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7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470
- 帖子
- 精华
|
本帖最后由 titanrevival 于 2013-11-4 03:12 编辑
故事的起因是一盒3.5元施耐德的墨胆。有次新疆出差,因为飞机上怕气压原因漏墨,所以买了墨胆,放在一支登喜路的笔中,也是万宝龙代工的,绵,滑,好写。就是有个缺点容易干。就想着换支现代产的钢笔,可能会好一些。(有这想法是因为,有支146,几个月不写还是一笔出水,鳗鱼黑)
于是为了让这些性价比超高的墨胆发挥作用,入了支P145EF. 入手后,初写几笔,比146稍稍滑些,但刀锋的感觉比146EF差很多,字也更圆润些。可能是由于146的刀峰笔尖更大的原因吧。下面图中对比可以看出。
前几天入了本XX元的"真皮"(卖家号称,个人觉得不太像哈)的"活页本"(请不要问我连接,因为卖家的货品质不稳定),原配了个木盒(由于库存时间长,回来自己换掉了锈的磁石)。于是加上妈妈一些旧的衣服料子(好像叫黑色天鹅绒),一块海绵,做了个6支装的笔盒,大家凑合着看,非专业手工制作 。
补充内容 (2013-11-4 17:48):
补了些145的照片和笔迹对比在12楼。发现145的笔舌做工也不如146,中间印的字不在正中。
另外笔盒是原用来装本子的包装盒,自己加了内衬改装的。
补充内容 (2013-11-4 17:57):
另外请高手看下这个本子的材质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