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rogeriu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宝龙这个品牌翻译得有点俗气,糟蹋了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8-11-6 13: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11-6 12:44 发表
楼上的兄台太片面了, 从粤语的角度来说, “平治想不到药膏,“朗拿度感觉也不会土;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香港就说香港人没文化, 其实从平均水准来说,两岸三地, 就数大陆最没文化.


benben君说得有道理。论保留中国文化传统,最好的是台湾,其次是港澳。大陆的城市基本上被洋化了,农村还略好一点。
102#
发表于 2008-11-6 13:50 | 只看该作者
完全不符? 新加坡只有一个国语,那就是马来语,是明文写进宪法的,而且其国歌的歌词也是马来语。马来人虽在人口总比例中没有华人多,但以马来语为国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我刚才说了,英语只是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你把官方语言和国语搞混淆了。国语只有一个,官方语言有四个。

而且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四个,而非你说的三个,因为印度泰米尔人也是新加坡的一大祖裔,新加坡的公共假日里也有一些是印度的节日。所以新加坡还有个官方语言是泰米尔语,你在新加坡很多公共场合可见到四种语言写的标贴---英语,马来语,中文,泰米尔语。

国语,官方语言,母语,这些都是各有其概念的,特别是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分得很清。比如你在新加坡政府部门里遇到一个华人,很清楚的,其国语是马来语(他不见得会说,但还是国语,这是宪法规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其母语是华语。
学校里面课程有mother tongue(母语),但不可能有台湾意义上的那种用“国语”来命名课程。
103#
发表于 2008-11-6 13: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ong2dai 于 2008-11-6 12:41 发表
香港人的确很自我。翻译都是按照白话翻的。在他们的 眼里,根本没有普通话。

奔驰这么好的名字,到他那叫“平治”,我日,直接想到药膏。

罗纳尔多这么琅琅上口的名字,到他那叫“朗拿度”,音是没错,但感觉实 ...


“朗拿度”还好,不算土啦。给你举一个真正“土”的例子:

被枪杀的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夫人Jacqueline Kennedy,被台湾人翻译成“贾桂琳-甘廼迪”,其中的“贾桂琳”中国味十足,但怎么看都象个村妇的名字。大陆译为“杰奎琳”要好一点。
104#
发表于 2008-11-6 14: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8-11-6 13:50 发表
完全不符? 新加坡只有一个国语,那就是马来语,是明文写进宪法的,而且其国歌的歌词也是马来语。马来人虽在人口总比例中没有华人多,但以马来语为国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我刚才说了,英语只是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


谢谢你的详细介绍。看来我还是不够了解。也许新加坡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但一般泛泛来说,“国语”与“官方语言”是一个概念。“母语”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如果说“国语是马来语”,那没有异议。但说“母语是马来语”就有问题。这一点你说得很清楚,我明白。

母语,是指一个人有生以来自然学得(一般是从自己父母或者婴儿学语阶段的抚养人那里学得)的第一语言,具有一定的“文化先天遗传性”,是占据一个人大脑语言中枢的“本能语言”。一个人,不论他(她)从嘴里说出来的是什么语言,其大脑内部思维所用的“本能语言”就是其母语。当然,有的人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比如父母分属不同民族(比如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英国人,同时对婴儿传授中、英两种语言),或者父母属同一民族但移民到了另一语言区(比如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侨、华裔,或者象我,父母是广东人,但本人生长在山东),会同时拥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母语,被称为“双(多)母语者”。

“国语”或者“官方语言”一般是同一个概念,是指由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在本国具有特殊地位的法定语言。这种“特殊性”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政府的官方工作语言;二是作为全体国民进行交流的公共普通语言。

新加坡在法定一般的4种官方语言的同时,特别将马来语法定为“国语”,可能是基于当地原住民为马来人这一历史事实,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 本帖最后由 mr_chenlei 于 2008-11-6 14:28 编辑 ]
105#
发表于 2008-11-6 14:36 | 只看该作者
是个好帖子,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语言又是文化的一个体现

so,经济强势才能文化强势

日本借汉字创造了日文,先在反向输出的词汇也很多了吧

干部、人气、主义、阶级
106#
发表于 2008-11-6 14: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绝学无忧 于 2008-11-5 15:24 发表
宝马比奔驰更加信达雅,按照一贯自以为有品位有格调的中国士大夫情调来说,起名字一定要有出处,有典故,“宝马”出自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




同样是车,悍马就感觉很好,宝马感觉很土,

难道是“宝”的缘故?
107#
发表于 2008-11-6 14:58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译名, 有些电影的译名还是港台好些, 同样, 港台翻得烂也有

大陆直译:死亡诗社,  港台: 春风化雨
大陆直译:大敌当前 港台: 兵临城下
大陆直译:肖申克的救赎  港台: 月黑风高/ 刺激1995!!
108#
发表于 2008-11-6 15:01 | 只看该作者
捍马可能要卖给印度塔塔啦

http://www.52che.com/topic/5685957.html
109#
发表于 2008-11-6 15: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11-6 14:58 发表
说到译名, 有些电影的译名还是港台好些, 同样, 港台翻得烂也有

大陆直译:死亡诗社,  港台: 春风化雨
大陆直译:大敌当前 港台: 兵临城下
大陆直译:肖申克的救赎  港台: 月黑风高/ 刺激1995!!

让人看了一头雾水,可能从电影院出来还在疑惑呢
再说要刺激还是“午夜凶灵”,光听名字就刺激
110#
发表于 2008-11-6 15: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11-6 15:01 发表
捍马可能要卖给印度塔塔啦


我觉得捍马这类车不应该存在,太不环保了~
111#
发表于 2008-11-6 17:20 | 只看该作者
朗拿度还好,第一次在刘叔的赌神里听到,很搞笑。罗纳尔多也不怎么样,小罗,小小罗。。。后面不知有多少罗。
港译人名最别扭的是列根,普通话没法读。

日语里面很多和白话很近,比如白话的XX生,日语的XX桑。可能日语还在大汉语的范围礼貌。
112#
发表于 2008-11-6 17: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3: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r_chenlei 于 2008-11-6 12:28 发表


粤语的9个声调、富有弹性的入声,配合7个音符,组成非常优美的曲调。 ...


傳統的說法是9個聲調。
按照近年的語言學研究,應該是11個聲調。

1 上陰平
2 下陰平
3 陽平
4 陰上
5 陽上
6 陰去
7 陽去
8 上陰入
9 下陰入
10 陽入
11 變入

呵呵,除了廣西博白一帶,標準廣州話是漢語“單字”發音聲調最多的。

但廣州話幾乎沒有“連讀變調”。如果把“連讀變調”的情況算上,那么吳語(如蘇州話或溫州話)或閩南語的變調情況就復雜得多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oao 于 2008-11-6 17:20 发表
日语里面很多和白话很近,比如白话的XX生,日语的XX桑 ...


日語和廣州話很多字接近的原因在於:二者都是中古漢語標準音的繼承!并不是由于日語直接學習粵語,或粵語直接學習日語造成的。

說得再明白一點:
粵語的輔音韻尾,日語都有保留。這實際上因為兩者都直接來源於中古標準洛陽話的輔音韻尾。

比如:
一 粵語念yat 日語(音讀)念ichi 這個-chi就是-t韻尾的演化
又如 鐵 粵語念tit 日語念tetsu 這個-tsu韻尾也是-t的演化
又如 識 粵語念sek 日語(音讀)念shiki 這個-ki韻尾也是-k的演化


至于表尊稱的生和日語的-san,這兩者反而沒有關系,屬於語言學上的偶同現象。因為日語的-san是從sama變來的,而sama是一個“樣”字。
115#
发表于 2008-11-7 07: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ogerius 于 2008-11-6 23:27 发表


日語和廣州話很多字接近的原因在於:二者都是中古漢語標準音的繼承!并不是由于日語直接學習粵語,或粵語直接學習日語造成的。

說得再明白一點:
粵語的輔音韻尾,日語都有保留。這實際上因為兩者都直接來源 ...


LZ是自己写的,还是搜的?

我没有”日語直接學習粵語,或粵語直接學習日語“的意思。

转回正题,

1,万宝龙按照白话发音和当时的历史环境,非常合理。
2,大陆NB的定位是富人的奢侈品,万宝龙很贴切。
3,从钢笔角度,也许勃朗峰更合适。
116#
发表于 2008-11-7 0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oao 于 2008-11-7 07:09 发表


我没有”日語直接學習粵語,或粵語直接學習日語“的意思。

1,万宝龙按照白话发音和当时的历史环境,非常合理。
2,大陆NB的定位是富人的奢侈品,万宝龙很贴切。
3,从钢笔角度,也许勃朗峰更合适。


对于第1、2条,我的看法与你的基本相同。“万宝龙”这个名字,从文采上看不好也不坏,但商业角度看比较合适。

但是如果直译为“勃朗峰”,肯定不够高明。
117#
发表于 2008-11-7 0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r_chenlei 于 2008-11-7 08:39 发表


对于第1、2条,我的看法与你的基本相同。“万宝龙”这个名字,从文采上看不好也不坏,但商业角度看比较合适。

但是如果直译为“勃朗峰”,肯定不够高明。


并不是每个翻译都是精妙无比的,直白也许更朴素,还原钢笔的本色。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0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oao 于 2008-11-7 07:09 发表


LZ是自己写的,还是搜的?

我没有”日語直接學習粵語,或粵語直接學習日語“的意思。

转回正题,

1,万宝龙按照白话发音和当时的历史环境,非常合理。
2,大陆NB的定位是富人的奢侈品,万宝龙很贴 ...


当然是我自己写的了。我引用别人的观点一律会加注或说明的,不管写什么都是如此。

我其实内心比较倾向于“勃朗峰”这个名字。
不过这其实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大家各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

[ 本帖最后由 rogerius 于 2008-11-7 09:48 编辑 ]
119#
发表于 2008-11-7 1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oao 于 2008-11-7 08:43 发表


并不是每个翻译都是精妙无比的,直白也许更朴素,还原钢笔的本色。


提到“还原钢笔的本色”,其实MB的149等传统产品还是相当朴素的,设计风格相当内敛含蓄,有绅士风格。只是1990年代以来明显走了“珠宝化”、“高端奢侈品”的线路。
120#
发表于 2008-11-7 17:45 | 只看该作者
那是, 命根子在集团大老板那里捏着, MONTBLANC只是老板手上众多牌子其中之一而已, 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组织上叫做啥就做啥, 包/香水/手表/珠宝......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12 17:48 , Processed in 0.168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