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工科生对于写记实,报告类的文章比较在行,我发现我是个例外,对事物的描述总会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所以以下对三个M尖的简单测评,如有遗漏,欢迎大家补充,如有错误,恳请大家指正,好了主角登场:Mont Blanc 14K M现代版 elikan 14CM单色;Sheaffer Legacy I 18K M.
首先是龙,下水猛是其一贯的特点,这也是龙的EF受到追捧的原因.我是无论何笔都上M,所以就有了此笔.刚到手的时候,就一个字,滑,书写顺畅,慢慢的,竟然写出阻尼感来了,黏而不挂,尖与纸的摩擦吱吱作响,写得越快,这种感觉越强,非常妙.现代版146虽然用了铜活塞,其整体配重还是比较合理,长时间书写不会觉得笔太沉,我曾用它抄了整整一上午的英文,而未决有何不妥.
接下来是单色14C了,此尖本身铱粒较小,故轻写的时候笔划较细,而而且下水节制,非常适合爬格子,在用力书写时字迹会略微变粗,但个人感觉这个尖比我的新14C要硬些,老鸟们都说老尖较软,不知是不是我这属于例外,.这个尖刚到手的时候有些生涩,没有金尖的顺滑,但在磨合一段时间后,情况大有好转,但和用了较长时间的新14C尖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估计是俺磨合功力不足吧.M400还有一个特点是轻,轻到有时甚至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这也算个优点吧,不会因为笔身太重而累手.
最后是遗产I了,第一感觉就是下水很猛,与龙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尖的铱粒平面比龙的小,但字迹粗细与龙的无异了,Sheaffer大多数笔下水较猛,估计与它们的上水结构有关吧.下水猛的话写外文是很爽的,写得再快也不会出现飞白.遗产的尖是18K的,但个人感觉比鸟新14C要硬些,估计软硬和尖的长短也有关吧.由于遗产I是铜胎的,比较沉,估计有些兄弟用久了会体力不支吧.
下面是笔迹,(论坛有规定,只看笔迹,不看字!),用的是鸵鸟331碳素.墨竹晓风说鸵鸟水流动性算好的,但我不这样认为,至少不如Quink和红岩.鸵鸟碳素有个好处,就是用久了,不洗笔,墨水的胶质就会凝结在笔的毛细里,使下水变小,而且这种胶质易溶于水,要是哪天觉得不爽,用水泡泡就会恢复原样,不知其他用鸵鸟的兄弟有无同感.
[ 本帖最后由 782607292 于 2009-5-13 21:0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