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1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墨水笔——现代绅士不可离身的利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27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R></FONT>
<>
<>原始武士左手执盾,右手持矛,小心翼翼地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控索前行。数万年后,他们的子孙们奔走于钢盘水泥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石犀森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之间,奋斗于商场之上,身材变得高大了,随身携带的致胜利器却变得小巧精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BM</FONT>手提电脑、诺基亚手机以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枝又粗又重的名牌钢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实在说不清楚为什么,不过用眼睛一瞥人人都不难看出手舞万宝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ontblanc</FONT>)钢笔,龙飞凤舞地签下单子的肯定是老板之类的大人物,而拿着塑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IC</FONT>认真仔细地签名的人一准是个正在签用工合同的打工仔。尽管电脑、打印机的盛行大大地削弱了笔的用处,但挥动粗大的钢笔洋洋洒洒地签下大名的仍然被看成是上至名流大亨,下至平民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盛典。无数传媒镜头聚集之下,各国政要挥笔签下的协议可能影响全人类的命运。就连涉足股市的升斗小民信手填单买入卖出时,也多少带有一丝金属家的风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于那些特别热爱笔,四处搜罗新老名笔加以珍藏的超级笔迷而言,小小的一枝笔不仅有着复杂的设计,做工可供鉴赏,动人的历史传奇可供品味,急需用钱时还能在拍卖场、古董店里出售变现。一位老资格的玩家更进一步指出,藏笔与藏珠宝、钟表相比,花费不算太大,往往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但笔的保值、升值潜力却十分地稳妥,虽然不见得能够爆涨,但不赔几乎是肯定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
<>一、入门之前学四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笔类收藏可谓是源远流长了。中国的文房四宝一千余年来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清玩,而西方人的羽毛笔、金属笔以及早期形形色色的蓄水笔,却不乏热心的收藏家。然而,对于大多数藏家来说,藏笔便是特指收藏墨水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钢笔。因为墨水笔不仅拥有足够多的新老品牌及款式供人寻觅选择,而且数量适宜,爱好者、使用者众多,在全球都拥有庞大的市场,藏起来容易,转手出让也极为方便,尤其是专供收藏的珍稀笔类较少恶意伪造的假货,也没有过多的游资专门爆炒,因为使得鉴赏家与投资者购买起来较是安全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想要藏笔?不必犹豫。入门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常握以下四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笔帽:笔帽位于整枝笔的顶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个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虽不大,却极为醒目。一般来说,各家公司都十分爱在笔帽上做出些花样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形状特殊的笔顶,带有品牌标志性的笔夹,做工精致的笔环等等。如果是一枝古董笔,笔帽就尤其需要格外留心。首先是笔帽是否有受损或开裂之处,是否还能不紧不松地套在笔杆之上。其次,笔帽应该是原装的,而且其保存状况与纹理必须与笔杆相配,如果它已经被更换过或损坏严重整枝笔的价值当然就大打折扣了。再次,长期的过度使用以及受墨水。汗渍的污染腐蚀,有些笔帽会发生扭曲变形的情况,更需要藏家在花钱购买时仔细观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笔杆:笔杆是一枝笔的主体,它必须是外观漂亮,用握起来舒适丰润,还得有一种轻重适宜的特别质感。至于古董笔,虽然年代久远,但优良的材质与考究的做工应该使之保存良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笔囊:即墨水笔的打水与出水系统。从早期用吸筒滴入墨水,到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顶端指压式吸水,到如今通用的侧压式吸水与螺旋泵吸水,墨水笔的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水系统变化颇多,成了古董笔爱好者收藏、研究的特殊专题。对于初入门者而言,不管哪一种吸水方法,都应该是吸得时墨水,然后顺畅地流得出来。如果吸水困难或者吸满了墨水无法顺利地书写,那么其价值就会十分有限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笔夹:如果说笔帽是露在外面给人看的招牌,那么笔尖就是各大公司比拼实力,以一流的做工吸引消费者的真功夫。从外观上来看,笔尖有装饰朴实无华甚至没有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何刻纹的朴素派,与装饰华丽奇特、布满雕花的货贵派,但其实各家均在出水流畅、书法圆润上下大功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二、笔杆:制作材料多变,金属仍是主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不少藏家迷上某款笔,完全是受其笔杆连同依附其上的笔帽的吸引。其实,在看似眼花撩乱的外表之下,笔杆的形状还是很单一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以圆形为主,佐以六角或多角,而象意大利的奥玛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mas</FONT>)那样以三角形为笔杆的当然就属于绝对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另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了。可以说,正是因为笔杆形状变化受到极大的限制,各家制笔公司才不得不在笔杆的材料与做工上大做文章,使得原本以单色、朴素为号如的男士用品破天荒地变得色彩斑澜,美不胜收。花纹竟变迷人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提起制作笔杆的材料,从较常见的金属以及硬橡胶、赛璐璐乃至塑料、合成纤维等到不常见的木材、石料、细瓷、玳瑁、玛瑙等无奇不有。不同的材料均以自已大胆的用色、独特的花纹、与众不同的质地、吸引着口味各不相同的笔类收藏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大红、大黄一般被人们视为是较为俗气的颜色,而著名的派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rker</FONT>)、杜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uofold</FONT>)系列高档笔中,偏偏有一红一黄两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红的命名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大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ig Red</FONT>)、黄的命名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满大人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andarin Yellow</FONT>),前者曾经伴随着美军名将艾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豪威尔,签署过一系列历史性的文件,而后者则产量稀少,如今不仅产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董千金难寻,就连后十年来的限量发售款也不易觅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口味更为独特的买家大可以去关注一下法国小厂赫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奥伯利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erre Obiligi</FONT>)和日本小厂博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akase</FONT>)。前者擅长用玛瑙、石料造出纹理细腻独特的笔而后者的硬橡胶、赛璐璐笔杆的变化,也有迷花人眼的效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冷硬金属比雕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金属,无论从朴素的不锈钢、华贵的金银还是时尚的钛,都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雕工细腻的金属刻花,却能将冰冷化为灼热,把坚硬揉搓成柔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许多人心目中,万宝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ontBlanc</FONT>)的经典形象便是黑杆白顶,然而它的那枝不锈钢杆、金笔夹及金笔圈的款式也拥有颇多的爱好者。该公司曾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4</FONT>年推出铂金款,与钻石款,其中后者标价竟高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6</FONT>万港元,很快便被藏家一抢而空,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古董笔的爱好者更是对万宝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包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蜘蛛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等款式津津乐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有一家非常精通制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装饰艺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rt Deco</FONT>)风格钢笔的小厂米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富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ike Fultz)</FONT>,听其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蝶恋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utterfly and flowers)</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荒野之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oorish night</FONT>)就充满着情趣,及至看到产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3</FONT>年的蛇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nake</FONT>),或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或白(银)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蜘蛛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刻画得精细入微,两点小红宝石衬托出的蛇眼尤为传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支黄金、白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枝的限量使得不少老资格的藏家一见之下立即慷慨解囊,回过头来方才得知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竟然设在芝加哥,不由地叹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原来美国也有好笔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最雅不过中国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不喜欢硬脆易碎的赛璐璐、硬橡胶,却偏爱五颜六色的迷幻光泽,那么漆杆笔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漆可以做出或深或浅的几乎各种颜色,而且坚固耐用程度不下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K</FONT>镀金,同时漆的覆盖之下,往往是一枝沉重粗大的青铜笔杆,绝对经受得起摔打冲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印象中,卡地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artier</FONT>)是最擅长将红、蓝、绿各色漆运用于笔杆之上的,其黑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nthere</FONT>)、美洲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ugar</FONT>)诸系列以金与彩漆相配,情趣格外地迷人。而在卡地亚的身后,却是另一家以偏爱漆杆著称的瑞士名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aran D’Ache</FONT>)。因为卡达不仅自已以日内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eneva</FONT>)麦迪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adison</FONT>)等系列的漆杆笔著杆,而且还为诸如卡地亚等顶级名牌制作最高档的笔,在运用漆处理小块金属表面上卡达的技术水平已臻完美,几无对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于中国藏家来说,漆杆的吸引力就更大了一些,这不仅是因国漆透露出更多的东方式内涵,而且缘于中国是产漆大国、漆的使用是中国人发明并传播全球的,虽然日本、东南亚均产漆,但卡达的技术人员发现产于中国纬度较高处的漆质量最佳,在制笔界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将漆统称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中国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汉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可见其影响之大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三、笔尖:刻划细致入微,粗细斜正皆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据说在许多欧洲国家,至今仍然禁止中小学生使用圆珠笔或走珠笔,因为这两种笔的笔芯均要求人们以较陡的姿式持笔书写,容易造成手腕的过度疲劳。而钢笔则不然,它的出水装置配合不同方法的笔尖,使得人们能够更为自然地奋笔疾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笔尖种类有多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尽管很少人注意到墨水笔笔尖的奥妙,但大多数人在购买钢笔时会从粗、中、细三种不同规格的笔尖中选择一种。一般而言,写字时用力较大者可选粗笔尖,而用力较轻者则选择细笔尖。对于为数众多的写法爱好者来说,笔尖的讲究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如需要经常记录数字或画小插图的人往往选择超细笔尖。习惯斜着写字的人用偏斜型、反偏斜型(左撇子专用)笔尖。还有为更特殊需要而特制的笔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翻阅著名大厂的产品目录,经常可以看到该款拥有多少种笔尖的记录。如万宝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ontblanc</FONT>)通常有八种以上的笔尖供选择,而派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rker</FONT>)的某些款式,拥有多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4</FONT>种笔尖供选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精雕细刻受追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无可否认,现代人越来越依赖电子打字机,而冷落了包括昂贵墨水笔在内的所有的笔。不过,这并不妨碍墨水笔,尤其是制作精美的高档钢笔持续旺销。因为,写便条、签合同、开信封、做笔记、评阅文件等等,还都用得着笔。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挥舞着名牌钢笔的做派跟感觉,毕竟高人一等,更何况钢笔与西装、皮包等搭配也是一件雅致的饰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虽然墨水笔的笔尖可以用钢或镀金金属制作,但它们耐用性与舒适性均没有金质笔尖那样出色,于是金,尤其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K</FONT>金成了高档墨水笔的通用材料。黄金良好的物理性能,为了工匠们施展绝技的精工细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出自意大利工匠之手的奥罗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rora</FONT>)除了笔帽、笔杆常用古典式花纹装饰外,连笔尖也与之呼应,纤细而密布的花纹令观者爱不释手。而大名鼎鼎的万宝龙则更擅长于将黄白二色同时应用于笔尖之上,两相辉映,纤细无比的小细纹也历历在目。另一家德国笔厂费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斯泰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aber-Castell</FONT>)的黄白双色笔尖还将白色嵌入黄色之中,尤其显得古典气息十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于专门收藏古董笔的人来说,笔尖还是辩别制造年代的重要证据。以派克笔为例: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间,笔尖一般较为细长、其出水孔往往呈心形或匙孔形。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13</FONT>年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19</FONT>年的派克笔尖上,一般刻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RKER LUCKY CURVE PEN</FONT>(派克幸运曲管笔)的字样,并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UCKY CURVE”</FONT>之间有一个大大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四、品牌:名字都有绝活,经典倍受推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就象老牌瑞士钟表公司既偏爱机械动力,又不排斥电子石英技术一样,如今世界各国的著名笔厂都在注重墨水笔的同时,开发圆珠笔、走珠水笔以及活动铅笔等新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不过,在关心制笔业的老资格藏家眼里,各个品牌各有其长处,无论是让粗犷见长的美国式大粗笔,以做工优雅见长的瑞士式精致笔以严谨见长的德国笔,都为他们所欢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粗犷与优雅兼具的美国笔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派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arker</FONT>)就是美制钢笔,甚至是传统墨水笔的代名词,因为派克的大名不仅早在十九世纪末便与吸水式钢笔的发明与改进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与二战的结束及布什、叶利钦等三十世纪末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如形随影。作为一家真正老牌的笔厂,派克产品的产品形象可谓深入人心:那羽箭状的笔夹和为众多品牌所通用的圆珠笔、走珠水笔笔芯、名扬行内外,以致于召来众多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伪羽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仿造者,就连其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按照派克的标准制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通用派克笔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或为消费者备下某些特殊的防件以便其更换派克式笔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05-9-27 15:5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藏家来说,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派克当推杜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uofold</FONT>)莫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杜福初次亮相,便以粗大的笔杆,红、黄等鲜艳的色彩,以及高出其它钢笔两倍多的售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美元而震惊笔坛。事实也是如此,八十多年来该笔一直稳居派克众多产品系列之首,新款、老款变化多多,是少数几种既受藏家青睐,又为初入门者欢迎,还被业内人士普遍推崇的经典款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派克之外,美国其它的制笔厂并不都以粗犷见长,如以设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高化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笔芯而与派克芯分庭抗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ross</FONT>),几乎所有产品都散发着优雅、精致的气息。翻阅历史书籍可以发现,高化家族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40</FONT>年甚至更早以前,便开始制造珠宝以及书写工具了,难怪流传至今该公司一直以一丝不苟的手工见长。另一家美国制笔名厂犀飞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heaffer</FONT>)也是由出自珠宝匠之家的沃尔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犀飞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Walter A.Sheaffer</FONT>)的创立。沃尔特早年辍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FONT>岁就成为父亲的合伙人,他对公司的影响如今正深深地刻印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犀飞利风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流线型笔尖上。此外,鼎鼎大名的美国制笔公司还有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年代已在美国停产,六、七十年代又在法国重生的华特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Waterman</FONT>)。尽管如今华特曼的设计与制造都在欧洲的法国和英国,但历史上显赫的名声,使之在设计上偏爱粗壮,而在做工上又倾向于一丝不苟的金属细线和色彩华丽的笔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气势雄浑的德国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提起德国笔,人们首先想起的当然是万宝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otblane</FONT>)。这枝以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命名的笔,不仅笔套顶端的星形商标夺人眼目,而且其显赫的家世与名声足以与表中极品劳力士车中的极品奔驰相提并论。作为万宝龙笔的象征,上下圆润、气势雄浑的梅斯特斯迪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eisterstuck</FONT>)系列产品几乎可以满足笔类爱好者的所有需求:从收藏鉴赏,到书写,产品类型也从钢笔到圆珠笔、走珠水笔、活动铅笔无美不备,甚至连与笔相关的墨水、笔芯乃至笔记薄、文件夹、纸张等均有生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尽管万宝龙几乎成了德国钢笔的象征,但不少行内人士对于那些产量更小,风格更独特的小型德国笔厂情有独钟。如创立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61</FONT>年的费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斯泰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aber-Castell</FONT>),原本以制造铅笔起家,如今仍有超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亿支选用了公司情有独钟之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木材。虽然用来制造笔杆的木材均是珍稀的硬森,与铅笔制造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十分恰当地揭示了费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斯泰尔的起家之本,因而颇有拥戴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另一种以设计为本的风格化名笔是一波尔舍设计集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rsche Design</FONT>)推出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ecFlex</FONT>。作为让设计跑车而著名继而进军工业设计领域的成功者,波尔舍的设计灵感仍然取自拿来的轿车。这次他们是将跑车引擎中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蛇皮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引入笔杆,用斜纹状的金属编织出一款可柔可刚的笔来,现代感十足而又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怪异。可惜的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ecFlex</FONT>只有圆珠笔、走珠笔及铅笔而缺少钢笔一款,否则偏爱坚固而拥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笔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们定会迷死它不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写形写意的法意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法国时装注重线条,可谓是写形派,意大利的时装注重色彩,可谓写意派。然而,在制笔业里,法意诸公司却是写形、写意皆俱,可谓创意十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作为法意制笔业的领军人物,卡地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artier</FONT>)是当仁不让的。这家以珠宝著名的公司往往将其产品系列从首饰、手表、打火机等沿伸至制笔领域。如以黄金与汉漆或彩瓷打造出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系列胸针是卡地亚珠宝的经典畅销产品,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1</FONT>年首次亮相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系列笔,便恰恰具备了这一经典设计的所有引人注目的特征,有心人还发现,其笔杆的中部还增加了黄色、粉红、白色三个互相扣在一起的环,而这个环也是取自卡地亚最受欢迎的标志性产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三环戒指。于是,人们在备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系列胸针、手表、打火机及三环戒指的同时,也得有几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系列笔才算置齐行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另一家同样以制造皮具、饰件起家而进军笔坛有所建树的法国名家是都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T.Dupont</FONT>)。尽管卡地亚也经常使用汉漆来装饰笔身,但都彭对汉漆更为重视,把它当作自已角逐商场无往而不胜的撒手锏。据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从中国取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真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加入都彭的白俄罗斯人为公司带来了油漆加工工艺,从此漆便在都彭的笔、表、打火机等产品上大显身手。公司曾经限量发行过一套四款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0</FONT>枝的元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lements</FONT>)系列汉漆笔,那象征地的褐色、象征水的绿色、象征火的红色以及象征天的蓝色均为上等的汉漆,配以金色的笔杆,显得既富丽堂煌,又具有神秘的色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行家眼里,意大利也是高素质的大牌名大众多,但它们往往规模不大,不是对和感情深厚的人士甚至会终身闻所未闻。如都灵的奥罗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rora</FONT>)不仅精于运用传统工艺制造充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装饰艺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色彩的笔,也与现代艺术家合作,推出过多种修长而线条突出的特制笔,为全球多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所收藏,而与之一样颇负盛名的意大利笔厂,还有奥玛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mas</FONT>)。该公司所出产的彩色赛璐璐笔一向极受行家的喜爱,那似圆似方的十二面体笔杆手握之下尤其舒适,成为奥玛斯的主打产品。不料精于设计的意大利人又来了一个删繁就简,推出三面体笔杆的钢笔。该笔形体简之中富含精工细节变化,硬硬的直线又佐以柔和的曲角,手握起来竟与十二面体笔杆一样舒适,是少见了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的名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一枝独秀的英国、瑞士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英国、瑞士以独特风格见长的小笔厂众,称之为一枝独秀,完全是因为在众多小厂的映衬之下,两家著名的大公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阿尔弗雷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登喜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lfred Dunhill</FONT>)和卡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aran D’Ache</FONT>)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作为欧美最负盛名的男士用品制造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登喜路,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是笔坛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重量级人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如卡地亚等珠宝公司,如今的登喜路笔,往往是为了配合同一系列的打火机、手表等男士用品而予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捆绑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推出的。其中时装系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ress)</FONT>,纤秀挺拔,宝石线系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emline</FONT>)将传统的圆柱形演绎得绅士气十足而没有丝毫的呆板。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一家以日本风格工艺制造笔的小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并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amiki</FONT>)也得到特许,冠以登喜路的名称,该厂出产的笔几乎每一枝都是藏家心目中的精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瑞士卡达与德国的费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斯泰尔一样,以制造铅笔起家,继而进军制笔领域并获得成功,尽管如今卡达的钢笔名气越来越大,但公司依旧不忘传统,将经典的铅笔造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六角型发展成为一个系列。为了展示其过人的手艺,卡达的工匠们能够在六角形笔的金色笔杆上,漆上各色的汉漆。卡达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尽管东南亚等地均出产漆,但产于中国纬度较高地区的漆质量最佳,用来包裹冷冰冰的金属,恰可起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因此,不管是经典的六角系列,还是较为现代的麦迪逊系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adison</FONT>),卡达都要用汉漆做出五彩缤纷,且雅致大方的纹理。当然,作为瑞士工艺的集大成者,卡达也十分精于金属雕克及宝石镶嵌等各种工艺,该公司曾限量发售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88</FONT>枝现代主义钢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aModernista</FONT>),银质笔杆雕刻镶嵌复杂,甚至与之配套的贝壳状墨水瓶都是出于著名玻璃艺术工匠之手,令藏家们欣喜不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五、收藏:新旧皆宜,出奇制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初入门的笔迷买新笔,老资格的藏家收旧笔,这是行内人士熟知的普遍现象。不过,无论是新笔还是旧笔,其收藏的原则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做工素质第一,设计奇巧其次,存世数量第三,保存状况第四。当然,如果十分在乎升值,还应该仔细研究一下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不少在藏家眼里是极为珍贵的笔,如今已经寻找不到其制造厂商了。如在二十世纪前半期名气极大的康克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nklin</FONT>)不仅传世数量多,而且吸入墨水的方式奇特,被公认为藏家必备的藏品。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华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Wahl</FONT>)曾被公认为是与派克。犀飞利、华特曼并立的四大名牌钢笔之一,当然也是藏品搜求的目标。其产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大萧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时期的十二面体笔杆钢笔,优雅无比,在笔市中就信受青睐。喜欢英国古董钢笔的人则不应该忽略康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斯特沃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nnay Stewant</FONT>)。该厂的产品虽不高档,但在经济严重不景气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所推出的一系列有着云石纹、冰裂纹笔杆的产品,色彩缤纷,至今仍令人爱不释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即使对老资格的藏家而言,新笔也是重要的搜罗目标,至为关键的问题是面对着众多的品种如何准确地判断或筛选出真正具有较高价值的东西。
3#
 楼主| 发表于 2005-9-27 15:55 | 只看该作者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一般来说,只要是名牌大厂出产的限量精品,都极有可能成为保值或升值的收藏佳品。如卡达曾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7</FONT>年为纪念香港回归中国推出限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7</FONT>枝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K1997</FONT>笔,红漆金字格外醒目。该笔的设计者何博士即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的设计者,其中编号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7</FONT>的两枝笔已由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及香港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当然被人推为笔中珍品。类似的例子还有万宝龙为纪念艺术史上的名家,而推出的精品系列,首批上市的罗伦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美第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orenzo de Medici</FONT>)等系列狂涨了五倍,成为千金难求的抢收手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除了在公众中颇具知名度的大品牌之外,类似于奥罗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urora</FONT>)之类声誉卓著的中小笔厂,由于其本身的高质量也成为笔市中的热门货。每款限量发售的奥罗拉总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以致于公司不得不为怨气冲天的各国笔类收藏家专设一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意大利版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意在防止其新产品上市就被本国的藏家抢收购光。同样抢手的还有哥伦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olumbus</FONT>),其设计灵感多以二十世纪二、三四年代的古董笔身上而来,金属与漆饰都显得古雅异常,可惜除了意大利之外,很难在普通笔店里买到它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或许是因为长期以来,墨水笔被人归为杂件一类的小东西,未予十分重视,如今如入藏笔大军的爱好者突然发现,收藏笔不仅有趣,而且常常获利颇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鉴赏和收藏墨水笔,有趣之上还兼实用。偶尔将收藏已有十多年的派克杜福中国黄木从西装口袋里拿出来,顿时引得前后左右同事的一片注目,挥动起来写字也觉得落纸如风,好不得意。<p></p></P>
4#
发表于 2005-9-27 16:4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了,好多资料啊
5#
发表于 2005-9-27 19:02 | 只看该作者
又学到了不少东西,收藏了
6#
发表于 2005-9-27 19:42 | 只看该作者
介绍了一些都不便宜的笔,数了一下,好像派克的普通Duofold是里面最便宜的笔了。现代绅士好难当。[em22][em19][em3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7 20:00:44编辑过]

7#
发表于 2005-9-27 20:11 | 只看该作者
看的都累了 没看完
8#
发表于 2005-9-28 07:1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万宝鹈鹕鸟</I>在2005-9-27 19:42:41的发言:</B><BR>介绍了一些都不便宜的笔,数了一下,好像派克的普通Duofold是里面最便宜的笔了。现代绅士好难当。[em22][em19][em33]<BR></DIV>
<>万兄,你是当上了啊.基本你都有了.</P>
9#
发表于 2005-9-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哪里哪里,还差很远。人总要有点寄托和爱好,喜欢钢笔书法,也就平时自娱自乐一下。不会"偶尔将收藏已有十多年的派克杜福中国黄木从西装口袋里拿出来,顿时引得前后左右同事的一片注目,挥动起来写字也觉得落纸如风,好不得意"。
10#
发表于 2005-9-28 15:1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农民。
11#
发表于 2005-9-28 16:18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如果能有适当的换行该多好啊
12#
发表于 2005-9-28 17:1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们公司CEO用MB签字笔,TISSOT T-touch,我和他开会的时候用我的棕乌龟,然后就再也不见他用过他的MB签字笔哈哈。</P>
13#
发表于 2005-9-28 17:17 | 只看该作者
那他现在用什么笔签字呢?是不是被你放毒上M800了?[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8 17:18:15编辑过]

14#
发表于 2005-9-28 18:29 | 只看该作者
<br>
<>原文看着有点累,就排了个版,顺便放上来,希望能方便大家吧 </P>
<>墨水笔——现代绅士不可离身的利器</P>
<>    原始武士左手执盾,右手持矛,小心翼翼地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控索前行。</P>
<>  数万年后,他们的子孙们奔走于钢盘水泥的“石犀森林”之间,奋斗于商场<BR>之上,身材变得高大了,随身携带的致胜利器却变得小巧精致:IBM 手提电脑、<BR>诺基亚手机以及——一枝又粗又重的名牌钢笔。实在说不清楚为什么,不过用眼<BR>睛一瞥人人都不难看出手舞万宝龙(Montblanc )钢笔,龙飞凤舞地签下单子的<BR>肯定是老板之类的大人物,而拿着塑料BIC 认真仔细地签名的人一准是个正在签<BR>用工合同的打工仔。尽管电脑、打印机的盛行大大地削弱了笔的用处,但挥动粗<BR>大的钢笔洋洋洒洒地签下大名的仍然被看成是上至名流大亨,下至平民人生历程<BR>中最重要的盛典。无数传媒镜头聚集之下,各国政要挥笔签下的协议可能影响全<BR>人类的命运。就连涉足股市的升斗小民信手填单买入卖出时,也多少带有一丝金<BR>属家的风范。对于那些特别热爱笔,四处搜罗新老名笔加以珍藏的超级笔迷而言,<BR>小小的一枝笔不仅有着复杂的设计,做工可供鉴赏,动人的历史传奇可供品味,<BR>急需用钱时还能在拍卖场、古董店里出售变现。一位老资格的玩家更进一步指出,<BR>藏笔与藏珠宝、钟表相比,花费不算太大,往往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但笔的保<BR>值、升值潜力却十分地稳妥,虽然不见得能够爆涨,但不赔几乎是肯定的。</P>
<>  一、入门之前学四招笔类收藏可谓是源远流长了。中国的文房四宝一千余年<BR>来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清玩,而西方人的羽毛笔、金属笔以及早期形形色色的蓄水<BR>笔,却不乏热心的收藏家。然而,对于大多数藏家来说,藏笔便是特指收藏墨水<BR>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钢笔。因为墨水笔不仅拥有足够多的新老品牌及款式供人<BR>寻觅选择,而且数量适宜,爱好者、使用者众多,在全球都拥有庞大的市场,藏<BR>起来容易,转手出让也极为方便,尤其是专供收藏的珍稀笔类较少恶意伪造的假<BR>货,也没有过多的游资专门爆炒,因为使得鉴赏家与投资者购买起来较是安全感。</P>
<>  想要藏笔?不必犹豫。入门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常握以下四点: .笔帽:<BR>笔帽位于整枝笔的顶端,“个头”虽不大,却极为醒目。一般来说,各家公司都<BR>十分爱在笔帽上做出些花样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形状特殊的笔顶,带有品牌<BR>标志性的笔夹,做工精致的笔环等等。如果是一枝古董笔,笔帽就尤其需要格外<BR>留心。</P>
<>  首先是笔帽是否有受损或开裂之处,是否还能不紧不松地套在笔杆之上。其<BR>次,笔帽应该是原装的,而且其保存状况与纹理必须与笔杆相配,如果它已经被<BR>更换过或损坏严重整枝笔的价值当然就大打折扣了。再次,长期的过度使用以及<BR>受墨水。汗渍的污染腐蚀,有些笔帽会发生扭曲变形的情况,更需要藏家在花钱<BR>购买时仔细观察。 .笔杆:笔杆是一枝笔的主体,它必须是外观漂亮,用握起来<BR>舒适丰润,还得有一种轻重适宜的特别质感。至于古董笔,虽然年代久远,但优<BR>良的材质与考究的做工应该使之保存良好。 .笔囊:即墨水笔的打水与出水系统。<BR>从早期用吸筒滴入墨水,到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顶端指压式吸水,到如<BR>今通用的侧压式吸水与螺旋泵吸水,墨水笔的吸水系统变化颇多,成了古董笔爱<BR>好者收藏、研究的特殊专题。对于初入门者而言,不管哪一种吸水方法,都应该<BR>是吸得时墨水,然后顺畅地流得出来。如果吸水困难或者吸满了墨水无法顺利地<BR>书写,那么其价值就会十分有限了。 .笔夹:如果说笔帽是露在外面给人看的招<BR>牌,那么笔尖就是各大公司比拼实力,以一流的做工吸引消费者的真功夫。从外<BR>观上来看,笔尖有装饰朴实无华甚至没有任何刻纹的朴素派,与装饰华丽奇特、<BR>布满雕花的货贵派,但其实各家均在出水流畅、书法圆润上下大功夫。二、笔杆<BR>:制作材料多变,金属仍是主流不少藏家迷上某款笔,完全是受其笔杆连同依附<BR>其上的笔帽的吸引。其实,在看似眼花撩乱的外表之下,笔杆的形状还是很单一<BR>的——以圆形为主,佐以六角或多角,而象意大利的奥玛仕(Omas)那样以三角<BR>形为笔杆的当然就属于绝对的“另类”了。可以说,正是因为笔杆形状变化受到<BR>极大的限制,各家制笔公司才不得不在笔杆的材料与做工上大做文章,使得原本<BR>以单色、朴素为号如的男士用品破天荒地变得色彩斑澜,美不胜收。花纹竟变迷<BR>人眼提起制作笔杆的材料,从较常见的金属以及硬橡胶、赛璐璐乃至塑料、合成<BR>纤维等到不常见的木材、石料、细瓷、玳瑁、玛瑙等无奇不有。不同的材料均以<BR>自已大胆的用色、独特的花纹、与众不同的质地、吸引着口味各不相同的笔类收<BR>藏家。</P>
<>  大红、大黄一般被人们视为是较为俗气的颜色,而著名的派克(Parker)、<BR>杜福(Duofold )系列高档笔中,偏偏有一红一黄两款——红的命名为“大红”<BR>(Big Red )、黄的命名为“满大人黄”(Mandarin Yellow ),前者曾经伴随<BR>着美军名将艾森。豪威尔,签署过一系列历史性的文件,而后者则产量稀少,如<BR>今不仅产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董千金难寻,就连后十年来的限量发售款也<BR>不易觅得。口味更为独特的买家大可以去关注一下法国小厂赫维。奥伯利吉(Herre<BR>Obiligi )</P>
<>  和日本小厂博士(Hakase)。前者擅长用玛瑙、石料造出纹理细腻独特的笔<BR>而后者的硬橡胶、赛璐璐笔杆的变化,也有迷花人眼的效果。冷硬金属比雕工金<BR>属,无论从朴素的不锈钢、华贵的金银还是时尚的钛,都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BR>而雕工细腻的金属刻花,却能将冰冷化为灼热,把坚硬揉搓成柔软。在许多人心<BR>目中,万宝龙(MontBlanc )的经典形象便是黑杆白顶,然而它的那枝不锈钢杆、<BR>金笔夹及金笔圈的款式也拥有颇多的爱好者。该公司曾于1994年推出铂金款,与<BR>钻石款,其中后者标价竟高达76万港元,很快便被藏家一抢而空,可见其受欢迎<BR>的程度。古董笔的爱好者更是对万宝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包银“蜘蛛网”等<BR>款式津津乐道。有一家非常精通制造“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钢笔的小厂<BR>米高。富兹(Mike Fultz),听其名“蝶恋花”(Butterfly and flowers )、<BR>“荒野之夜”(Moorish night )就充满着情趣,及至看到产于1993年的蛇笔<BR>(Snake ),或黄(金)或白(银)的“蜘蛛网”刻画得精细入微,两点小红宝<BR>石衬托出的蛇眼尤为传神。50支黄金、白银200 枝的限量使得不少老资格的藏家<BR>一见之下立即慷慨解囊,回过头来方才得知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竟然设在芝加<BR>哥,不由地叹道:“原来美国也有好笔厂。”最雅不过中国漆不喜欢硬脆易碎的<BR>赛璐璐、硬橡胶,却偏爱五颜六色的迷幻光泽,那么漆杆笔就成了唯一的选择。</P>
<>  漆可以做出或深或浅的几乎各种颜色,而且坚固耐用程度不下于18K 镀金,<BR>同时漆的覆盖之下,往往是一枝沉重粗大的青铜笔杆,绝对经受得起摔打冲击。<BR>印象中,卡地亚(Cartier )是最擅长将红、蓝、绿各色漆运用于笔杆之上的,<BR>其黑豹(Panthere)、美洲虎(Cougar)诸系列以金与彩漆相配,情趣格外地迷<BR>人。</P>
<P>  而在卡地亚的身后,却是另一家以偏爱漆杆著称的瑞士名厂——卡达(Caran<BR>D ‘Ache)。因为卡达不仅自已以日内瓦(Geneva)麦迪逊(Madison )等系列<BR>的漆杆笔著杆,而且还为诸如卡地亚等顶级名牌制作最高档的笔,在运用漆处理<BR>小块金属表面上卡达的技术水平已臻完美,几无对手。对于中国藏家来说,漆杆<BR>的吸引力就更大了一些,这不仅是因国漆透露出更多的东方式内涵,而且缘于中<BR>国是产漆大国、漆的使用是中国人发明并传播全球的,虽然日本、东南亚均产漆,<BR>但卡达的技术人员发现产于中国纬度较高处的漆质量最佳,在制笔界还有一个习<BR>惯,就是将漆统称为“中国漆”或“汉漆”,可见其影响之大了。三、笔尖:刻<BR>划细致入微,粗细斜正皆宜据说在许多欧洲国家,至今仍然禁止中小学生使用圆<BR>珠笔或走珠笔,因为这两种笔的笔芯均要求人们以较陡的姿式持笔书写,容易造<BR>成手腕的过度疲劳。而钢笔则不然,它的出水装置配合不同方法的笔尖,使得人<BR>们能够更为自然地奋笔疾书。笔尖种类有多少尽管很少人注意到墨水笔笔尖的奥<BR>妙,但大多数人在购买钢笔时会从粗、中、细三种不同规格的笔尖中选择一种。</P>
<P>  一般而言,写字时用力较大者可选粗笔尖,而用力较轻者则选择细笔尖。对<BR>于为数众多的写法爱好者来说,笔尖的讲究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如需要经常记<BR>录数字或画小插图的人往往选择超细笔尖。习惯斜着写字的人用偏斜型、反偏斜<BR>型(左撇子专用)笔尖。还有为更特殊需要而特制的笔尖。翻阅著名大厂的产品<BR>目录,经常可以看到该款拥有多少种笔尖的记录。如万宝龙(Montblanc )通常<BR>有八种以上的笔尖供选择,而派克(Parker)的某些款式,拥有多达11至24种笔<BR>尖供选择。精雕细刻受追捧无可否认,现代人越来越依赖电子打字机,而冷落了<BR>包括昂贵墨水笔在内的所有的笔。不过,这并不妨碍墨水笔,尤其是制作精美的<BR>高档钢笔持续旺销。因为,写便条、签合同、开信封、做笔记、评阅文件等等,<BR>还都用得着笔。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挥舞着名牌钢笔的做派跟感觉,毕竟高人<BR>一等,更何况钢笔与西装、皮包等搭配也是一件雅致的饰品。虽然墨水笔的笔尖<BR>可以用钢或镀金金属制作,但它们耐用性与舒适性均没有金质笔尖那样出色,于<BR>是金,尤其是18K 金成了高档墨水笔的通用材料。黄金良好的物理性能,为了工<BR>匠们施展绝技的精工细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出自意大利工匠之手的奥罗拉<BR>(Aurora)除了笔帽、笔杆常用古典式花纹装饰外,连笔尖也与之呼应,纤细而<BR>密布的花纹令观者爱不释手。而大名鼎鼎的万宝龙则更擅长于将黄白二色同时应<BR>用于笔尖之上,两相辉映,纤细无比的小细纹也历历在目。另一家德国笔厂费伯。</P>
<P>  卡斯泰尔(Faber-Castell )的黄白双色笔尖还将白色嵌入黄色之中,尤其<BR>显得古典气息十足。对于专门收藏古董笔的人来说,笔尖还是辩别制造年代的重<BR>要证据。以派克笔为例: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间,笔尖一般较为细长、<BR>其出水孔往往呈心形或匙孔形。而1913年至1919年的派克笔尖上,一般刻有PARKER<BR>LUCKY CURVE PEN (派克幸运曲管笔)的字样,并在“LUCKY CURVE ”之间有一<BR>个大大的“S ”。四、品牌:名字都有绝活,经典倍受推崇就象老牌瑞士钟表公<BR>司既偏爱机械动力,又不排斥电子石英技术一样,如今世界各国的著名笔厂都在<BR>注重墨水笔的同时,开发圆珠笔、走珠水笔以及活动铅笔等新产品,以吸引更多<BR>的消费者。不过,在关心制笔业的老资格藏家眼里,各个品牌各有其长处,无论<BR>是让粗犷见长的美国式大粗笔,以做工优雅见长的瑞士式精致笔以严谨见长的德<BR>国笔,都为他们所欢迎。粗犷与优雅兼具的美国笔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派克(Parker)</P>
<P>  就是美制钢笔,甚至是传统墨水笔的代名词,因为派克的大名不仅早在十九<BR>世纪末便与吸水式钢笔的发明与改进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与二战的结束及布什、<BR>叶利钦等三十世纪末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如形随影。作为一家真正老牌的笔厂,派<BR>克产品的产品形象可谓深入人心:那羽箭状的笔夹和为众多品牌所通用的圆珠笔、<BR>走珠水笔笔芯、名扬行内外,以致于召来众多的“伪羽箭”的仿造者,就连其竞<BR>争对手也不得不按照派克的标准制造“通用派克笔芯”,或为消费者备下某些特<BR>殊的防件以便其更换派克式笔芯。对于藏家来说,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派克当推杜<BR>福(Duofold )莫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杜福初次亮相,便以粗大的笔杆,红、<BR>黄等鲜艳的色彩,以及高出其它钢笔两倍多的售价——7 美元而震惊笔坛。事实<BR>也是如此,八十多年来该笔一直稳居派克众多产品系列之首,新款、老款变化多<BR>多,是少数几种既受藏家青睐,又为初入门者欢迎,还被业内人士普遍推崇的经<BR>典款式。派克之外,美国其它的制笔厂并不都以粗犷见长,如以设计“高化式”笔芯而与派克芯分庭抗礼(Cross ),几乎所有产品都散发着优雅、精致的<BR>气息。</P>
15#
发表于 2005-9-28 18:30 | 只看该作者
<>翻阅历史书籍可以发现,高化家族在1840年甚至更早以前,便开始制造珠宝<BR>以及书写工具了,难怪流传至今该公司一直以一丝不苟的手工见长。另一家美国<BR>制笔名厂犀飞利(Sheaffer)也是由出自珠宝匠之家的沃尔特。犀飞利(Walter<BR>A.Sheaffer)的创立。沃尔特早年辍学,21岁就成为父亲的合伙人,他对公司的影响如今<BR>正深深地刻印在“犀飞利风格”的流线型笔尖上。此外,鼎鼎大名的美国制笔公<BR>司还有于20世纪50年代已在美国停产,六、七十年代又在法国重生的华特曼(Waterman)。</P>
<>  尽管如今华特曼的设计与制造都在欧洲的法国和英国,但历史上显赫的名声,<BR>使之在设计上偏爱粗壮,而在做工上又倾向于一丝不苟的金属细线和色彩华丽的<BR>笔杆。气势雄浑的德国笔提起德国笔,人们首先想起的当然是万宝龙(Motblane)。</P>
<>  这枝以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命名的笔,不仅笔套顶端的星形商标夺人眼目,<BR>而且其显赫的家世与名声足以与表中极品劳力士车中的极品奔驰相提并论。作为<BR>万宝龙笔的象征,上下圆润、气势雄浑的梅斯特斯迪特(Meisterstuck)系列产<BR>品几乎可以满足笔类爱好者的所有需求:从收藏鉴赏,到书写,产品类型也从钢<BR>笔到圆珠笔、走珠水笔、活动铅笔无美不备,甚至连与笔相关的墨水、笔芯乃至<BR>笔记薄、文件夹、纸张等均有生产。尽管万宝龙几乎成了德国钢笔的象征,但不<BR>少行内人士对于那些产量更小,风格更独特的小型德国笔厂情有独钟。如创立于<BR>1761年的费伯- 卡斯泰尔(Faber-Castell ),原本以制造铅笔起家,如今仍有<BR>超过10亿支选用了公司情有独钟之物——木材。虽然用来制造笔杆的木材均是珍<BR>稀的硬森,与铅笔制造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十分恰当地揭示了费伯- 卡斯泰尔的<BR>起家之本,因而颇有拥戴者。另一种以设计为本的风格化名笔是一波尔舍设计集<BR>团(Porsche Design)推出的FecFlex.作为让设计跑车而著名继而进军工业设计<BR>领域的成功者,波尔舍的设计灵感仍然取自拿来的轿车。这次他们是将跑车引擎<BR>中的“蛇皮管”引入笔杆,用斜纹状的金属编织出一款可柔可刚的笔来,现代感<BR>十足而又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怪异。可惜的是TecFlex 只有圆珠笔、走珠笔及铅<BR>笔而缺少钢笔一款,否则偏爱坚固而拥的“笔迷”们定会迷死它不可。写形写意<BR>的法意笔法国时装注重线条,可谓是写形派,意大利的时装注重色彩,可谓写意<BR>派。</P>
<>  然而,在制笔业里,法意诸公司却是写形、写意皆俱,可谓创意十足。作为<BR>法意制笔业的领军人物,卡地亚(Cartier )是当仁不让的。这家以珠宝著名的<BR>公司往往将其产品系列从首饰、手表、打火机等沿伸至制笔领域。如以黄金与汉<BR>漆或彩瓷打造出的“豹”系列胸针是卡地亚珠宝的经典畅销产品,而1991年首次<BR>亮相的“豹”系列笔,便恰恰具备了这一经典设计的所有引人注目的特征,有心<BR>人还发现,其笔杆的中部还增加了黄色、粉红、白色三个互相扣在一起的环,而<BR>这个环也是取自卡地亚最受欢迎的标志性产品——三环戒指。于是,人们在备齐<BR>“豹”</P>
<>  系列胸针、手表、打火机及三环戒指的同时,也得有几枝“豹”系列笔才算<BR>置齐行头。另一家同样以制造皮具、饰件起家而进军笔坛有所建树的法国名家是<BR>都彭(S.T.Dupont)。尽管卡地亚也经常使用汉漆来装饰笔身,但都彭对汉漆更<BR>为重视,把它当作自已角逐商场无往而不胜的撒手锏。据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BR>位从中国取得“真经”而加入都彭的白俄罗斯人为公司带来了油漆加工工艺,从<BR>此漆便在都彭的笔、表、打火机等产品上大显身手。公司曾经限量发行过一套四<BR>款共800 枝的元素(Elements)系列汉漆笔,那象征地的褐色、象征水的绿色、<BR>象征火的红色以及象征天的蓝色均为上等的汉漆,配以金色的笔杆,显得既富丽<BR>堂煌,又具有神秘的色彩。在行家眼里,意大利也是高素质的大牌名大众多,但<BR>它们往往规模不大,不是对和感情深厚的人士甚至会终身闻所未闻。如都灵的奥<BR>罗拉(Aurora)不仅精于运用传统工艺制造充满“装饰艺术”色彩的笔,也与现<BR>代艺术家合作,推出过多种修长而线条突出的特制笔,为全球多家现代艺术博物<BR>馆所收藏,而与之一样颇负盛名的意大利笔厂,还有奥玛斯(Omas)。该公司所<BR>出产的彩色赛璐璐笔一向极受行家的喜爱,那似圆似方的十二面体笔杆手握之下<BR>尤其舒适,成为奥玛斯的主打产品。不料精于设计的意大利人又来了一个删繁就<BR>简,推出三面体笔杆的钢笔。该笔形体简之中富含精工细节变化,硬硬的直线又<BR>佐以柔和的曲角,手握起来竟与十二面体笔杆一样舒适,是少见了集古典与现代<BR>于一身的名笔。一枝独秀的英国、瑞士笔英国、瑞士以独特风格见长的小笔厂众,<BR>称之为一枝独秀,完全是因为在众多小厂的映衬之下,两家著名的大公司——阿<BR>尔弗雷德。登喜路(Alfred Dunhill)和卡达(Caran D ‘Ache)显得格外地引<BR>人注目。作为欧美最负盛名的男士用品制造商——登喜路,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BR>代便是笔坛的“重量级人物”。一如卡地亚等珠宝公司,如今的登喜路笔,往往<BR>是为了配合同一系列的打火机、手表等男士用品而予以“捆绑式”推出的。其中<BR>时装系列(Dress ),纤秀挺拔,宝石线系列(Gemline )将传统的圆柱形演绎<BR>得绅士气十足而没有丝毫的呆板。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一家以日本风格工艺制造<BR>笔的小厂——并木(Namiki)也得到特许,冠以登喜路的名称,该厂出产的笔几<BR>乎每一枝都是藏家心目中的精品。瑞士卡达与德国的费伯- 卡斯泰尔一样,以制<BR>造铅笔起家,继而进军制笔领域并获得成功,尽管如今卡达的钢笔名气越来越大,<BR>但公司依旧不忘传统,将经典的铅笔造型——六角型发展成为一个系列。为了展<BR>示其过人的手艺,卡达的工匠们能够在六角形笔的金色笔杆上,漆上各色的汉漆。</P>
<>  卡达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尽管东南亚等地均出产漆,但产于中国纬度较高地<BR>区的漆质量最佳,用来包裹冷冰冰的金属,恰可起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因此,不<BR>管是经典的六角系列,还是较为现代的麦迪逊系列(Madison ),卡达都要用汉<BR>漆做出五彩缤纷,且雅致大方的纹理。当然,作为瑞士工艺的集大成者,卡达也<BR>十分精于金属雕克及宝石镶嵌等各种工艺,该公司曾限量发售过1888枝现代主义<BR>钢笔(LaModernista),银质笔杆雕刻镶嵌复杂,甚至与之配套的贝壳状墨水瓶<BR>都是出于著名玻璃艺术工匠之手,令藏家们欣喜不已。五、收藏:新旧皆宜,出<BR>奇制胜初入门的笔迷买新笔,老资格的藏家收旧笔,这是行内人士熟知的普遍现<BR>象。</P>
<>  不过,无论是新笔还是旧笔,其收藏的原则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做工素质第<BR>一,设计奇巧其次,存世数量第三,保存状况第四。当然,如果十分在乎升值,<BR>还应该仔细研究一下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不少在藏家眼里是极为珍贵的笔,如<BR>今已经寻找不到其制造厂商了。如在二十世纪前半期名气极大的康克令(Conklin )</P>
<>  不仅传世数量多,而且吸入墨水的方式奇特,被公认为藏家必备的藏品。同<BR>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华尔(Wahl)曾被公认为是与派克。犀飞利、华特<BR>曼并立的四大名牌钢笔之一,当然也是藏品搜求的目标。其产于二十世纪三十年<BR>代的“大萧条”时期的十二面体笔杆钢笔,优雅无比,在笔市中就信受青睐。喜<BR>欢英国古董钢笔的人则不应该忽略康威。斯特沃德(Connay Stewant)。该厂的<BR>产品虽不高档,但在经济严重不景气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所推出的一系列有<BR>着云石纹、冰裂纹笔杆的产品,色彩缤纷,至今仍令人爱不释手。即使对老资格<BR>的藏家而言,新笔也是重要的搜罗目标,至为关键的问题是面对着众多的品种如<BR>何准确地判断或筛选出真正具有较高价值的东西。一般来说,只要是名牌大厂出<BR>产的限量精品,都极有可能成为保值或升值的收藏佳品。如卡达曾于1997年为纪<BR>念香港回归中国推出限产1997枝的HK1997笔,红漆金字格外醒目。该笔的设计者<BR>何博士即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的设计者,其中编号为1949、1997的两枝笔已由<BR>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及香港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当然被人推为笔中珍品。类似的<BR>例子还有万宝龙为纪念艺术史上的名家,而推出的精品系列,首批上市的罗伦传。<BR>德。</P>
<>  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 )等系列狂涨了五倍,成为千金难求的抢收手<BR>货。</P>
<>  除了在公众中颇具知名度的大品牌之外,类似于奥罗拉(Aurora)之类声誉<BR>卓著的中小笔厂,由于其本身的高质量也成为笔市中的热门货。每款限量发售的<BR>奥罗拉总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以致于公司不得不为怨气冲天的各国笔类收藏<BR>家专设一个“意大利版本”,意在防止其新产品上市就被本国的藏家抢收购光。<BR>同样抢手的还有哥伦布(Columbus),其设计灵感多以二十世纪二、三四年代的<BR>古董笔身上而来,金属与漆饰都显得古雅异常,可惜除了意大利之外,很难在普<BR>通笔店里买到它们。或许是因为长期以来,墨水笔被人归为杂件一类的小东西,<BR>未予十分重视,如今如入藏笔大军的爱好者突然发现,收藏笔不仅有趣,而且常<BR>常获利颇丰。鉴赏和收藏墨水笔,有趣之上还兼实用。偶尔将收藏已有十多年的<BR>派克杜福中国黄木从西装口袋里拿出来,顿时引得前后左右同事的一片注目,挥<BR>动起来写字也觉得落纸如风,好不得意。</P>
16#
发表于 2005-9-28 18:3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万宝鹈鹕鸟</I>在2005-9-28 17:17:24的发言:</B><BR>那他现在用什么笔签字呢?是不是被你放毒上M800了?[em07]<BR></DIV>
<>天知道,因为政见不同,因为一些事情,无法达成共识,结果他们已经把我贬了。这国企,不要我干活么,倒是也不会主动辞了我。给我找了一个安养生息的地方,工资增加20%,什么都不用干,我从7月到现在加起来在工作上一共投入不超过15小时,哈哈,正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然后就准备离开了。</P>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11: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qwert</FONT></STRONG></P>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 桂ICP备12002903号 )  桂公网安备45110002000142    

GMT+8, 2025-5-8 20:41 , Processed in 0.131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