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笔!有点象挂面-----------------挺有创意



误入,毒啊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31 10:04 发表
感谢楼上各位。
过去就曾关注千年奥地利,偶然有缘就收下了,确实不负我望。
这个时期的800限量现在想收的还有一根,等待机会了。。。
同样是大事纪念类的,只有这根奥地利是出类拔萃的。设计上的新锐秀逸和简洁直 ...







原帖由 Bobocat 于 2009-2-1 19:00 发表
slash兄的分享確實高明. 這隻在M800款的限量中, 確實是有獨具一格的風采..
您說的很對, 其實CP6受人注目並非是筆桿工藝本身, 所以其實際價格不如Toledo. 真要說CP6無敵的地方, 我個人認為也只有那個銀雕天冠是真的 ...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2-1 21:23 发表
bobocat兄对奥地利,特别是cp6的点评可谓一语中的,非常钦佩。![]()
那个笔套我非常喜欢,那些个专业皮具公司做的东西真是好,比较之下montblanc的根本就成为垃圾。![]()


恭喜恭喜.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2-7 22:21 发表
现在才看到这个帖子恭喜恭喜.
奥地利的国旗是红白色,因此这支笔还是有着强烈的符号指代性,而且抽象色彩也很浓.
我基本是个乐盲,对我来说,哈布斯堡家族的魅力远胜过奥地利这个国家.
不过还是恭喜了![]()
不过也值得.
欧洲诸皇室,王室,亲王(其实这个等级明显是比附中国爵位来的,我觉得翻译为王子更妥.因为Prince在等级序列上是低于King的.但中国以明清为准,于礼制上,亲王高于郡王,而外藩王,蒙古王公以外的诸独立外藩,国君都是郡王等级,是低于同姓亲王还有实为一体的蒙古王公的,只有朝鲜国王稍微特殊一点,是郡王级用亲王礼,这个要溯源到大明靖难的一段往事,让朝鲜王捡了个现成便宜,不然还是郡王礼,不可能同于中土亲王的.即使这样,成祖也还是没有逾制让他们进亲王,只是额外通融可以用亲王礼,等级还是郡王),公侯之间都有亲,哪怕是另一个体系的罗曼诺夫帝室(他们是东罗马系的皇帝),也和欧洲王室血肉相连,他们也有血友病这王室病的,说起来还不是一表三千里,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都是很近的表亲.不过亲戚归亲戚,谈起事来都是很现实的,呵呵,搞政治的都很现实.说起来是很近的亲,谈起事来仿佛路人.原帖由 Bobocat 于 2009-2-8 00:32 发表
呵呵, 王孫兄說的確實是在理. 在下是很同意的.
其實我的本意其實是英國之於歐陸本就是偏遠的蠻夷之邦. 在教皇執掌正統之時. 其王品級不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簡單的說, 英國本來就是個不入流的地方. 七國時期混戰 ...
Bobocat兄分析所得,小弟赞同!
那段时候法国也真够乱的,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又是帝政时期,又是王政复辟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2-8 01:09 发表
![]()
![]()
Bobocat兄分析所得,小弟赞同!
粗看起来,英国教会在国王压力下和罗马公教决裂好似是个小小的个人离婚问题,但实质还是政治矛盾,君权和教权之争.决裂后,英国就是自主教会了,和 ...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2-7 22:21 发表
现在才看到这个帖子恭喜恭喜.
奥地利的国旗是红白色,因此这支笔还是有着强烈的符号指代性,而且抽象色彩也很浓.
我基本是个乐盲,对我来说,哈布斯堡家族的魅力远胜过奥地利这个国家.
不过还是恭喜了![]()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2-9 16:53 发表
細細看了上面諸位的貼子,獲益良多!
當時的英國,論國力,不如西班牙與法國。因此,亨八在對外政策上常常依違兩端。僅就其實力而言,英國在當時就是次等地位。
誠如舊王孫兄所言,亨八時代與教廷的矛盾,是頗為重 ...
细考分裂之际英国国教和罗马公教,并无教义上的矛盾,没有如新教与正教和公教上那样有教义上根本冲突的必分之因,于自身制度礼仪方面,也是全然都是罗马公教一套,分裂之后,也还是萧规曹随(至于后来在教义及一些礼制上细枝末节上的改变,那是后来的事情,于当时无关,当时于宗教上,英国教会实在是和罗马一体无二的).可见英国之分,不是宗教原因,而是政治原因.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2-9 16:53 发表
就此而言,人們總是在詮釋歷史時進退維穀谷。要麼是碎片,要麼是趨勢。大敍事與小敍事之間相互交織,或許才是歷史,至少是文本上的歷史。沒有碎片,歷史太枯燥;沒有走向,人類的理性的詮釋饑渇又得不得滿足。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2-9 18:22 发表
又及,武则天个人觉得比诸沙俄之叶卡捷琳娜大帝,远逊.
'
同为女人且好男色,叶氏从未因感情而影响理智,其气魄,手腕,都是大政治家风范.其实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德国人,但凡事都从俄国立场出发,丝毫看不出娘家味道,开疆拓 ...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2-9 17:56 发表
后人看事比之前人有着极大优势,事件上已经梳理汰选过,看起来一目了然,结果上更是清晰.而在历史上,设身处地,当事人则是身处千头万绪的迷雾之中,未来不可预期,自己的选择未知正确与否,手头上的各种资料情报更是散乱茫然,要排出轻重缓急,理出一个头绪来,实在需要远见卓识.

原帖由 vinue 于 2009-2-9 19:08 发表
天朝治国,不曾远离中庸平衡之道,三皇五帝是远了些,无法得知其治国方略,有名的贞观文景、康乾盛世也是在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圈子里做文章,其盛名之下,除了副产忠臣奸相,其国民生产力水平并未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且工商管理之弱,几千年来在经济意识和经济理论上的成果建树之疲乏。。。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2-9 20:10 发表
论史,陈寅恪先生说,当静思冥想若与古人处于同一之境地。古人强调知时论世,大体也与此相通。 若以今观之,古代中国自多有不是之处。但若置于当时的横向比较中,中国较其它文明并不逊色。 1500年之后的变化,则 ...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2-9 19:57 发表
萨克森选侯Friedrich August一生风流,据说有子近300人。 学者称:“要是他的政治冒险的准确性有其精子命中率的一半,Friedrich August将会是一个伟大的国王。” 古往今来,政治多如是![]()
认同!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2-9 20:54 发表
完全没有或有而幼或有而无能也不行,关键在质量![]()
拿破仑曾对成吉思汗艳羡不已:"他的四个虎子都能为其打拼,朕可无此鸿福."英雄悻悻,韵致尤过佳人.
同样的还有亚历山大.
其实政治上经过深切考量的抉择 ...
原帖由 vinue 于 2009-2-9 21:14 发表
感觉历史的随意性比有意为之的更甚!诸多巧合为之与其说是天作之合不如说是有意恶搞...
给你一个好江山,就不给你一班好朝臣,给你500年好气运,却给你仅仅十几年的阳寿...作为人皇,有正常的性取向就算人格健全 ...


|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s://www.pen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