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rogeriu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宝龙这个品牌翻译得有点俗气,糟蹋了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11-5 1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lex_chen 于 2008-11-5 15:48 发表
记得上学的时候看港版的篮球杂志,乔丹翻译成米高-佐敦,让我晕了好久


我正和你相反,我当时看到 乔丹的翻译,晕了好久~
我奇怪为什么Jordan的dan翻译成 丹,而Zidane 的dane翻译成 达内,那个e发音的吗?双音节的?
62#
发表于 2008-11-5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的帖子

不是,宾利是英国车,奔驰是德国车
63#
发表于 2008-11-5 1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mhgh 于 2008-11-5 16:55 发表


我正和你相反,我当时看到 乔丹的翻译,晕了好久~
我奇怪为什么Jordan的dan翻译成 丹,而Zidane 的dane翻译成 达内,那个e发音的吗?双音节的?


Jordan, 英语直接音译普通话,乔可能要商榷,dan确实应该是“丹”啊,至于Zidane,那个e,法语恐怕确实是要发音的,齐达内翻译的也不错。
64#
发表于 2008-11-5 1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rtichoke 于 2008-11-5 11:38 发表
日本笔翻译时还都挺有意思的,sailor 写乐,pilot 百乐

百利金也都是用的俗字
以前叫倍利看,还好把名字改了,不然让那乌鸦看好了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65#
发表于 2008-11-5 1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mhgh 于 2008-11-5 16:55 发表


我正和你相反,我当时看到 乔丹的翻译,晕了好久~
我奇怪为什么Jordan的dan翻译成 丹,而Zidane 的dane翻译成 达内,那个e发音的吗?双音节的?


同问,齐达内实在是翻译的太认不出来了。
66#
发表于 2008-11-5 18:34 | 只看该作者
万宝龙名字绝对不差
67#
发表于 2008-11-5 1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ethehome 于 2008-11-5 11:55 发表
国内是音译多 香港是意译多 什么声宝(夏普) 新力(SONY

也是音译
68#
发表于 2008-11-5 1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11-5 16:17 发表
翻译的时候可能也要考虑避免一些不太好的联想

白朗峰, 白癜风
69#
发表于 2008-11-5 19:49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C44C88 于 2008-11-5 14:37 发表


香港是100%的音译,不过是粤语罢了。这些全部都是标准的粤语发音。 [/quote
有意译的成分 而且不浅 大陆就是纯粹的音色了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11-5 17:03 发表


Jordan, 英语直接音译普通话,乔可能要商榷,dan确实应该是“丹”啊,至于Zidane,那个e,法语恐怕确实是要发音的,齐达内翻译的也不错。



贵论坛真的是太火爆了。才一天,这个帖子居然到了70多楼。
谢谢大家这么热情讨论。

zidane的e是不发音的,所以译成齐丹更像。
法文的单词末尾的e一般都不发音,除非带有一个像是拼音声调的符号,那表示要发音。
71#
发表于 2008-11-5 21:5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牌子现在的走向本身就不能免俗。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ujiangch 于 2008-11-5 15:57 发表
楼主觉得贾宝玉,林黛玉俗不俗呢?
又是宝又是玉的
聊斋俗不俗呢?
古代人那么多名啊,字啊,号的,书房又起那么多名字
文皱皱的
俗不俗呢?
名字而已,何必那么计较呢
越计较的人才越俗呢
呵呵
探讨探讨:v ...


我感觉这两个名字并不俗。宝玉是大俗大雅的一个名字,和文中的题眼,那块石头有直接的关系,不起这样一个名字是不行的,这红楼梦的原文有解释,更关键的是这个名字用来干什么:这不是一个译名,他们也不需要靠这个名字来说明他们家里很富,到处是宝。
黛玉就不用说了,一个黛字境界全出。
如果万宝龙这三个字里有一个字能出境界,我也不抱怨了。

古人名字多或少,不是俗不俗的关键。名字多不代表俗套,比如白居易、白香山、白乐天系列;李白、李太白系列等等,每一个都饶有趣味,有文化内涵。名字少也不代表不俗套,很多人被起了一个俗套的名字,长大后觉得不满意,只好重新改,这种事古往今来都有。比如孙中山,以前叫孙帝象,不太符合革命者的形象,族谱里叫孙德明,有点大众化,不是很醒目,最终改为庄敬自强意味的孙文。前人是很重视姓名,尤其当名为族里所取不易改动时,特别注意可以自由发挥的“字”,一定要表达志向,不落俗套。

至于计较名字是否俗套,当然是见仁见智啦。我个人认为还是有点意义的。毕竟细节决定成败么。何况名字还不是细节。
楼上不是有些老大们说 montblanc果然已经越来越走向俗套了吗,不知道是不是在名字带来的潜意识支配下,在大中华地区的经营策略给人这样的印象。

刚来,只看到最后几楼的回帖,就此匆匆回复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mhgh 于 2008-11-5 15:34 发表
Montblanc以前的翻译是叫 勃朗峰 的,我以前看《读者》里面介绍全球知名品牌的文章,读到过这个品牌,印象很深。
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翻译成 万宝龙  了。估计是香港人译的,因为 勃朗峰 用粤语读起来非常怪 ,特别 ...


我很支持就翻译成勃朗峰,信达雅都有了。
一看就让人想到阿尔卑斯山,不会和香烟或乡镇企业产生联想。

当然,粤语是一种很好听很有趣的语言。
我并不是不懂粤语,否则我怎么会知道万字读man的?
我也很清楚,粤语、客语、闽南语、包括部分赣语、潮州话等等,和中古汉语的音韵系统很接近,因此用这种方言念唐诗宋词才能做到真正押韵。这些方言保留的唐宋正音汉语成分远比普通话更多。
这些我都很清楚。

但现在问题有两个:
1是,品牌名称既然在大中华地区统一推出,那么面向的群体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群都是官话区(包括北京官话和任何其他非北京的官话,比如扬州或南通的江淮官话)。我总觉得一个译音让百分之八十的人读得不像原文,这似乎不是好的译音。就比如大陆地区很少有人把Beckham读成“碧咸”,虽然“碧咸”是个极佳的翻译,在粤语里。
另外,剩下那百分之20不见得都是粤、客语或闽、潮语地区。如山西的晋语、江浙的吴语、湖南的湘语,都不一定把“万”读man。 比如, 吴语分文白异读,其中的文读大部分已经把万字读成v-声母开头的了,和m-又不搭界了。

2,即便粤语追求音近,也可以考虑换一下别的字。何必一天到晚总是龙啊万啊,总像是黑社会那几个帮派之间“龙帮”系列或“万哥”??比如“碧咸”这两个字就看起来很新奇嘛,完全可以考虑换几个字。

匆匆回复。谢谢大家探讨。
74#
发表于 2008-11-5 23:31 | 只看该作者
广东话好多发音写出汉字,就跟中国其它地方土话写出来一样没人看得懂。区别就是在于经济是否发达和影响力了。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恐怕在北方的我到现在也没听说过“碧咸”,最多也就是相声小品里调侃一下罢了。

万宝龙 和 宝马 都是听都来很舒服的名字。觉得俗,恐怕是因为这品牌本身给人的印象了,就好比日本车,叫什么名字都有人不买。
75#
发表于 2008-11-5 23:36 | 只看该作者
也许可以叫忙特不懒得
76#
发表于 2008-11-5 23:4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觉得,要说万宝龙开始给人的印象俗气的起源,绝对是“大班”这个翻译。

Meisterstück/ masterpiece 值得本来是大师之作/杰作,很有艺术气息吧,结果被香港人翻译成了大班,大班什么意思,大家不太清楚的可以去百度一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329815.html?wtp=tt
哈哈,原来是洋行的经理。于是,从大师之作变成了商行的老板,嘿嘿,铜臭味就是这么出来的。

很不幸的是,万宝龙的产品的精髓,恰恰是这个大班。。。
77#
发表于 2008-11-5 23: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11-5 23:36 发表
也许可以叫忙特不懒得


        哎呀~笑死我了~
78#
发表于 2008-11-6 00:17 | 只看该作者
香港的胡乱翻印的印象,我觉得最开始是因为港人对 好莱坞电影 的 中文译名 的翻印。我记得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原名叫《Pretty Woman》,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那部《风月俏佳人》,当时的港译是《麻雀变凤凰》,晕倒~
我觉得港译多少带点香港的无厘头文化和港人的开放的创造性思维。

说到语言的发音,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个现象,令我感觉非常别扭。借此跟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现在一些一线城市的年轻白领一族,非常非常喜欢说话时候夹带几个英文在里面,我听起来感觉很怪里怪气。也许由于自己懂粤语和经常接促香港(广东)文化,总感觉 普通话+英文 和 粤语+英文 就不是一个味,而且差蛮多的,但怪在哪里一下子分析不出来。我自己的总结是:第一 普通话的发音主要是靠舌头和嘴唇的变化,而粤语的发音是靠 喉咙和腹腔,所以普通话+英文的连贯性没有粤语好;第二 香港是殖民文化,英文可以说是他们的母语,普通话为什么要学人家说话,夹英文在里面,我想来想去想不懂,不知道是不是时尚~
79#
发表于 2008-11-6 01: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万宝龙的时候就联想到劳力士
入坛几个月以后听习惯了
龙不算是个纯粹的书写工具品牌
更喜欢鸟

刚看了这个老贴,还是学习了~
http://www.penbbs.com/viewthread.php?tid=13819&extra=&page=1

[ 本帖最后由 magicgogo 于 2008-11-6 02:00 编辑 ]
80#
发表于 2008-11-6 01: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11-5 16:30 发表
其实比起万宝龙这个名字,我觉得把Meisterstück翻译成“大班”更难接受。。。


深有同感!

我倒是觉得“万宝路”这个译名虽然算不得上乘,但也不算糟糕。但是“大班”这个译名真的是太俗了!可以想见,1960年代的香港,经济刚刚发达起来,有那么多暴发户,出现这样的译名肯定与当时的商业文化氛围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既然已经约定俗成,就不好改了。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6-28 12:17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