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1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天谁给我们修钢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9 0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zsgjzx 于 2011-4-29 09:07 编辑

    在东四大街上,有着一座古朴陈旧的“大兴公寓”。这座老旅社近百年的历史中,有60年是以修笔店的身份出现在这“寸土寸金”的“银街”上。它的主人,是80岁的老人张广义,京城最后的修笔人。

张大爷的修笔店全是旧物件儿,堪称小型钢笔博物馆。他已在这里度过了几十个春秋。

17岁 自己琢磨手艺
  张广义说,自己的修笔技术纯粹就是“琢磨”出来的。父亲以前自己开店,但主要是经营钢笔,修笔只是捎带手的活儿。“有时候顾客会随身带着出了毛病的旧笔,让我们帮着修修。”就这样,当时只有17岁的张广义就开始自己摸索着修笔,从简单的更换小零件,直到换笔尖、为摔弯了的笔尖“整形”。
  解放初期和80年代初,是张广义记忆中修笔行业最为兴盛的时期。
  “一个是刚刚解放,百废待兴;一个是“文革”刚结束,知识和文化又成为人们的追求。”那时,无论是朝气蓬勃的学生、意气风发的知识分子、进城来的农民、着便装的解放军,在朴素整洁的上衣口袋里别一支闪着光亮的钢笔,都是一种既“拉风”又低调的时尚。
  “要是男女青年谈朋友,一支钢笔都会成为很珍贵的定情物。”直到现在,张广义的顾客中,很多耄耋老人谈起自己那支不算名贵、但视若珍宝的钢笔,无不带着物在人亡的伤感与惆怅。
  那时的人们珍视钢笔、喜欢用钢笔写字,修笔店也就跟着“火”起来。
  张广义记得,那时,京城大大小小的修笔店不下20来家,而且都坐落在繁华的前门、西单、新街口等商街上。“除了固定的店,还有很多修笔匠用皮包装着修笔工具走街串巷。人们开玩笑,说拎皮包的,不是干部就是修钢笔的。”
  3个徒弟都已不再来往
  采访张广义时,记者掏出了采访本和一支签字笔。
  “姑娘,这个可不环保不低碳啊!”张广义带着慈爱的笑容,而眼中却是对这个“速食”时代的无奈,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方便和快捷,人们也许还保留着见字如面般的感动,修笔的手艺也许不会没落至此。
  随着圆珠笔、签字笔的出现、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盛行,与那时没开门就有顾客排队的“盛景”相比,修笔店在京城的消失也快得让张广义有些发懵。
  “我的同行都不干了,以前东安市场里面挺有名的几家也都转行做别的了。”同行的纷纷撤出让张广义无奈,徒弟的告别更让张广义伤心。
  “我带过3个徒弟,都不干了。人各有志,没办法。我们现在没有来往。”他说。
  “点尖”绝技彻底失传
  张广义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孙辈的有两个孙子、一个外孙女。
  “没人愿意接替我干这个,我也不愿意让他们干,太苦。我的孙子现在读博士了,人家读完博士让人家修笔?以后怎么结婚怎么过日子?”老人家说。
  也有很多老顾客、老街坊都让张广义收个徒弟,张广义总是反问他们:“您愿意让您的孩子来干这个吗?”一问这句话,双方都是无奈的沉默。
  一项技艺的传承、发展都是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但一旦被时代抛弃,它消亡的速度往往让人来不及叹息。虽然一直坚守着京城最后的这一家修笔店,但张广义已经80岁了,修笔行业中的“点尖”技术,也随着老先生眼睛变花而彻底失传。
  所谓“点尖“,就是金笔掉到地上、摔掉了笔尖上铱金的小颗粒后,修笔匠再把这个小颗粒焊上。这道工艺在笔厂里都是激光加工,可张广义全是手工操作。
  “50岁过了,这个活儿就勉强了,现在干不了了。”点尖的绝技,带给张广义的,除了顾客的赞叹,还有因为长期点焊而患视网膜炎的眼睛。“我能支撑一天算一天,总算是对别人有些帮助,就行了。”
  每天修笔店关门后,张广义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可几十年下来,因为天天与钢笔和碳素打交道,“就算十个手指头搓掉了皮,估计里面的肉也是黑色的了。”
  因为卸笔尖很吃力,两个大拇指开裂很严重,老张不得不戴上了2个橡胶指套。“我不愿意戴,可不戴不行,裂得太厉害。戴上,手指头没感觉,以前我一摸这笔的笔尖就知道好不好用。”

黄金路段坚守寂寞营生
  每天3点,张广义都步行从家准时走到修笔店,开门、把挂在玻璃门上的“休息”翻转过来改成“营业”。
  门楼上,“大兴公寓”的石匾已经斑驳不堪,弹簧门吱吱呀呀的声音是张广义作为老板迎来送往的前奏和尾声。而旁边,内衣店橱窗里衣着暴露的塑料模特和劲爆的音乐在霓虹灯招牌下不知疲倦。
  在这样的躁动中,张广义和他的老店有着“金钟罩铁布衫”一般的沉稳和安逸。
  张广义说,这些年,经他手修好的笔不下50万支。换个零件5块10块,有时候简单的修理干脆就不收钱。最大的一笔“买卖”,老张记得是一位女士来修一支价值近3万元的万宝龙镶钻金笔。
  “那支笔笔尖摔弯了,专卖店修复要寄回原产地,半年左右修好后再寄回来,费用大概要3000块钱。”而经过张广义的修复,金笔完好如初,只收费200元。
  张广义告诉记者,这栋老房子是房管局的,自己每个月交不到一百块钱的房租。每天3点到5点营业,一个月下来的收入在1千元左右。
  “亲戚、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都劝我把房子改作他用,那样我每年至少坐享十来万的收入。经常有人一推门进来了:这房子您租吗?您开个价!”张广义一边说一边摆手,“那样伤心啊!伤我自己的心,也伤了那么多喜欢钢笔、喜欢写钢笔字的人的心。”
  前一阵,首都博物馆有人来店里拍照片,说是博物馆要办展览,还寄来一张请柬。“那请柬我都不知道放哪儿了,”张广义笑着说,“我不看,这些东西看了一辈子了。”他说,他现在的要求就是这个修笔店能坚持一天算一天,一旦自己不在了,所有的东西,儿女如何处置,自己都不管了。
  一个人在坚守一个行业
  张广义的小店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古董级的。
  老式铁壳的台灯、砖头式录音机、边缘已经被磨出亮光的木质工作台、坐了几十年的脚凳。工作台上,旋螺丝扣的机器落满了裹着油泥的塔灰,旁边为钢笔磨尖的砂轮在灯光下熠熠放光。
  几十年没动过窝的物件和这个与钢笔为伍一辈子的老人,都应了张广义反复念叨的一句话:“我现在是一个人在坚守一个行业。”
  墙上的相框中,一张发黄的照片格外显眼,照片中那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也许拍过这张相片后,就又立马换上满是黑墨的工作服,伏案开始修理钢笔。
  照片下面,“复方丹参片”和“心脑康胶囊”的白色瓶子特别显眼。
  “80了,虽然没什么大毛病,但是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前一阵有一天早上,老张正洗脸,突然觉得鼻子下面有东西,“我以为感冒流鼻涕了,一摸满手血止不住。后来999给我拉到同仁医院做了激光手术才算好了。”
  “这么多年了,区里市里组织劳模去玩,我一次没去过,一出去玩不是一两天,万一有人急着找我修笔呢?我有时候也想,可能突然有一天我就不在了,再也不能下午3点准时来开门,肯定会让人撞锁、让人失望了。”
  每一根笔尖都是件艺术品。
  东四的小店门前挺复古。
  “我呀,就认笔,不认人”
  “半厘小肆客争临,笔好人诚惬众心。若问缘何常灿烂,只因骨内有真金。”在张广义这间10几平方米的小店里,墙上除了挂满了各个年代“先进个体户”“信得过个体户”的奖状,很多名人题字都让人惊叹这个不起眼小店的与众不同。
  “那首诗是文物专家王世襄题的,那里面的那个是吴祖光给写的,那时候他和夫人新凤霞来过我店里修笔。”“门口那个是演周总理的王铁成写的……”还有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来修笔后,顺手就用修好的钢笔给张广义画一幅速写。“这说明人家对我的服务还是满意的,挂着是个激励,没事儿的时候看看。”
  “好多部长一级的领导也来我这儿修笔买笔,我也不知道人家是谁,反正你拿着笔来修、修好了来取就行,我也不问。”张广义笑着说,“好几次都是赶上司机来取笔,问我‘老张,你知道上次找你修这根笔的是谁?’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我呀,就认笔,不认人。”
  希望写好字的人都用好笔
  张广义喜欢钢笔,有时候顾客来修笔,看人家把修好的笔随便往兜里一放,张广义都会弯腰从柜台里找出小塑料袋子,叮嘱人们装好别再掉了。
  有顾客挑选钢笔,张广义会把顾客没挑中的笔原封不动地放回笔盒中固定的位置。有人知道张广义爱惜钢笔,收拾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用的旧笔,就给老张送过来。
  “咱们觉得没用了,老张没准就能修好了或者拆出个能用的零件,这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有人说。
  张广义喜欢钢笔,年轻的时候也给自己留过好几支不错的“珍品”。“后来一支也没留下。”张广义笑着说,“都是为了给顾客的钢笔配上零件,一狠心,就从自己的那几支钢笔上拆下来。人家着急配,那肯定是着急用,我又不用,没事。”
  很多人问张广义为什么这么喜欢钢笔,也有很多人觉得既然张广义这么喜欢钢笔,一定写得一手好字。
  “我跟你说吧,我之所以这么喜欢钢笔,就是因为我写字不好看,所以我一直非常羡慕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也更希望他们都能有一支得心应手的好笔。”(摘自北京晨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1-4-29 10:4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这手艺不能失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4-29 10: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必须顶,祝福老手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4-29 10:59 | 只看该作者
感动。。。。
咱们中国现在太缺这样的手艺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29 11:37 | 只看该作者
慢慢的,我们国家精细的手艺都消失了。
人心太浮躁了,
以后只能赞叹外国的东西了。
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29 11:43 | 只看该作者
顶 希望这手艺不要失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29 11:4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明白你们都期望些什么呢?这门技术失传了就失传了,老师傅他是有子女提供经济收入。如果是二三十岁,谁给他们温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29 15:55 | 只看该作者
怀念那个人人都用钢笔的年代,久远却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29 16:1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张老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29 16:58 | 只看该作者
这些都是历史啊,在一点点的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4-29 17:1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挺让人感动,我买了一堆笔,自己动手能力又差,到时候老化了咋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4-29 17:55 | 只看该作者
成都的杨红英--最后一个修钢笔的女师傅也关门了……叹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4-29 18:21 | 只看该作者
这让我同样想到了香港的一位磨刀人
年逾花甲,手艺精湛,却无传后人
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4-29 20:52 | 只看该作者
去年冬天还去拜访过老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4-30 16:34 | 只看该作者
等有时间了
去这里拜访一下老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4-30 19: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希望能传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5-1 11:12 | 只看该作者
感动手艺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5-1 1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lzsgjzx


    非常感动,我们这儿也有一个修笔的师傅,每个周四骑自行车来我们学校修笔,她那块“修笔”的牌子就是她父亲传给她的老古董,呵呵,我还买过她一只翻修过的老"英雄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5-1 13:34 | 只看该作者
当然自己修啊,要么就给售后去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5-1 15: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违规、侵权信息删除请联系 penbbs@hotmail.com    

GMT+8, 2025-11-6 01:28 , Processed in 0.0776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