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las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趣味文具箱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pinon 于 2008-1-19 20:59 发表
slash兄,最近您收的好东西可是层出不穷,是从日本收的吗?


回Spinon兄。这个是从您所在的北京拿的。
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本来都是给我放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现在给它想了个好用途。。。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2: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齐迹 于 2008-1-19 20:36 发表
让小弟想起来武林外传里佟湘玉装嫁妆的那个箱子


是的。用传统的中国首饰箱也可以改。不过就是没了文气,多了个镜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2:18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的那个价格一般低于1000rmb。老货
中国的这个价格一般高于3500rmb。新货。
当然中国这个材料是红木。
24#
发表于 2008-1-19 22: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来支持slash兄一把!

黄花梨物事一定要做出明风!如果配瓷器反倒不适合明器,如斗彩就不和黄花梨搭调,因为明风黄花梨一定不事雕琢,充分展示材质本身之美就够了,正如最好的翡翠料一定不会拿来雕刻的。正因如此,黄花梨和青瓷是绝配。兄如有暇,不妨试试,相信效果一定不会令兄失望

其实日本也有做得很粗糙很不用心的东西,但人家总体上是诚意正心的,中国是反过来!

小弟于此间交游得较熟的一家寺院主持,曾特地到中国去订做佛像,说起来那些事真是可气又可笑。中国那些厂家,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说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说得出来,他就做得出来!毫无原则!这些人根本就毫无宗教信仰,自然也就毫无宗教热忱,根本就不管你的造像营造法式。立像方面,佛像可以做出七头身,大菩萨可以做出八头身,旁边的金刚力士则可以作出十头身!这种东西完全是滑天下之大稽!愚弄些不懂行的真是可以,别人还会觉得他服务态度好,要什么就有什么。真懂一点的,稍一试探,东西绝不会交他做。找了好多家,都是这类的,还在中国都是名声在外的。后来勉强找到一家稍微满意点的,结果还是台湾人开的。

日本做这些的,工艺精致方面且不提(这点当代大陆的东西给人家提鞋都不配),人家的那个专心热诚,真叫人感动,做出点名的,首先,都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如此,方有情怀和热忱去做出令人感动的东西。很多东西,如果自己做的时候都没注入心血,没倾入感情,谈何感动别人!
25#
发表于 2008-1-19 22: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1-19 22:33 发表
哈哈,来支持slash兄一把!

黄花梨物事一定要做出明风!如果配瓷器反倒不适合明器,如斗彩就不和黄花梨搭调,因为明风黄花梨一定不事雕琢,充分展示材质本身之美就够了,正如最好的翡翠料一定不会拿来雕刻的 ...



家中有点品的家具紫檀,黄花梨为主,一律明式的。所以搭配的瓶瓶罐罐都是青瓷和陶器。
稍微搭配些漆器和铜器。我很喜欢那个感觉。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3:08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1-19 22:33 发表
哈哈,来支持slash兄一把!

黄花梨物事一定要做出明风!如果配瓷器反倒不适合明器,如斗彩就不和黄花梨搭调,因为明风黄花梨一定不事雕琢,充分展示材质本身之美就够了,正如最好的翡翠料一定不会拿来雕刻的 ... [/quo

造佛像要的是「一刀三礼」之心,处处都讲究谨遵章法。
听兄的事例,标准的本亚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去年夏天我一早起身,帮行李托去机场,自己跑去一个鱼场拿预定的鱼,这是中国一个金鱼高手多次委托我要带的兰寿回国。结果被东航在机场扣留,虽然做了专业的封闭包装,因为有液体而只好快递回鱼场。一条兰寿价格高昂不说,这个帮助改良血统最少10年的计划最后还是在我们这些个人的手中失败。。。

金鱼是中国国粹,体现了中国人文的精神和禅的意境。可近几十年来只讲产量,不讲育种。在血统上被人家超过太多。唯一有进口权的某国家机构根本不关心育种或通过重新引进的品种改良,只考虑经济利益和出口创汇。当然中国还是维持了金鱼第一大国的地位(主要是在产量上),而出口的金鱼主要被用做做热带鱼之类的饲料。。。而国内的城市中,更是以养热带鱼为荣,和王孙兄过去说的黄金铂金论如出一辙。

我真佩服这些中国的爱好者,他们千方百计从各种流派的宗家那里求种,目的就是首先稍微追上一些日本的水平,赶超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指望了,但最少能出点中国特色的东西来。受好友委托,深感责任重大的我通过各种渠道拜访此中高手,对日本国内异常保守,几乎见不到面的宗师级别的老法师亲自挑了种鱼。虽然他一看国内顶级的岁鱼照片,就笑着说这是中国人弄的东西吧?然后很仔细地在图片上圈点修改,有针对性的挑了不外传的种鱼,然后关照我把作者带来,他亲自指点。这个以顽固著称的老头子最少看到了中国爱好者的一种诚意。

这些鱼最后的命运虽然是回到了渔场。但东航给的指示说,这东西扔垃圾桶就是了。。。这些金鱼真实太漂亮了,即使对我这样的门外汉,有怎么舍得。。。

虽然努力过,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看着来机场迎接的朋友,一句「已经一度非常接近了,我很满意了」,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
28#
发表于 2008-1-19 23: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9#
发表于 2008-1-19 23:2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slash兄编辑后的帖子中出现的剔红器,朱红很正,但画和剔层,直言勿怪,和中国老剔红比,真的如同婢见夫人。画风简陋了一些,剔层也单薄了点。雕漆就是讲究的一个铺排,所谓的穷奢极欲,铺张华丽,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中国老雕漆,剔层厚达百数,且画面铺满,精镂细刻,一见之下,就会惊为天人,不光是画风之艺术震撼,更兼能体会到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大气是大到极处,而精微处也是心细如发一丝不苟。

各种不同的艺术品种适合走不同的路线。以漆器而言,素漆就是以朴雅为上,而雕漆,则必要穷其华丽。当然,中国的那些老雕漆都是官货。

剔红尤可,而剔犀更是惊人,朱漆黑漆层层交错,其所表现出的效果更上一层。

日本漆器明代就全面超过中国了,唯有雕漆是个例外。其实小弟觉得这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因为中国那时候更进化了,瓷器工艺在宋代就已全面成熟,而瓷器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各方面都是漆器所不能比拟的,中国最有才智的工艺头脑多已投入到瓷器的生产中去了,也难怪漆器会逐渐减少以至工艺凋敝而让位于日本,因为就材料而言,漆器也属于那时中国逐渐淘汰的材料
30#
发表于 2008-1-19 23:2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slash兄说的金鱼事例。金鱼方面,小弟真是一窍不通。但看了兄所举的事例,也是百感交集。。。。。。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3: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1-19 23:25 发表
看了slash兄编辑后的帖子中出现的剔红器,朱红很正,但画和剔层,直言勿怪,和中国老剔红比,真的如同婢见夫人。画风简陋了一些,剔层也单薄了点。雕漆就是讲究的一个铺排,所谓的穷奢极欲,铺张华丽,烈火烹油,鲜花 ...


谢王孙兄指正,所言我完全赞同。
贴的这个就是个日用生活器,工艺也改良过,靠摸具制作,漆层也差太多。
拿它根中国老剔红比,太可怜了。呵呵。
它就是在家放糖果的一个用具,但这样的漆器也有半永久性的生命力。
更主要的是能维持一个文化性的群众基础。
国内木器小件制作现在重烫蜡,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工艺,认为可以防伪。
然后普遍轻视漆物,视漆物如塑料般廉价,称其有害健康,为弄虚作假的代名词。(很多人因为只看到过加化工漆)。
本来就已经式微的传统漆做,揩漆工艺必将日趋边缘化,中国漆这样的工艺反而要到StDupont这样的外国商家那里花钱购来,多少不是很无奈的事么。
32#
发表于 2008-1-19 23:48 | 只看该作者
slash兄所言状况确实令人痛心,不单是损害传统工艺声誉的问题,更兼损阴德丧天良。

正统漆器用生漆,以木胎,不光是美,更是于健康无损。那些以塑料为胎,以合成化学漆为漆料的做法实在是。。。。。。不光观感扎眼不耐看,更是于健康有害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00:12 | 只看该作者
事实就是,如果我在古典家具,古典文玩论坛发给漆做的帖子。
很快就是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所以很有感John Fea说的
... The past is like a foreign country
34#
发表于 2008-1-20 00:2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孔子他老人家最想得开,“礼失求诸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管什么在国在野,我邦异邦,只求正礼正道所在。

当然,很不符合民间舆论的“政治正确”。

吾与兄同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0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1-20 00:22 发表
哈哈,孔子他老人家最想得开,“礼失求诸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管什么在国在野,我邦异邦,只求正礼正道所在。

当然,很不符合民间舆论的“政治正确”。

吾与兄同


民间舆论大体错物百出,也是我邦异邦皆然的事情。
只求正礼正道所在,说的极好。
牢记在心,共勉之

[ 本帖最后由 slash 于 2008-1-20 00:31 编辑 ]
36#
发表于 2008-1-20 00:38 | 只看该作者
与兄共勉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7-5 21:53 , Processed in 0.13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