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78|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多少假洋鬼子,没被揭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0 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51#
发表于 2011-8-3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旧王孙


    对日本确实了解不多,听兄一席话,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8-3 20:04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小弟的一句疑问,把楼歪到十万八千里了,该死该死,请罪请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8-3 15:3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历史上还有个有趣的现象,真心奉道的几个皇帝基本上都是有名的昏君甚至亡国之君,如宋真宗,宋徽宗,明嘉靖。。。。。。秦始皇和汉武帝也因此险些毁了一世令名,幸好迷途知返,不过也因此落下话柄,成为政治生涯里的污点。

佛道并尊或崇佛抑道并不会如此(唐代皇室虽然出于政 治需要尊奉道教,但对佛教也同样尊崇),即使出了佞佛之主,昏的名声也不至于那样大,而崇道抑佛的基本上都是名声异常显赫的昏君。比较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8-3 1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求教啦~王孙兄,啥是崇儒抑道啊~为啥要抑道?
creeky 发表于 2011-8-3 10:28


清朝是将藏传佛教(确切点是其中的黄教)作为国教的地位来对待的,尤其是宣示给藏蒙来看,这从改族名为满洲(就是文殊的梵文音,而藏人认为中国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朝服礼仪上的朝珠(就是佛珠的变体)都可以看出,不过清朝皇帝都是有意识有节制的来利用的,仅限于上层内部,没有对汉人来宣扬这一套。

对汉人那就是推行儒教的意识形态,至少这样汉人的士大夫阶层就没有离心力。

国教黄教,汉人儒教。崇佛尊儒,这样至少对道教就不会有尊崇的空间了。

不过不尊崇至少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打压,比如顺治康熙雍正就没有打压道教,甚至雍正还对道教非常感兴趣,但是我个人认为道教在清代遭到抑制坏就坏在雍正的感兴趣上。

之前不尊崇也没有排斥,打压抑制道教在清代是始于乾隆的,几大打压政策,如降张天师的正一真人品秩(由元明的一二品一降降到五品),禁弘法,止朝觐,这几个明显的打压措施都发生在乾隆时期,可见乾隆对道教极端厌恶。

而雍正的死就和道教有直接联系,雍正后期迷恋炼丹服食,认为能使人神明清朗,后来的驾崩更可说是直接由服食丹药造成的,乾隆一上来就追究责任,驱逐惩罚相关道教责任人。

所以我觉得清代的抑道政策和乾隆有关,而直接原因就是雍正之死造成的。至少乾隆之前是不尊崇也没有过于压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8-3 11:03 | 只看该作者
是这样滴。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共产党的穆斯林党员,理论上讲,是不信伊斯兰教的,但是民族习 ...
lavi 发表于 2011-8-3 10:40


藏传佛教在内蒙影响减弱,根子上还是在于移民,现在内蒙的汉人数量远多过蒙族,蒙族人基本想闹也闹不起来了。同样的,新疆也有一定数量的汉人世代定居,因此起冲突的时候可以成为可靠的依靠力量。解决疆土问题纷争其实根子上在于民族,把移民问题解决了,某个民族占彻底上风,很多问题就会自然消解。同样的例子还有印度对喜玛拉雅地区的渗透,不丹锡金问题也只有尊重现状和现实,中国不能不放弃。西藏那块鸟不拉屎的地方没人愿意去,去也不愿意久留甚至定居下来,因此不能像内蒙那样彻底汉人占上风,也不能像新疆那样,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汉人世代定居下来,西藏汉人始终是流动性质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移民问题不解决,西藏始终是块心病。

另外,古代日本的佛教其实受神道教影响很小,而是反向的,单方面对神道有很大影响,基本上神道处于附属地位,日本的汉传佛教其实保存了比中国更多的传统。古代日本非常崇奉佛教,是上下全部的全民信仰,不仅是政治上的准国教地位,甚至影响了整个日本民族的风俗,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全民吃了上千年的素,直到明治维新才彻底变更,这种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梁武帝那样佞佛,也只是在佛教僧侣内部搞吃素而没有发扬到全民,日本是个靠海为生的民族,甚至有段时间连鱼都禁食 古代日本人其实完全可以看作北传佛教中的泰国人和汉传佛教中的吐蕃人。。。。。。

神道教本身其实和中国的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仪式和习俗基本一样,比如对盐和桃木的尊崇,还有那最有名的天皇三大神器镜剑玺,这三者在中国道教里的地位也是非常神圣的,尤其是前两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8-3 10:40 | 只看该作者
元清接受佛教后本民族的萨满传统我觉得就和日本接受佛教后本民族神道教的地位类似,沦为佛主神从的地位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8-3 09:56



   是这样滴。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共产党的穆斯林党员,理论上讲,是不信伊斯兰教的,但是民族习惯还是保留。萨满教实际上在清宫家庭内部作为生活仪式存在,与对外的典礼是有区别的。但也不能完全说是沦为佛主神从,主要还是共存;神道教在日本的情况大概也类似,而且日本的佛教实际受神道教的影响也不小,在很多方面和汉传佛教是有区别的。
至于民族政策,其实和政权统治是分不开的,元清民族政策的不同,很大程度上缘于明朝对中国疆域控制能力的减弱,地方民族势力坐大造成的。

四大呼图克图,老蒋放弃外蒙,哲布尊丹巴就没了;章嘉死在台湾,也没了;达赖如果再闹下去,也悬。其实蒙古两大活佛停止转世,还是有负面影响的,以我的观察,就是现在能蒙古地区天主教的势力越来越大,很多还是在罗马教廷指使下的非法传教,现在藏传佛教在内蒙古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8-3 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旧王孙


   求教啦~王孙兄,啥是崇儒抑道啊~为啥要抑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8-3 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hymdfh


   清宫的萨满传统是贯彻始终的。不止每日祭天,各种节庆也少不了萨满神婆的身影。至于 ...
lavi 发表于 2011-8-3 09:11


元清接受佛教后本民族的萨满传统我觉得就和日本接受佛教后本民族神道教的地位类似,沦为佛主神从的地位,仅作为一种本民族文化传统和仪式性质的存在,因为这种原始巫教信仰比起真正的高级宗教佛教来说,显得过于落后了。

另外,道教元朝在北方除了捧全真外,南方也在捧正一。而且对其尊崇地位是彻底超越前代的。唐宋那样尊崇道教(唐代因为政 治原因,道教相当于其国教地位),但对正一系的张天师世家也只是荣宠性质的加封号,从未正式纳入官方的世爵品位系统。元朝正式把张天师世家纳入朝廷的官方系统,而且元明两代都基本是一品品级对待,明朝更是有名的天下三大姓朱孔张。

同样是少数民族入主,清朝和元朝对道教的态度则完全不同,对道教是抑制的作用,乾隆时把天师世家的朝廷世爵正一真人降为五品,对传法也大加限制,并停止其对朝廷的朝觐,道光则彻底取消了朝廷世爵,中止天师世家和官方的关系。

基本上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有区别的---

对西藏是表面上尊崇,对藏传佛教的四大呼图克图---达赖(前藏),班禅(后藏),哲布尊丹巴(外蒙),章嘉(内蒙)都是优渥的无以复加,章嘉更是常驻北京。不过暗中也是在分权,树班禅就是分达赖的权,蒙古也由哲布尊丹巴和章嘉的并立而分为内外两部。

对蒙古是拉拢,世代姻亲并视为同族对待,在中国系统的帝制下,外藩王照例顶多是郡王,亲王是只能给皇室同姓近支的,比如日本就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天皇的儿子女儿是亲王/内亲王的封爵,到了比较疏的下一代就是王/女王(相当于中国的郡王)的封爵了,亲王是王爵中的最高爵号,是皇帝的同姓近支,外藩君主顶多是郡王级的(所以我觉得Prince翻译成亲王是个误译,和中国的对照起来,King也只能算郡王,都不能算和皇帝带亲的“亲”王,Prince只能算是世子,如朝鲜王的王储就是世子的头衔)。比如明代对朝鲜那样笼络亲近,但朝鲜王也只是特例可以用亲王礼,但爵位还只算郡王。但是清朝对蒙古王公很多都是按亲王来的,这说明满蒙一家,是把蒙古人当自己人来看的,八旗之中也有蒙军旗。  

对汉人是恩威并施,反映在宗教政策上就是崇儒抑道

对南方民族的苗部是压

对回部更狠,基本是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8-3 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hymdfh


   清宫的萨满传统是贯彻始终的。不止每日祭天,各种节庆也少不了萨满神婆的身影。至于佛教,多半是教化工具...而且与西方不同,中国宗教间的对立并不那么严重,相反是共存甚至互相融合的。
类似的情况如元,蒙古人也是信奉萨满教的,此外还有密宗佛教也影响甚广,然后就是道教(全真)也有扶持,北京的白云观就是元代所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8-3 03: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1-8-3 02:45 | 只看该作者
看来雍正爷真的把自鸣钟当成了保险箱,什么贵重的、珍视的物品都放到里面去,也不知道这自鸣钟的 ...
hymdfh 发表于 2011-8-2 19:37


清朝皇帝基本都是把藏传佛教作为利用工具,笼络西藏,根本意图还是在蒙古。因此藏传佛教的尊崇地位仅限于宫廷内部,没有像元朝那样定为全社会的国教性质。而且清朝皇帝里面哪怕再信奉佛教的(比如雍正),也没有出现一个像唐宋元明诸帝中曾出现过的佞佛佞道的皇帝,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一回事,但实际政治生活中又是另一回事,决不会牵涉进自己的宗教信仰因素。清朝皇帝对佛教基本都是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的态度。

康熙乾隆都有亲笔手书金刚经,不过那都是出于孝道目的,为祖母或母亲祝寿体现孝心的性质,具体论到宗教信仰,很难说他们真的信,多半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利用性质。

清朝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始的皇帝里面,真正对佛教有虔诚信仰的只有顺治和雍正,而佛学修为最高的当属雍正,有其传世佛学著作为证,那是真有修为的。不过雍正主要是在禅宗方面造诣甚高,藏传密宗则无以为证。在禅宗上,雍正是开悟了的人,但是实证上还不到家,禅宗是重实证的,光理论上开窍还不够,开悟之后还须长养圣胎久驻境中,要实修才行,不过雍正是皇帝,还是个异常勤奋的皇帝,也不可能有那个时间精力去放下俗务来修行。雍正又号圆明居士(有名的圆明园),从佛学(禅宗)造诣上,后人对他有个很精到的评价---明而未圆。明是指开悟明了,未圆是指实证上不圆满。

雍正的这两盘念珠,论价值,就其御用性质来说,可算很简朴了,但里面蕴含的感情意义却非常重要,可见雍正是个很重感情的人,首先想到的几件东西不但不是什么稀世珍宝,反倒是相比其地位来说很寒酸的东西,但却代表了其一生中最亲近的三个人。相比之下,乾隆就很奢侈了,其被盗裕陵中的珍宝除了九龙宝剑之外,最有名的当属那挂雕嘛尼字珊瑚朝珠了,据说其中最大的两颗被孙殿英拿去讨好戴笠了。

雍正很重感情,重感情的人往往个人情绪的喜怒和对人的好恶表现得极其分明且不善于伪装掩饰,而且捧则捧上天怒则打入十八层地狱,反差很强烈。重感情和感情外露其实不大好,尤其对处于他这个位子的人来说,也可算明而未圆吧。比较起来,康熙和乾隆的处理手法就老到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8-2 19:37 | 只看该作者
对了,自鸣钟是典型的西洋传来的洋玩意儿,而历代皇帝都对自己的身后事特别重视。雍正皇帝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7-15 22:14



    看来雍正爷真的把自鸣钟当成了保险箱,什么贵重的、珍视的物品都放到里面去,也不知道这自鸣钟的内膛够不够放~~~

    同时雍正爷往里面放的都是念珠啥的,说明佛教(或说是藏传佛教)在清宫地位甚隆,不知道其本身的萨满教的境况又是怎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8-2 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看镜有感
鲁迅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薰人。然而辽金元 ...
lavi 发表于 2011-8-2 11:19


先生的文章现在来看一样提神醒脑,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8-2 1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avi 于 2011-8-2 11:21 编辑

回复 41# 旧王孙


   

看镜有感
鲁迅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薰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彷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

唐代大概也没有假洋鬼子,因为洋鬼子就是洋鬼子,既不排斥,也不十分推崇,拿来就用(胡姬日当炉)所以没必要造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8-2 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旧王孙


   王孙兄博学啊!

另:故宫里也有西式建筑,现在还有,在未开放区。
lavi 发表于 2011-8-2 10:05


嘿嘿,是啊。好用洋货是古今中外一例的传统。

商代墓葬人殉里就有大量高加索及尼格罗人种,说明国外进口的奴隶(那时候奴隶不算人的,算是一种物品)香。

汉武帝开通西域,大量使用洋货取代本土没那么有优势的产品,比如那时候开始,进口的沉檀龙麝等香料就取代了先秦中国的兰蕙椒桂本土香料。魏晋南北朝开始,豪门权贵桌上都是要一色的进口玻璃器才能体现排场。

至于建筑,南北朝时期到隋唐都是原汁原味的印度建筑(比如原样的印度塔)在中国大兴其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恢宏的场面啊,可见外国建筑之盛),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宋代才融合演变成了具中国特色的东西。中国人那时候倒是不怎么怕西化。

至于改变传统中国人饮食方式(比如传统中国是独食制,现在日本还是这样的,每人一份。唐代开始变成了同桌会餐),还有生活起居方式,如传统中国的席地跪坐(现在日本也是如此),唐代则引进胡床(小马扎),椅子等物,从此中国人变成了高坐式。改了也就改了,舒服为上,而且不至于像现在日本人那样影响腿部发育,变成难看的罗圈腿。我想席地跪坐时代中国的罗圈腿应该也蛮多的

古人倒是很通脱的,什么舒服好用用什么,什么新奇好看追什么,管它神马洋货国货,国货过时的地方就得变,以人为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8-2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旧王孙


   王孙兄博学啊!

另:故宫里也有西式建筑,现在还有,在未开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8-2 09:50 | 只看该作者
没办法,中国不少富人不就是典型的人傻钱多的代表吗?凡事不买对的,只买最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1-8-2 07:18 | 只看该作者
就像咱tc不会出现『齐白石』牌,『李白』牌,『杜甫』牌一样...达芬奇一听就不是意大利牌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8-2 07:17 | 只看该作者
...达芬奇这名字听着就不像意大利品牌...
就跟毕加索一样明明人家是西班牙人那个钢笔厂偏偏说自己是法国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17 15:21 , Processed in 0.136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