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王木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终于收到Graphic Image的本子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9-12-13 21:46 | 只看该作者
漂亮,太漂亮了,有个冲动想入几本,但木木、王孙大哥给的连接全是“鸡肠”搞不懂,请求两位能否告之在那买的发个连接好吗。最好中文的,在下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21:4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很多古人的日记,留存下来,都成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虽是个人琐事,但于细微处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 ...
旧王孙 发表于 2009-12-13 21:44



当服务器无法保存的时候,日记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9-12-13 21:49 | 只看该作者
漂亮,太漂亮了,有个冲动想入几本,但木木、王孙大哥给的连接全是“鸡肠”搞不懂,请求两位能否告之在那买 ...
lzw32998 发表于 2009-12-13 21:46


再好好看看着几个帖子,或有助益---

http://www.penbbs.com/viewthread.php?tid=61922&extra=page%3D2

http://www.penbbs.com/viewthread.php?tid=60256&extra=page%3D4&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9-12-13 21:50 | 只看该作者
当服务器无法保存的时候,日记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王木木 发表于 2009-12-13 21:48


说得好。电脑和网络的优势是效率,但在保存的坚固性和长久性上,反不如古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9-12-13 22:1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电子版本的东西也不存在什么首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作品在流传中必然会有增删更改的现象,出现诸多版本,电子版本的东西就很难找出原先那个最接近原作者作品的原初版本。

另外,同一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更动,在手稿本上可以看出修改删削的思路,可以看出最初怎样,又为何会改成这样,而电子文档是随改随抹,春水无痕,根本看不出作者的思路。

在这些可靠性的方面,更凸现出手稿和物理材质作品的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23:1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电子版本的东西也不存在什么首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作品在流传中必然会有增删更改的现象,出现 ...
旧王孙 发表于 2009-12-13 22:12



对,想起小时候写作文时,若是写坏需要涂改,直接撕掉,重新抄写,为的是呈现出“一气呵成”的圆满的样子,
电脑倒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诉求,只是,消灭了过程,只呈现结果,往往就不够真实了。

呵呵,用昂贵的本子写日记,也许真的可以记录下很多宝贵的东西呢,至少不会轻易撕毁了,嘿嘿,
想到这点,也许,要在这本子上下笔,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吧。除非不觉得这本子有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9-12-14 01:03 | 只看该作者
受王孙兄的毒害不浅啊!看来红山羊皮的日记本是少不了的了。这么贵重的本子,拿来写字,提笔真的如有千斤,因为落下去的就是个人历史!在这个大本子上,就是大金雕也嫌小,王孙兄何不放上一支namiki 50#?红色的封面上配黑色的50#,翻开内页的时候当然还是红色50#最佳。王兄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9-12-14 01:05 | 只看该作者
namiki 50#还是红色经典,封面配照片的话,洪堡更是上佳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9-12-14 01:11 | 只看该作者
雨兄这个本子一定要来上一个!

关于日本笔,我原来在别的帖子里阐述过我的个人观点,钢笔是西方文化,味道而言,还是西方的来得纯粹。日系笔在西方工具上披上了一层东方外衣,看似左右逢源,但是,长久下来,会发现一个毛病,有点左右不讨好。Namiki,固然是清雅气十足,但那是孤立的来看(笔,毕竟是属于文房整体的,必须要和周遭的墨,纸,本,瓶(或砚)等等搭配起来整体来看),但整个文房具衬起来,把它放到东方式的东西里吧,它是钢笔,东方文具,还是放毛笔最妥当,它是一个异类,多么的突兀。而把它放西式文具中吧,那么浓郁的东方情调。。。。。。海是一个异类。西式文具上,我随随便便放上一支金雕,哈哈,多么的有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9-12-14 01:12 | 只看该作者
两年前,我也曾迷恋过中屋,现在庆幸,幸亏店家货到的不及时,幸亏没买。

现代钢笔,我还是倾心龙鸟。就在那股韵味。

当然,个人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9-12-14 01:18 | 只看该作者
西方的是,金,石,皮革,这样搭。

东方的是木,漆,纸,绸,这样搭。Namiki适宜在这里,但问题是,即使在这里,随随便便放上一支毛笔,或竹或角或牙,Namiki又被衬下去了,因为,它是支钢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9-12-14 0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子确实已经是定下了,而且是11寸的红山羊皮,别无选择!
搭配上还是王兄考虑周到,我只顾着个头了。忘了东西方味道的差别了。王兄的照片中,果然金、石、革都齐全,那个黄色的石头莫非田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9-12-14 0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子确实已经是定下了,而且是11寸的红山羊皮,别无选择!
搭配上还是王兄考虑周到,我只顾着个头了。忘了 ...
雨夜听笋 发表于 2009-12-14 01:45


雨兄好眼光,我买的也是11寸。

不是田黄,田黄中国味儿太浓了。那是块琥珀板,西方文化很重琥珀的,那板搭那儿主要是遮我的烫金名,呵呵。对了,运气好,正好这个半价清仓后又连着一个优惠计划是免费烫印,所以这七块五美元的烫名费也给免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9-12-14 10:33 | 只看该作者



求教 此笔的牌子和型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9-12-14 13: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9-12-14 14:07 | 只看该作者
木木的帖子,偶来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9-12-14 15:29 | 只看该作者
6寸软皮JOURNAL,有淡蓝绿(Robin's egg blue)、栗黄(chestnut)、绿得发黑的绿(forest green),深红(garnet) ...
王木木 发表于 2009-12-13 14:38



    天蓝色真好看。。就是估计不耐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9-12-14 17:2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封底没印字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7:21 | 只看该作者

Graphic Image

找了一些GI的资料,整理了一下。虽然GI做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光鲜了,但这个品牌的行事风格还是很低调的,所以在产品上看不到大象头logo。
-----------------------------

Graphic Image的生意始于20世纪40年代,创始人Bennett Glazer,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起初为Brooks Brothers制作办公日记(物以类聚,Brooks Brothers也是不会过时的东西),后来逐渐将产品线拓展为各种类的皮质本册。有评价说Bennett Glazer designed his books with an absence of style,因为Bennett Glazer相信style should only come from the book’s user。google了一下这位老前辈,标题含其姓名的信息不少,大都是关于另一位Bennett Glazer的,Glazer's——那是美国最牛酒类饮料分销商。。。而关于Graphic Image创始人Bennett Glazer的只有一条,竟是2007年《纽约时报》的讣告,全文不到120个单词,关于其生平就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话“Bennett was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known as the founder of Graphic Image and for his 50 years of design work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His company, now run by his children, created books that are among the finest leather bindings in the world. His diary designs stand as his masterpiece and are treasured by loyal users everywhere.” 讣文是一人一生的总结,老Glazer从事制本50多年,讣文称他的产品为世界上最好的之一,老人家可以安心地去了。。。

现在GI的生意由Bennett的儿子Tom Glazer打理(又和某位乡村歌手老前辈重名了)。他认为GI的产品是其他公司无法复制的,“我们的产品既传统又不守旧,既奢华又实用。”“我们在做无设计的设计”(和muji英雄所见略同~),“简单的法国或意大利皮革封面,包裹着印有淡淡线条的象牙色纸张,当用户拿起笔时,他希望见到的就是这些。”所以GI的产品看起来总是要比其他公司的更加简单,他们也深信这种本子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GI对于质素和格调的理念使Tiffany & Co成为了他最大的客户(难怪GI有不少产品是Tiffany的淡蓝绿色),在90年代,GI将产品线拓展到了旅行日记和地图领域,吸引了J Crew 和Eddie Bauer这样的生意伙伴。另外,官网上看到GI有不少正28经的出版物,如美国宪法、韦氏词典、韦氏学院词典、国家公园指南等,美国高尔夫球协会的ON THE GREEN和 RULES OF GOLF也是GI在做,厉害的是GI手里握有的出版授权还包括鼎鼎大名的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皇家古代高尔夫俱乐部(the Royal and Ancient Golf Club of St Andrews, Scotland)。

有人评价GI是最大的却不为人知的品牌,Tom对此非常骄傲。“人们对我们产品的认知是这样的,任何人在美国的顶级商店里都能迅速地认出我们的产品,并且是根据产品的格调认出,而不是根据品牌的名字,我们的格调就是我们的品牌,这是不依赖于商标的认知。当然,多数人们知道我们是源于我们的日记本,我们的日记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日记本。我们所有的日记本都坚持着三个关键的要素:性能出众而气质文雅的纸张,史密斯装订,简洁的设计——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构成GI清晰无可争辩的产品价值。”“我们很享受制作大家都买得起的产品,我们也非常享受使用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优质制革厂所生产的皮革来制作我们的产品。”

10年前GI曾经一度准备结业,因为人们都开始抛弃传统的记录媒介,用电子产品做记录,但通过对诸如漆皮、金属色皮等极为吸引眼球的设计和皮革的关注后,他们开始制作一些更有趣更时尚——更具诱惑的产品,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GI的官网上,新潮的设计不少,产品的色彩也缤纷了。

这次买到的老款本本,可是真的停产了?这般款式的本本,现在都是用牛皮在造,而且也多了些装饰,山羊皮都拿去做些五颜六色的本本了。似乎有点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7:22 | 只看该作者
求教 此笔的牌子和型号
1550 发表于 2009-12-14 10:33


水人 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违规、侵权信息删除请联系 penbbs@hotmail.com    

GMT+8, 2025-9-21 06:57 , Processed in 0.0604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