑成《论语》,何曾想到日后朱子,二程把它奉若圭臬,形成煌煌大论。佛教的发展更是如此,派别各异。当就佛像手印而言,我觉得王孙兄的意见应当是对的,即当依经典及传承修法,追根朔源。至于各地造像的文物实物,不排除佛教流传中的汉化变异,个人臆造,工匠修为等因数,以及历史上灭佛之难的破坏。据说最近邺城发掘了三千个佛教造像埋藏坑,不知道是不是灭佛中摧毁的。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0:30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2-10-22 10:33 编辑

所谓造像如法合度,乃是指的依法造像,依经典仪轨所记造像,依的是经典仪轨的法,而不是依的前人留下来的造像,如果只依前面造像的人造的像,那只是依的前面造像的那个人而不是依的仪轨之法。要的是依法不依人,而非依人不依法。

前面默兄也说得好,佛像肖形印是艺术创作,同时又合法度,即所谓不逾矩。即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否则,就不是艺术创作,而是复制品,而艺术是不可复制的。同时,佛像造像也要求合法度,所以既要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创作,同时又要合法度。

而如果仅凭历史上蒙受劫难十不存一留存下来的前人造像亦步亦趋,而不依经典仪轨。则既犯了艺术创作的大忌,又沦为依人不依法。

佛像造像应该依经典仪轨,这才能既是自己创作的,同时又依法不依人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0:30
http://travel.cntv.cn/20120320/111297.shtml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0:32
这个问题,严格地说,应查阅《大正藏》,因为佛像的制作,都应严格按照佛经进行。我没去查,因此,无法在理论上给出答案。退而求其次,可以参考《造像量度经》,但此经的汉译时代晚,而且极大地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学界对此经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我认为可靠度不高。现在新出的群众普及类出版物,就算了吧!图像学的研究,一靠可靠的经文(伪经不论),二靠现存实例,我想说的就这样。
另外,佛像的制作,尽可能参考早期佛教艺术吧,越到后来,歪曲越多,幸运的是中印度地区,犍陀罗地区和中国都保存下来大量的早期实例,可资参考。佛像也可以表现为不表现佛像,一默你整一个“三道宝阶下”吧,保证有新意!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0:32
所谓造像如法合度,乃是指的依法造像,依经典仪轨所记造像,依的是经典仪轨的法,而不是依的前人留下来的造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10-22 10:30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0:39
谁给我说说,佛像本尊结合十印,依据是哪部公认的早期佛“经”啊?存世的早期造像,有结合十印的佛造像实例吗?在犍陀罗和秣菟罗有没有实例?实例多不多?这么简单的问题!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0:40
无论藏密还是东密,都有佛用合掌印,实际上我前面发的就是东密手印,因为东密主修金胎二部,而缺藏密的无上瑜伽。我前面用的都是东密金胎二部佛的手印。同时,藏密比之东密,只是多,而无不同,所以可以贬东密。

东密乃是唐密传承正宗,而唐密比藏密更早。另外,密宗传承次第非常严格,无论唐密还是藏密,师授弟承,要求异常严格,要五明皆通,五明之中就有工巧明,即有造像规则相关内容。

佛教之手印真言等仪轨,其他各派其实都是借用密宗(比如现实流行的净土宗,里面大量仪轨其实来自密宗),而无论东密藏密,佛部诸尊依仪轨皆可用合掌印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0:45
如果只依早期原始佛教,则很多大乘造像都是不通的,原始佛教都不用念珠,也不承认菩萨,甚至贬大乘佛教为菩萨教。原始佛教也不用手印的,手印来自后期金刚乘,即密宗。默兄造像肯定是不限于原始南传佛教,而手印法度当依密教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0:47
这个问题,严格地说,应查阅《大正藏》,因为佛像的制作,都应严格按照佛经进行。我没去查,因此,无法在理 ...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22 10:32

正在找一个资料,这是西泠印社的出版物中的一个拓本,据说是高神圆寂后骨灰混入陶土烧制的,具体学名我忘记了,正准备依此为蓝本进行创作。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2 10: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oo    时间: 2012-10-22 10: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oo    时间: 2012-10-22 11: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2 11: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1:41
关于艺术化的问题,曾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徐悲鸿画马,其实有些动作是马在现实中根本不会出现的,而是徐悲 ...
游子意 发表于 2012-10-22 11:08



   谢谢你替我打字。
   君子和而不同,观点可以各异,以理服人,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2:34
唐密根本三经为大日(即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即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苏悉地(即苏悉地羯罗经)。金胎二部仪轨护摩皆以此三根本经及相应法典为准,藏密修金胎也是如此。而佛教手印仪轨其实都出自密宗,汉传佛教更是以唐密为宗。我前面书的印契其实就是出自东密(即唐密)经典,我刚才察了一下大正藏中的这几部和相应的仪轨经典。

大日经密印品第九专讲印契,里面有不少如来印都用的合掌及其变体。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中的佛部印契也有合掌式。

有兴趣的不妨看看。另外,里面还有许多专门的坛城护摩经典,会有更多,我只举上面两则。

默兄所制,诚如法度
作者: koo    时间: 2012-10-22 1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3:16
唐密根本三经为大日(即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即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2-10-22 12:34



查了大正藏,兄台有心了!
我对密教造像一窍不通,从未留意,亦未知是否密教流行地区有金铜佛造像持合十印的实例,(或许有,甚至可能还很多)。
如上帖所说,我见过的秣菟罗或犍陀罗地区的早期佛像图录,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北齐以前的石窟寺造像,未见过合十实例。(可参阅80年代平凡社和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石窟共计17卷)
我想,我们争论的就在于这点吧!
你反复想证明的是一默的第五方肖形印“遵法”,而这“法”是密教经典。我想说明的是:这方印不合从西域到中国北方几大佛教造像中心的实例。至于小乘流行地区的佛造像是否有合十实例,我手头资料不多。刚才在电脑里查过了所有在佛教往南的第一站,斯里兰卡,实地拍下的丹不拉石窟(公元前1世纪)、P城及A城佛造像,均未见实例。其他东南亚国家的造像,等以后有机会在看吧。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3:20
上面那位叫Koo的兄台,您的回复,缺乏佛教美术的基本常识,抱歉啊,我实话实说。
另外,我想告诉你,一默和我是好朋友,我不会在这里“黑”他的,呵呵!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3:28
查了大正藏,兄台有心了!
我对密教造像一窍不通,从未留意,亦未知是否密教流行地区有金铜佛造像持 ...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22 13:16


前面早就说过,造像要依法不依人。即使古时工匠造像,也要依据法式,但是任何时代的人都会有犯错误的,其中也会有不合法度的造像,因此,不能因为只要是古时遗存的,就一定是如法的造像。这是一。判断标准,不能是人,而应该是经典仪轨。

其次,没有遗存,是否就说明不如法呢?不能。文物都有孤品在,也就是说,就这么一件,再毁掉就没有了,而甚至更多的是已经完全看不到了的东西,那是否就说明这些不存在过呢?还是那句话,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经典仪轨,而非别的。

其实无非就那么一条,依法不依人,这也是佛教传承正本清源的一个基本准则。依据遗存判断,是根据人来判断,并不完全可靠
作者: koo    时间: 2012-10-22 13: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3:38
双方的观点都表达清楚了,能看明白的,自然能看明白。好了,一默,发第六方佛肖形印出来吧!哈哈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2 14: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4:27
双方的观点都表达清楚了,能看明白的,自然能看明白。好了,一默,发第六方佛肖形印出来吧!哈哈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22 13:38



   遵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4:29
之六这方是陶印,质地粉,边款不好刻,印面也没法作精细样式,就用白文线条吧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2 14:29
这是原石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4:36
石头会说谎,经文也常被伪造。对于佛教美术(当然包括造像),就如我的前帖中写到的,还是应实例和经文并重,互为对照,而非寻找一个绝对标准。最近在重看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跋文中有一段,照录如下,“佛法亦宗教亦哲学。宗教情绪,深存人心,往往以莫须有之史实为象征,发挥神妙之作用。故如仅凭陈迹之搜讨,而无同情之默应,必不能得其真;哲学精微,悟入实相。古哲慧发天真,慎思明辨,往往言约旨远,取譬虽近而见道深弘。故如徒于文字考证上寻求,而乏心性之体会,则所获者其糟粕而已。”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5:29
唐密三根本经典乃是唐代开元三大士所译,中日传承历经千年,无数大德依此有成,岂是大云之类伪经所能比?空海大 师甚至依此判明佛教各派高下。中国之盛行密宗正是由唐代而起,唐代之前密宗尚未成体系传入中国,因此造像多近于小乘一脉,以定印,伏魔印等居多,唐代之后,造像风格方丰富起来。

依法不依人乃是保证传承清正之要。佛教造像必要依据经典仪轨,哪怕古时亦是如此,现经典仪轨俱在,历历分明,而如果想当然的认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攻击为伪经,真如前面笔友所言,是为辩而辩,不顾经典法规之事实。另外,实修是一回事,而不顾经典按自己的思路来,那不是正法实修,而是野狐禅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15:37
楼上,您上一帖非常好!唐代?哈哈哈,我承认我惊了!对不起,北齐以后的造像我就不怎么关注了!没法展开讨论,保留各自看法吧!
作者: 旧王孙    时间: 2012-10-22 15:42
唐代造像就不是佛像了么?唐代佛法就不是佛法了么?(恰恰相反,唐代是中国佛教极盛期)那位的思路还真有意思。讨论佛教看来还真不能和外行讨论
作者: koo    时间: 2012-10-22 15: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oo    时间: 2012-10-22 15: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2 22:21
密教美术,应去查阅7
作者: 易风水    时间: 2012-10-23 12:11
不错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3 17:52
一默的第六方肖形印让我想起来小积石山炳灵寺126、128、132三个北魏姊妹窟中的多宝佛造像。这三个窟中,多宝佛的右臂微微向外举起指向释迦佛,左手于胸前下垂,这种姿势流行于特定的年代,在类型学上,可以用来辅助造像断代。炳灵寺实例中的多宝佛微带一丝笑容,人性的因素开始渗入庄严的佛性,有一点亲切感,不再让人“似觉懔懔”。惜炳灵寺一贯禁止拍照,此三窟是特窟管理更为严格,照片欠奉。云冈亦存实例,留存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石刻艺术中的精华。我于治印是外行,斗胆建议一默大师在构思每一个肖形的时候,不必纠缠于形似神似,而是能更深入探究其佛像类型的时代风貌,如有成,必成佳构!漏见,见笑见笑!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4 08:45
一默的第六方肖形印让我想起来小积石山炳灵寺126、128、132三个北魏姊妹窟中的多宝佛造像。这三个窟中,多宝 ...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23 17:52



    首先先谢谢陆兄查阅资料,为我提点。今后我会多关注这方面的资料,也会多向陆兄请益。
    国内著名的石窟仅仅去过云冈,其他的资料都是自书籍上来的,更多是的前人肖形印的资料,或是图案资料,基本上没有实物照片资料,之所以多借鉴图案资料,一半是偷懒,一半是便于化繁为简的缘故。如果作更精细的描绘,不仅不符合我的创作风格,也需要更大的印面,这样印章是实用性就会差很多,更确切地说,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将变异为盈盈一握的木刻艺术。篆刻艺术首先受限于材质和尺寸,如果没有了金石味,没有了实用钤盖的功能,那么再高明,再细致的描刻,也只能是其他艺术形式,而不是篆刻。这一点请陆兄理解。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4 08: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4 10:53
哈,一默兄,篆刻当然不能做精细的表现,看来我没有表达清楚。“不用纠缠于形似神似”就指不要去做拍照式的精细刻画或临摹呀,甚至不用去管它是否真正看起来就是一个佛像。在佛教早期“禁止表现佛陀”的年代,脚印,或者窣堵波就可以表达了。前帖提到过“三道宝阶下”,印文我看得少,不知道有没有印人创作过,在此我第二次向你推荐这个题材,如要资料,我可以翻拍给你。
肖形印的创作,我觉得难度挺大的,这回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创作它干什么?然后才是表现形式及如何表现的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佛教艺术品(这里我仅指造像),在它被创作的年代,从来不是以艺术品的面貌而被创作出来的,大部分用来表达对佛陀的尊敬、赞叹、顶礼、供养等等,过了上千年之后,我们这些后人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古人的思想和趣味。作为“作品观看者”的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不再具备和先人同样的心情,我们看到和接收到的是那个时代的信息,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是我所谓的“神似”——在佛陀传法的年代,是不允许表现佛陀的,那时没有照相机,佛陀的“神”,who knows?但所谓的“神”似,你也千万别指望从大学里随便抓一个学生过来就能看懂“神”,可你真要去美术学院找个人看看,他可能对简略表现出来的几道悬裳纹或一个须弥座就能赞许半天的。
形似的问题似不必多谈,大家都有共识。唐以后的造像绝对比南北朝的更形似,但在“神”或艺术性上,真差多了。一般而言,在中国,唐以后的造像在精神气质上不如南北朝的“高洁”(梁思成语),明清一代的中原造像简直是灾难;在犍陀罗,成熟期的造像也不如早期中期的更有艺术性,在马歇尔爵士对塔克西拉的考古报告发表后,这已是共识。简洁粗率为美,宁要质朴,不要精美。
金石味,是兄最关心的,如何用篆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佛陀,也有一点线索可循。我只能以衣纹的表现做个简单的例子,平行的细密的阴刻线,宽的阴刻线,波浪状的衣纹等等,在你无意间用刀刻出来后,都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风格,之三,之六,都有表现。对于观看者来说,看完后必有自己的看法。
以上,又是谬见,千万别说“提点”,我真没有那个能耐,期待看见兄的佳作!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4 10:59
上一个帖正在等待审核中,这一组肖形印,说了太多,歪了一默兄的楼,下面不再多谈了,坐等欣赏一默兄的佳作!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4 12:43
上一个帖正在等待审核中,这一组肖形印,说了太多,歪了一默兄的楼,下面不再多谈了,坐等欣赏一默兄的佳作 ...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24 10:59



   估计陆兄的帖子中有敏感字眼“DA SHI"两个字,因此需要审核。老友了,以后直呼”一默“即可,哈哈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4 12: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4 12: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chotomy    时间: 2012-10-24 13:11
换作大湿行不行?
游子意 发表于 2012-10-24 12:58


游子意兄,你有灌水嫌疑,又是2乱版的重点监控对象,最近论坛管理严格,当心ID往生啊,哈哈
作者: koo    时间: 2012-10-24 13: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0-24 14:14
哈,一默兄,篆刻当然不能做精细的表现,看来我没有表达清楚。“不用纠缠于形似神似”就指不要去做拍照式的 ...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24 10:53



   多谢陆兄码了这么多字,有心了。其他不多说了,今后多看资料,多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就此问题,有资格和陆兄,王孙兄坐而论道。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4 14: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4 14: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游子意    时间: 2012-10-24 14: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pacee    时间: 2012-10-27 20:44

作者: apacee    时间: 2012-10-27 21:02
本帖最后由 apacee 于 2012-10-27 21:11 编辑


作者: apacee    时间: 2012-10-28 18:41
合十印可能是印度手印中最古老的一个了,它是观音菩萨及其化身或眷属的主要手势,佛不结这种手印(但观音菩 ...
dichotomy 发表于 2012-10-19 21:02



    佛像结合十印的话,人拜佛时结啥印那?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1-1 19:53
之七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1-1 19:54
另外一面边款,也是飞天造型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1-1 19:55
这是原石
作者: 九月未央    时间: 2012-11-2 20:07
如此博学,只有膜拜。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1-12 20:49
之八
作者: 一默    时间: 2012-11-12 20:49
这是原石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www.pe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