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rogeriu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宝龙这个品牌翻译得有点俗气,糟蹋了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11-6 14:58 发表
说到译名, 有些电影的译名还是港台好些, 同样, 港台翻得烂也有

大陆直译:死亡诗社,  港台: 春风化雨
大陆直译:大敌当前 港台: 兵临城下
大陆直译:肖申克的救赎  港台: 月黑风高/ 刺激1995!!


给我的印象是这样的:大陆的电影官方译名在传统上比较尊重原文,多用直译,比较少另外取一个名字。除非是遇到原文很难为当时的观众所理解或太长的。(比如《你啊,涉过愤怒的河!》 这样翻译效果不好,后来改为《追捕》)

这样显得比较正式,也显得洋气更足,比较符合大陆人民的审美需求。相对而言,大陆人并不待见字眼很本土的译名。


这种翻译,部分来讲也是大陆的优势。
如果大陆也学着港台,喜欢重新取名字,那就不见得效果比人家好了。因为人家毕竟几十年都如此,我们临时模仿,不见得讨巧。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mhgh 于 2008-11-6 08:27 发表


陈兄也来啦
笔名的翻译,Sheaffer的翻译我反而觉得有点太高调了,哈哈。鸟的 百利金 翻译的也不咋地,我记得原来的译名好像是 百利勤 ,kan 翻译成 勤,还可以接受,翻译成 金,我是怎么也想不通。


最古老的译法可能是上海的“倍力看”
123#
发表于 2008-12-1 11:24 | 只看该作者
俺倒是觉得吧,百利金这个翻译还是蛮好滴,第一次看到时便想到“百炼钢化绕指柔”的典故,煞是可爱。
124#
发表于 2008-12-1 1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ogerius 于 2008-12-1 10:15 发表


给我的印象是这样的:大陆的电影官方译名在传统上比较尊重原文,多用直译,比较少另外取一个名字。除非是遇到原文很难为当时的观众所理解或太长的。(比如《你啊,涉过愤怒的河!》 这样翻译效果不好,后来改为《 ...


大陆在译名方面有时候太直,《不可能的任务》显然没有《碟中谍》翻得好。
《钢琴课》也不如《钢琴别恋》,
《蝴蝶梦》如果直译为 瑞贝卡就差太多了,
港台有时候又喜欢恶搞,有时候特别喜欢用什么总动员、魔鬼、战将、悍将。。。
125#
发表于 2008-12-1 12:5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有道理,翻译的有些俗了~
126#
发表于 2008-12-1 17:27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那时改成了兰德克洛泽
原帖由 benben 于 2008-11-5 15:48 发表


这个是丰田的脑残们决定的, 为的是全球说到凌至的时候发音都差不多

我很想知道丰田陆地巡洋舰他们怎么音译, 是不是烂得哭罗嗦?
127#
发表于 2008-12-1 17:29 | 只看该作者
JAGUAR(捷豹)
在港台译作积架

奔驰在那边还有平治的说法,好像

真是让人崩溃

[ 本帖最后由 boesen 于 2008-12-1 17:31 编辑 ]
128#
发表于 2008-12-1 17:3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这样,晕啊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11-5 23:40 发表
还是觉得,要说万宝龙开始给人的印象俗气的起源,绝对是“大班”这个翻译。

Meisterstück/ masterpiece 值得本来是大师之作/杰作,很有艺术气息吧,结果被香港人翻译成了大班,大班什么意思,大家不太清楚的可以 ...
129#
发表于 2008-12-1 17:34 | 只看该作者
又想起SAAB(萨博),被翻成绅宝,本来一个具有浓厚工业科技背景的牌子,弄得跟地主豪绅似的
130#
发表于 2008-12-1 17:37 | 只看该作者
猛特霸狼 怎样
131#
发表于 2008-12-1 18:3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可以直接译成梦博朗.听上去也不错呀.
132#
发表于 2008-12-1 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7# 的帖子

字母T不发音的.
133#
发表于 2008-12-1 18:41 | 只看该作者
有没听说过  阿诺舒华辛力加、米高积臣?

[ 本帖最后由 七剑 于 2008-12-1 18:42 编辑 ]
134#
发表于 2008-12-1 18:45 | 只看该作者
跟"王者书法笔"相较则何如?
135#
发表于 2008-12-1 18:4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碧咸....

虽然广东话里好像念beihan, 可我总觉得像避嫌
136#
发表于 2008-12-1 18:5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大陆翻译外国人名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用中国人的姓起头,而港台一般是套一个中国的姓,从事实上来看确实如此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8: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ocacola_co2 于 2008-12-1 18:49 发表
还有碧咸....

虽然广东话里好像念beihan, 可我总觉得像避嫌


碧是个入声字,在广州话里有塞音韵尾。

如果用宽式注音,是 bik han
如果用威式注音,是 pik han
如果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粤语拼音方案,好像是 beg han
三种拼法不同,发音完全一样

另,咸字在古音里读 ham
粤语没有很好地保留这一个字的读音,近代改读为han

否则就和Beckham更像了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七剑 于 2008-12-1 18:52 发表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大陆翻译外国人名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用中国人的姓起头,而港台一般是套一个中国的姓,从事实上来看确实如此


港台不但要套用中国的姓,而且喜欢把多音节的塞进三个音节中,更像中文一些
当然这并不是起子港台的风气,鲁迅时代的上海就有人很喜欢这样做了

比如 斯大林=史达林
肯尼迪=甘迺迪
西哈努克=史亚努

鲁迅时代的译名:
陀思妥耶夫斯基=陶斯道
列宁=李林
139#
发表于 2008-12-1 18:58 | 只看该作者
咱们武汉的老乡在语音学上也颇有造诣呢
140#
发表于 2008-12-1 2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xchina 于 2008-11-5 23:40 发表
还是觉得,要说万宝龙开始给人的印象俗气的起源,绝对是“大班”这个翻译。

Meisterstück/ masterpiece 值得本来是大师之作/杰作,很有艺术气息吧,结果被香港人翻译成了大班,大班什么意思,大家不太清楚的可以 ...


“大班”在香港有特殊意义,一百年前大班全香港只得一人,那就是怡和洋行(前东印度公司)的老总。在殖民地时代,“大班”在香港呼风唤雨,权力有时甚至凌驾香港总督,后来“大班”一词才沦落为洋行经理。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12 17:35 , Processed in 0.131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