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多世纪前,当利用骨头、蹄脚、龟甲等生产“天然塑料物质”制品被摒弃之时、象牙的需要量却不断增加。当时为了获取象牙,每年要杀死2万头以上的的大象。出乎意外的是苏格兰传教士和研究者李温士敦(David Livingstone,1813-1871)博士却认为大象的供给是消耗不完的。幸好英国的史毕尔(Daniel Spill)和帕克斯(Alexander Parkes)及美国的J.W.海厄特(J.W.Hyatt)与I.S.海厄特(I.S.Hyatt)兄弟俩并未为上述见解所禁锢。他们试图通过研究发明代用的物质以解决这一“象牙问题”,因而导致了赛璐珞的出现。</P>
> 毛发、蹄脚、角质物、羽毛等纤维蛋白都是含有高硫量的聚合物。它们对于溶剂和化学品是不溶性的,相对说来不起化学作用。这些天然塑料物质浸入热水中而后冷却至室温可以成型。在钮扣生产中,牛蹄脚是常常易于获得的一种固体材料。18世纪时老的制造工艺为热压模技术所代替,它通过磨碎蹄脚用热压模制造钮扣,因为存在于跷脚中的天然胶适合作为模压扣的胶结剂。</P>
> 1760年美国的罗伊斯(E. Noyes)用蹄脚制造装饰梳,当时美国的莱明斯特(Leominster)成为著名的“梳城”。在莱明斯特集中了一批制梳工厂,导致许多塑料制造器械的发展,经过不断改进迄今仍在使用。由于制梳工厂云集,英明斯特变成美国最早的塑料“首府”。</P>
> 至于“梳城”,实际上我国江苏的常州市及该市所属武进县陈渡桥。其传统产品梳蓖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时期即已闻名,此外历史上西汉的杨雄《长杨赋》中曾有“头蓬不暇梳”,而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中也有“发短不胜蓖”的佳句。我国最早的梳蓖可能也是取材于竹木、蹄脚之类的天然塑料物质。常州的梳篦清朝时代在美国费城、德国莱比锡以及巴拿马等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素有“名蓖宫梳”美称解放后,随着新兴合成材料工业的涌现。梳篦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欧洲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所以世界上真正的“梳蓖城”应在中国。</P>
> 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与硝酸生成酯,称之纤维素硝酸酯,它是用硝酸硝化纤维素(多数情况下是棉花) 制备的。
> 根据上列反应分子中氮所占比例是14.14%,工业生产的硝化纤维素含氮量总是比这一理论值低。这即是说,纤维素分子中不是所有的羟基都与硝酸酯比、而只有部分羟基与硝酸产生酯化反应。硝酸酯化程度较高的,含氮量12.6-13.4%的硝化纤维素称为火棉(Guncotton),它易燃烧和爆炸,是无烟火药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生产硝基漆;含氮量10-11%硝化度较低的硝化纤维素称为火棉胶纤维素,其乙醇、乙醚溶液就是一般封瓶口用的火棉胶。</P>
> 1869年海厄特(J.W.Hyatt,1837-1920)在寻求制台球的象牙代用品时,把硝化纤维、樟脑和乙醇的混合物在高压下共热,然后在常压下硬化,研制出第一个合成塑料--"赛璐珞"。"赛璐珞"是一种坚韧材料,具有很大的抗张强度,耐水, 耐油、耐酸,能够低成本地生产各种颜色的产品,为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开拓了道路。</P>
> 应该指出对发明象牙物质代用品这一历史做出贡献的人还有布刺康拉特(F.H.Braconnot,1781-1855)以及皮乐茨(T.J.Pelouze,1807-1867)。1833年布刺康拉特率先硝化淀粉制成赛劳丁(Xylodine)硝化淀粉,皮乐茨继而硝化纤维素制成焦木素(Pyroxylin)。1846年瑞士的薜拜因(C.F.Schonbein)用硫酸和硝酸的混和酸作为硝化剂处理纤维素生产纤维素衍生物,薛拜因称之为火棉,这种火棉可用作炸药。</P>
><B>四、由牙科产品创出一条成功之路</B></P>
> 海厄特兄弟于1870年建立奥尔巴尼(Albany)牙托公司生产"赛璐珞"假牙托,成功以后在1871年注册商标,命名为"赛璐珞",并在美国奥尔巴尼建立了"赛璐珞"制造公司,1872年他们把公司设备迁移到新泽西州的纽瓦克(Newark)。</P>
>哦 明白了</P>
>就是要多贴这样的好文章!</P>
|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s://www.pen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