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在前面说过,“一些笔友把笔尖(包括笔夹和笔杆)上有外文的、 或者笔尖含金量是14K的老国笔,都称为出口型的笔。” 这个“都”字的意思,是指有的笔友一概而论,不管是早期的还是后期的, 只要见到笔尖(包括笔夹和笔杆)上有外文的、或者笔尖含金量是14K的, 都统称为出口型的笔。这是不确切的。 2、我在前边说过,“老国笔大都有中、英文两种商标”,“笔尖(包括笔夹和笔杆) 上有外文的,或者笔尖含金量是14K的老国笔,大多是在解放前和建国初期、 也就是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前生产的”。
这里,时间是限定的,我不相信的是,这期间会有许多国笔能出口。 既然说连笔尖都是日本进口的(也有的笔厂是聘请日本技工来厂制作笔尖), 那么以当时的生产规模与实力,还能将产品出口?
3、我在这个帖子里,始终没说过国产笔没有出口的。 事实是,我们的国笔曾经大量出口(是否应叫“出口型”另当别论), 但那并不是我前面所说“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前生产的”。
至于说,国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量出口的? 通过什么途径出口? 出口的国笔是什么“型”? 各笔厂都出口了什么产品? 出口到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就不在本帖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